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國家“十一五”時期文化發展規劃綱要(全文)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6年09月13日   來源:新華社

  五、文化産業

    (十七)發展重點文化産業。確定重點發展的文化産業門類,推動國家數字電影製作基地建設、國産動漫振興工程、“中華字庫”工程等一批具有戰略性、引導性和帶動性的重大文化産業項目,在重點領域取得跨越式發展。

    1.影視製作業。發展影視內容産業,提升電視劇、非新聞類電視節目和電影、動畫片的生産能力,擴大影視製作、發行、播映和後産品開發,增加數量,提高質量,滿足多種媒體、多種終端發展對影視數字內容的需求。

    2.出版業。推動産業結構調整和升級,加快從主要依賴傳統紙介質出版物向多種介質形態出版物共存的現代出版産業轉變,從主要依賴區域性市場向綜合開拓國際國內市場轉變。培育一批具有較強競爭力和實力的出版企業集團,打造一批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顯著、具有較強影響力的出版品牌。

    3.發行業。支持出版物發行企業開展跨地區、跨行業、跨所有制經營,重點發展連鎖經營、現代物流和網絡書店等現代出版物流通系統,形成若干大型發行集團,建設全國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出版物市場。

    4.印刷複製業。發展高新技術印刷、特色印刷和光盤複製業,建成若干各具特色、技術先進的印刷複製基地,使我國成為重要的國際印刷複製中心。

    5.廣告業。發揮各類媒體的作用,積極促進廣告業的健康發展,努力擴大廣告産業規模,提高媒體廣告的公信力,廣告營業總額有較快增長。

    6.演藝業。推進營業性演出單位資産重組,發展演藝經紀商,加強演出協作網絡建設,形成一批大型演藝産業集團。

    7.娛樂業。發展電子娛樂業,開發具有民族特色、地方特色、健康向上和技術先進的新興娛樂方式,創新娛樂業態。鼓勵連鎖娛樂企業的發展。運用高新技術改造傳統娛樂設施,加強文化娛樂主題園區建設。

    8.文化會展業。發展各類綜合及專業文化會展,重點支持覆蓋全國並具有國際影響的文化會展,辦好2008年北京奧運會、2010年上海世博會的相關文化活動及會展,使文化會展業成為促進我國文化産業發展的重要平臺。  

專欄3 重點支持的文化會展

1.中國國際廣播影視博覽會
2.中國國際廣播電視信息網絡展覽會
3.中國國際動漫節
4.中國國際音像博覽會
5.北京國際圖書博覽會
6.全國圖書交易博覽會
7.中國(深圳)國際文化産業博覽交易會
8.上海國際電影電視節

        9.數字內容和動漫産業。積極發展以數字化生産、網絡化傳播為主要特徵的數字內容産業。加快發展民族動漫産業,大幅度提高國産動漫産品的數量和質量。積極發展網絡文化産業,鼓勵扶持民族原創的、健康向上的網絡文化産品的創作和研發,拓展民族網絡文化發展空間。
 

專欄4 重大文化産業推進項目

國家數字電影製作基地建設工程——採用數字電影攝製技術與工藝,推動傳統技術與數字技術的融合,形成數字電影規模化生産和製作能力,全面提高我國電影的拍攝和製作水平。
國産動漫振興工程——建設國家動漫産業基地和教學研究基地,建立動漫技術設備和公共技術平臺支撐服務體系共享機制,增強國産動漫的原創製作能力和衍生産品開發能力,培育一批充滿活力、專業性強的中小型動漫企業和具有中國風格、國際影響的動漫品牌。
“中華字庫”工程——建立全部漢字及少數民族文字的編碼和主要字體字符庫。重點研發漢字的編碼體系、輸入、輸出、存儲、傳輸以及兼容等關鍵技術。
國家“知識資源數據庫”出版工程——以各種信息資源為基礎,採用現代人工神經網絡、數據庫和計算機信息檢索等高新技術,建立新一代綜合各類知識信息的數據庫,提高我國信息資源深度綜合開發利用的能力和水平。

    (十八)優化文化産業佈局和結構。建設一批文化産業強省、強市和區域性特色文化産業群,形成文化産業協調發展格局。

    1.加強重點文化産業帶建設。以建設文化創意産業中心城市為核心,加快産業整合,形成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環渤海地區三大文化産業帶。積極發展我國西南、西北地區等具有鮮明地域和民族特色的文化産業群。推進科學技術在文化領域的應用,加快文化産業優化升級步伐,促進我國文化産業加入國際文化産業分工體系,不斷提高國際化水平。

    2.加快文化産業園區和基地建設。促進各種資源的合理配置和産業分工,加快文化創意産業園區建設,使之成為文化創意産業的孵化器。形成若干出版、印刷複製、影視製作和文化産品批銷等産業中心,重點建設一批大型影視製作、動漫、音像電子、印刷複製和演藝等産業示範基地。

    3.促進區域文化産業協調發展。充分發揮産業帶、産業園區和産業基地的帶動與輻射作用。鼓勵東部地區率先發展,中部地區加快文化産業崛起,西部地區結合地方特色和資源優勢,著力增強文化産業自我發展能力,努力形成東中西優勢互補、良性互動的區域文化産業協調發展新格局。

    (十九)轉變文化産業增長方式。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要求,轉變增長方式,提高效益,擴大規模,促進文化産業持續健康發展。

    1.推動規模化、集約化經營。加快從單純依賴數量、規模擴張的粗放型增長方式向大力提高質量、效益的集約型發展方式轉變,進一步優化産業結構,推動産業集聚,形成規模經濟效益,提高集約化經營的能力和水平。圍繞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通過跨地區跨行業的聯合、兼併、重組,重點培育和發展一批實力雄厚、具有較強競爭力和影響力的大型文化企業和企業集團。

    2.改造傳統文化産業。充分利用先進技術和現代生産方式,改造傳統的文化生産和傳播模式,推進産業升級,延伸産業鏈。全面推進廣播影視製作、傳輸、發射、播映、存儲、交換以及影視和演藝後産品開發等領域的數字化。推動數字化出版、印刷以及現代物流技術的研發和應用。積極拓展新型文化産品和服務,提升文化産業整體技術水平和競爭實力。

    3.發展“專、精、特、新”中小文化企業。放寬市場準入,簡化審批手續,建立完善的進入和退出機制,鼓勵、支持和促進中小文化企業向“專、精、特、新”方向發展,形成富有活力的優勢企業群體。鼓勵公民以知識産權作為出資,依法創辦中小文化企業。支持社會力量建立風險投資和擔保公司,為中小文化企業發展提供服務。

    4.鼓勵發展文化相關産業。推動文化用品、設備及相關文化産品的生産和銷售。促進文化産業與教育、科技、信息、體育、旅遊、休閒等産業的聯動發展,與工業設計、城市建設等經濟活動相結合,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積極支持文化企業充分利用自有知識産權和品牌優勢,向相關産業延伸發展,開發多種形式的衍生産品。

    (二十)培育文化市場主體。著力重塑文化市場主體,提高國有文化企業競爭力,形成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共同發展的文化産業格局。

    1.推進經營性文化事業單位轉制。一般藝術院團和除少數承擔政治性、公益性出版任務外的出版單位及文化、藝術、生活、科普類等報刊社,新華書店、電影製片廠、影劇院、電視劇製作單位和文化經營仲介機構,黨政部門、人民團體、行業組織所屬事業編制的影視製作和銷售單位,新聞媒體中的廣告、印刷、複製、發行、傳輸網絡部分及影視劇等節目製作與銷售部門,分期分批完成轉制為企業的任務。規範國有文化事業單位的轉制,加強對文化事業單位剝離企業的監管,合理確定産權歸屬,明確出資人權利,建立資産經營責任制,努力形成一批堅持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前進方向、有較強自主創新能力和市場競爭能力的文化企業與企業集團。

    2.加快國有文化企業公司制改造。以創新體制、轉換機制、面向市場、壯大實力為重點,按照現代企業制度的要求,加快國有文化企業的公司制改造,完善法人治理結構。推進産權制度改革,實行投資主體多元化,使國有和國有控股的文化企業真正成為自主經營、自我約束、自我發展的市場主體。加快國有文化企業的股份制改造,2010年前國有獨資文化企業基本完成規範的公司制改造,推出一批主業突出、核心競爭力強的上市文化公司。

    3.培育文化産業戰略投資者。推動國有文化資本向市場前景好、綜合實力強、社會效益高的領域集中,充分發揮國有文化資本的控制力、影響力和帶動力。運用市場機制,以資本為紐帶,重點培育和發展一批實力雄厚的國有或國有控股大型文化企業和企業集團,使之成為文化市場的主導力量和文化産業的戰略投資者。鼓勵和支持國有文化企業開發市場佔有率高的原創性産品,打造具有核心競爭力的知名文化品牌。

    4.鼓勵非公有資本進入文化産業。認真落實《國務院關於非公有資本進入文化産業的若干決定》,創造良好的政策環境和平等競爭機會,加強和改進服務,鼓勵支持非公有資本進入政策許可的文化産業領域,支持非公有制文化企業的發展。

    (二十一)健全各類文化市場。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建立健全門類齊全的文化市場,促進文化産品和生産要素合理流動。

    1.發展文化産品市場。鼓勵發展城鎮中小型特色書店、專業書店、社區書店和網絡書店。重點發展農村各種形式的出版物發行網點、代銷點和租賃點,鼓勵各種資本投入農村出版物發行,拓展農村出版物市場。規範和發展演出市場。在大中城市推廣票務連鎖服務,形成覆蓋全國的票務連鎖服務網絡。繁榮電影、廣播電視節目交易市場,開拓動漫遊戲、移動電視、付費電視、網絡廣播電視等新興市場。扶持藝術品市場發展,努力使我國成為亞洲主要的藝術品交易中心之一。

    2.完善文化要素市場。充分利用國內外資本市場,拓展文化産業投融資渠道。鼓勵文化企業通過發行公司股票、企業債券在資本市場直接融資。完善文化企業間接融資制度,通過創新信貸擔保手段和擔保辦法,為文化企業向金融機構借款提供便利條件。規範文化産權交易,重點發展版權和其他無形文化資産交易市場。建立文化行業人才庫、人才評價體系,促進人才合理配置和有序流動。完善文化信息、技術交易市場,提升服務水平。發展文化經紀代理、評估鑒定、技術交易、推介諮詢、擔保拍賣等仲介服務機構,引導其規範運作,向品牌化、專業化方向發展。加強執業培訓,推行資格認證制度。制定和完善文化仲介機構管理辦法,規範仲介行為,提高服務質量。

    3.培育農村文化市場。運用市場準入、價格調節、財稅優惠等政策,引導各類市場主體在出版發行、電影放映、文藝表演、網絡服務等領域,積極開發農村文化市場。制定扶持農村文化經營單位和個體經營者的經濟政策,簡化對農村個體工商戶和民營文化企業的登記審核程序。支持農民群眾自籌資金、自己組織、自負盈虧、自我管理,興辦農民書社、電影放映隊等,扶持民間劇團的發展。鼓勵開發具有民族傳統和地域特色的剪紙、繪畫、陶瓷、泥塑、雕刻、編織等民間工藝項目,支持農村民間工藝美術産業的發展。

    4.健全文化行業組織。各類文化行業組織要依照法律和章程,認真履行市場協調、行業自律、監督服務與維權等職能,促進行業健康發展。中國文聯、中國作協、中國記協等人民團體,要積極發揮行業自律和維權作用。中國廣播電視協會、中國出版工作者協會、中國書刊發行業協會、中國版權協會、中國演出協會、中國電影製片人協會、中國電影發行放映協會等,要切實轉變職能,加強自身建設,完善服務功能。到2010年,完成文化領域各種行業組織的建設和改造,實現政府部門與行業組織分開。

    5.鼓勵和引導文化消費。適應城鄉居民消費結構變化的趨勢,創新文化産品和服務,培育消費熱點,拓展消費領域,引導社會公眾的文化消費。文化産品生産單位要面向群眾,努力降低成本,提供價格合理、豐富優質的産品和服務。具備條件的地方,可採用政府補貼方式,向社會提供低價文化産品。提高國民的閱讀意識和文化消費意識,拓展教育培訓、健身、旅遊、休閒等與文化相結合的服務性消費。改善文化消費環境,加強文化産品價格監管,建立和完善文化産品消費投訴、受理機制,維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二十二)發展現代文化産品流通組織和流通方式。推進連鎖經營、物流配送、電子商務,加快文化産品物流中心建設,實行新型代理配送制度,建立以大城市為中心、中小城市相配套、貫通城鄉的文化産品流通網絡。

    1.培育全國和區域性的大型現代流通組織。加強以跨地區連鎖經營、信息化管理和現代物流為特徵的大型現代文化流通企業的建設。鼓勵具有競爭優勢的文化流通企業通過參股、控股、兼併、收購和特許經營等方式,實現規模擴張。重點培育一批主業突出、具有著名品牌、輻射力強的大型國有或國有控股文化流通企業和企業集團,使之成為文化流通領域的主導力量。鼓勵資産質量好、經營規範、成長性強的文化流通企業上市。

    2.建設輻射全國的區域文化産品物流中心。加快文化産品流通産業佈局及結構調整,支持立足區域、輻射全國的文化産品物流中心建設,鼓勵跨越區域、管理規範、技術先進、服務優質的現代文化産品物流企業發展。列入規劃的文化産品物流配送中心建設,納入國家重點技術改造項目,並享受與之相關的優惠政策。

    3.發展現代文化産品連鎖經營。鼓勵出版物發行、票務、互聯網上網服務、電影發行放映等文化企業以資本為紐帶,建立母子公司體制的直營連鎖網絡,或通過品牌、商號、配送、管理技術等聯結方式發展特許經營網絡,形成一批全國性和區域性文化産品連鎖企業,使連鎖業態成為文化産品流通業的主要發展方向。鼓勵文化産品連鎖經營企業跨地區發展,推動有條件的企業跨國連鎖經營。繼續推進電影院線制改革,建設跨區域規模院線、特色院線和城鄉數字電影院線。

    4.積極發展文化電子商務。充分利用現代通信和計算機技術,構建網絡文化産品和文化生産要素交易平臺,降低交易成本,促進産品流通。按照政府推動與企業主導相結合的原則,發揮企業在電子商務開發應用中的主體作用,推進文化企業信息化建設。建立和完善文化行業信息資源共享和在線交易信用機制,研究制定文化行業電子商務規範,積極發展面向消費者的新型文化電子商務模式。

|<<   上一頁   6  7   8   9   10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