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學習十七大報告,以安全發展為核心的安全生産理論有哪些深化
(一)深刻領會十七大報告關於安全生産的論述,把握報告與安全生産的結合點。“安全發展”理論體系已經初步建立。我們總結了6個核心內容,包括安全發展的科學理念、安全生産的方針、主體責任、依法治安、科技進步和提高勞動者素質、社會監督。十七大報告對安全生産直接講的就是三句話:“堅持安全發展,強化安全生産管理和監督,有效遏制重特大事故安全事故。”但是我們不能局限這三句話,十七大報告與安全生産的結合點,歸結起來:
------ 安全生産與科學發展。科學發展觀第一要義是發展,發展必須以安全作為保障和前提;核心是以人為本,安全生産要以人的生命為本,安全生産要依靠人民群眾;基本要求是全面協調可持續,安全生産要標本兼治,重在治本;根本方法是統籌兼顧,搞好安全生産必須聯合執法,必須依靠全黨全社會。所以安全生産理論和科學發展觀理論緊密相連。
------ 安全生産與全面建設小康社會。2020年小康社會目標實現的時候,基本實現工業化,安全生産狀況要實現根本性好轉,走出事故“易發期”,4項主要指標達到或接近中等發達國家水平,這是小康目標的應有之意。
------ 安全生産與新型工業化道路。十七大再次強調要走中國特色的新型工業化道路。其內涵是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人力資源得到充分發揮的新型工業化道路。安全生産是新型工業化道路的路基,新型工業化首先要建立在穩定可靠的安全保障能力和先進的安全生産水平上。
------ 安全生産與改善民生。民生問題安全第一,安全問題生命至上。安全生産是人民群眾最關心、最迫切、最現實的問題之一。關注民生、改善民生,就是要把安全生産擺到更加重要的位置上來。
(二)牢記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認識把握安全生産的規律特點。首先是長期性、艱巨性、複雜性。我們曾經研究了十幾個工業化國家上百年的安全生産發展歷史,在這個基礎上又研究了我國的情況。工業化進程中的安全生産普遍呈“倒拋物線”,大致上可以分為4個發展階段:第一階段,工業化初期,事故不斷上升,我國從建國到2002年一直是上升的。第二階段,工業化發展到一定程度,安全生産狀況開始趨於穩定。我國2002年事故到了高峰,2003年出現下降拐點。與上一年度相比,2003-2007年事故死亡人數分別下降1.7%、0.2%、7.1%、11.2%和10.1%。第三階段,工業化有了相當水平,事故開始大幅度下降。第四階段,工業化後期,事故保持在一個低的水準上,就像現在一些發達國家一樣。發達國家普遍經歷了這樣一個過程,現在這個理論得到了社會的認可。
我們現在正從“倒拋物線”的頂點往下走,只要持續努力、紮實工作,就可以順著這個曲線繼續往下走,使事故逐年下降,逐步有效遏制重特大事故,對此我們充滿了信心。但是也要從國情出發,看到地區、行業之間發展的不平衡性。中國這麼大,一條曲線未必能説明全部問題。東部和西部不一樣,行業和行業也不一樣。要研究不同地區、不同行業,現在處於哪個階段,這樣才能更符合實際,更有利於指導實踐。
(三)研究把握“五化”對安全生産的新挑戰。
一是工業化。我國目前正處在工業化加速發展階段,生産集中度提高,發生群死群傷重特大事故的幾率也大了,所以遏制重特大事故是首要任務。
二是信息化。信息化帶來自動化,我們到安徽顧橋煤礦,井下綜採沒有人,這是很了不起的。對我們的挑戰是,一旦發生問題就是大問題,必須提高應對能力,迅速有效地進行處置。信息化另一個要求是提高安全生産工作的透明度,接受人民的監督,接受社會的監督,維護人民群眾的知情權、參與權、表決權、監督權。
三是城鎮化。人口密度增加,社區安全管理日顯重要。兩億農民工轉移,還有一億多農民工等待轉移,農民工逐漸成為高危行業的主力軍,安全技能培訓任務很重。新農村建設也在安全監管方面帶來一些新課題。
四是市場化。市場化要求運用法律、經濟、科技和必要的行政手段,才能更好地履行安全監管監察職能。
五是國際化。給我們帶來了先進技術、先進管理,但是要防止低端産業大量向中國大陸轉移,消耗我們的能源,給我們帶來污染,甚至付出鮮血和生命。上世紀80年代印度“帕博爾”事件,造成3000人死亡,是人類歷史上最大的事故災難。我們要吸取教訓,防止重蹈覆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