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7-27 08:08:04
分享到:
EN
https://www.gov.cn/

農業農村部答網民關於“推動秸稈科學還田,提高土壤肥力”的建議

2021-07-27 08:08 來源: 中國政府網
【字體: 打印

來自黑龍江哈爾濱的網民“愛達”(手機尾號5430)説:

我國耕地面積和豆科作物面積相對較小,農作物種植很難實現大面積的輪作和土地休耕,有的地方玉米、小麥、水稻等作物長年連作,不利於土壤地力的恢復。土壤肥力是我國農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基礎,也是國家發展的重要戰略資源。建議:1.制定政策鼓勵農民、種植戶每年向土地增施有機肥,改善土壤結構,增加土壤肥力;2.鼓勵農村秸桿還田,因全部還田不科學也不現實,可考慮每年取秸稈的1/3-1/5還田。

農業農村部回復:

一、出臺秸稈還田、提高土壤有機質相關政策

耕地是糧食生産的命根子,目前,我國料地質量問題集中體現南方耕地的酸化、北方耕地鹽鹼化、東北黑土地的退化等這“三片地”上,涉及面積已經達到6.6億多畝,是耕地治理的重點區城。為改善耕地質量,提高土壤有機質,“十三五”期間,我部先後發佈了《秸稈農用十大模式》《東北地區秸稈處理行動方案》等,2020年3月,出臺了《東北黑土地保護性耕作行動計劃(2020-2025年)》,提出將東北地區玉米生産作為保護性耕作推廣應用的重點,兼顧大豆、小麥等作物生産,力爭到2025年,保護性耕作實施面積達到1.4億畝,佔東北地區適宜區域耕地總面積的70%左右。耕地質量和農業綜合生産能力穩定提升,生態、經濟和社會效益明顯增強。

二、推動秸稈科學還田

秸稈富含氮、磷、鉀、鈣、鎂和有機質等,是一種具有多用途的可再生的生物資源。推動秸稈科學還田,能有效改良土壤結構,增加土壤有機質,促進微生物活力和作物根係發育。今年,農業農村部秸稈綜合利用技術專家組編制了《2021年春耕期間東北地區秸稈還田指導意見》,提出了科學及時做好玉米、水稻等秸稈還田,對還田後秸稈粉碎等做出了具體要求。在國家産業技術體系中增設秸稈崗位和試驗站,集中優勢科研力量,圍繞秸稈還田等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開展技術指導,提高各地秸稈還田利用的科學水平,經過多年實驗,在東北地區提出了玉米“一翻兩免”秸稈全量還田輪耕技術模式,以三年為一個輪耕週期,年際間分別採用翻耕、免耕和深松耕作技術,實施秸稈翻埋還田、覆蓋還田和松肥還田,實現玉米秸稈科學還田。

針對您提出的關於“制定鼓勵政策”、“秸稈全部還田不科學也不現實”、每年可考慮秸稈“1/5-1/3還田”等建議,下一步我們將結合當前秸稈綜合利用重點工作,組織相關專家開展秸稈還田監測,加強技術指導和對接服務,推動各地秸稈還田工作取得實效。(農業農村部科技教育司能源生態處)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