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屆三中全會決定解讀:
怎樣理解不斷促進農業技術集成化、勞動過程機械化、生産經營信息化?
新華社北京12月11日電 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決定》提出,順應世界科技發展潮流,著眼于建設現代農業,大力推進農業科技自主創新,加強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不斷促進農業技術集成化、勞動過程機械化、生産經營信息化。這是積極發展現代農業、提高農業綜合生産能力的關鍵所在。
我國人多地少、水資源高度稀缺,而且今後隨著工業化、城鎮化步伐的加快,這種人與資源的矛盾還將進一步加劇。面對這種矛盾,要想在愈益變小的資源空間上生産出越來越多和越來越好的農産品,就必須依靠科技進步。只有通過不斷的科技進步,才能提高土地産出率、資源利用率和勞動生産率。同樣,只有推進科技進步和創新,才能不斷增強農業抗風險能力、國際競爭能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
就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而言,我國農業科技創新的重要和關鍵領域,是實現農業技術集成化、勞動過程機械化、生産經營信息化。因為農業技術集成化能明顯提高土地的産出率、資源的利用率,機械化能提高農業勞動生産率,生産經營信息化既可以促進農業技術集成化和機械化,也能提高農業生産經營管理水平和效益。
技術集成化是現代科技發展的必然趨勢,是加速我國農業科技進步的重要形式。農業技術集成化強調的是多項技術的聯動創新和配套運用。它既是一個科技創新的過程,不但包括原始創新,還包括集成創新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同時也是一個集成配套應用的過程。現階段,發展現代農業,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實現農業生産的高産、優質、高效、生態、安全,僅僅依靠單一技術的突破是遠遠不夠的,必須整合科技資源,選擇對農業發展關聯度大和帶動性強的多項農業技術進行聯合攻關。為此,要加強農業技術研發和集成,重點支持生物技術、良種培育、豐産栽培、農業節水、疫病防控、防災減災等領域科技創新,並把這些技術集成組裝運用於現代農業建設之中。
促進農業勞動過程機械化,是我國農業發展進入新階段的必然要求。隨著農業勞動力大量向外轉移和農村生産生活方式的變化,農産品生産的某一環節或全過程迫切需要實現機械化。因此,針對我國農業自然再生産和經濟再生産的特點,開展農業科技自主創新就成為新階段的重要任務。在推進農業勞動過程機械化中,農業科技創新要根據農業發展的變動趨勢,緊緊圍繞農業的規模化、精準化、設施化,在田間作業、設施栽培、健康養殖、精深加工、儲運保鮮等關鍵環節開展科技研發活動,力爭在較短時間內開發出一批多功能、智慧化、經濟型的裝備設施,為實現農業機械化作出應有貢獻。
農業生産經營信息化,是農業現代化建設的重要內容。在農業領域充分利用計算機技術、微電子技術、通訊技術、光電技術、遙感技術等多項現代信息技術裝備農業,實現農産品生産、加工、儲藏、運輸和市場銷售等領域或環節的科學化和智慧化,具體包括農業生産管理信息化、經營管理信息化、市場流通信息化、資源環境保護利用信息化和科學技術信息化。農業信息化涉及農業發展的方方面面,既與農業技術集成化和機械化相輔相成,同時又可以成為農業發展的獨立支持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