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拉瑪依油田的採油機群(7月28日攝)。這裡,曾是一片戈壁荒漠;這裡,水曾比石油珍貴;這裡,一直涌動著資源開發利用的熱潮……自1955年以新中國第一個大油田的身份被發現以來,克拉瑪依這個神奇的地方,就再也沒有離開過世人關注的目光。
1955年7月6日,克拉瑪依一號井開鑽,10月29日完鑽,噴出工業油流,宣告了共和國第一個大油田的誕生。克拉瑪依的石油被運往新疆各地、輸送到全國。“中國貧油論”破産了!
1958年,克拉瑪依市被批准設立,一個新油城在戈壁荒原上建了起來。50餘年來,克拉瑪依石油人在戈壁沙漠中艱苦創業,相繼開發建設了27個油氣田,累計生産原油2.53億噸、天然氣347億立方米。特別是從1981年油田原油産量達到384萬噸後,克拉瑪依原油産量連續27年穩步增長。克拉瑪依已成為我國西部最大的石油石化生産加工基地。隨著準噶爾盆地系列大氣田相繼發現,克拉瑪依正逐步從大油田向大油氣田轉變。預計到2010年,克拉瑪依將實現年産油氣2000萬噸,其中天然氣年産50億立方米以上,一個現代化大油氣田的格局將基本形成。
為了實現可持續發展,這座因資源開發而崛起的石油城市在清潔生産的基礎上,推進資源轉型,做起了農業大文章。克拉瑪依先後落實了“二次創業”等系列重大決策,每年可供水4億立方米的引水工程已于2000年竣工。目前,該市農業開發面積超過60萬畝,建設防風防沙林9萬多畝,城市周圍繫上了“綠飄帶”,獲得了生態、經濟和社會效益的大豐收。
隨著經濟的發展,克拉瑪依的人居環境不斷改善,人民的生活水平穩步提高。截至2007年底,克拉瑪依市區綠地面積達38.7%,空氣質量Ⅰ、Ⅱ級天數始終保持在99%以上,獲得過“中國人居環境範例獎”“國家衛生城市”“國家環保模範城市”“國家園林城市”等榮譽稱號;2007年,當地人均住宅面積達到34.75平方米,大大超過了23平方米的國家標準,地區生産總值達到515億元,人均水平位居全國城市前列。
如今的克拉瑪依,城市面貌日新月異,人民生活水平穩步提高,這個因油而生、因油而發展、因油而聞名的戈壁新城正如著名詩人艾青所描述的那樣:“可愛的克拉瑪依,是沙漠的美人!”新華社記者 趙戈 攝
石油工人在克拉瑪依新疆油田採油二廠81號原油處理站分離器操作間檢查設備(7月28日攝)。新華社記者 趙戈 攝
克拉瑪依市中心城區的人民廣場一景(7月29日攝)。新華社記者 趙戈 攝
這是克拉瑪依油田3242鑽井隊的工人在緊張工作(1968年資料照片)。新華社發
孩子們在克拉瑪依市的步行街上玩耍(7月28日攝)。新華社記者 趙戈 攝
克拉瑪依普林科技生態園職工在採摘成熟的黃瓜(7月29日攝)。普林科技生態園採用綠色生態種植方式,生産優質黃瓜、番茄、甜椒和觀賞南瓜等特色農産品,是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農村科普示範基地。新華社記者 趙戈 攝
克拉瑪依市白鹼灘區一景(7月28日攝)。這裡曾經寸草不生,經過幾十年的發展,白鹼灘區已經成為現代化的小城鎮。新華社記者 趙戈 攝
克拉瑪依市城區一景(7月28日攝)。新華社記者 趙戈 攝
這是克拉瑪依市減排造林基地(7月29日攝)。克拉瑪依市減排造林工程開始於2002年8月,至今已造林14.8萬畝,成為一道抵禦肆虐風沙的“綠色長城”。新華社記者 趙戈 攝
市民在夜幕下的克拉瑪依河邊休閒(7月27日攝)。新華社記者 趙戈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