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中國·輝煌60年
我國“新農合”制度讓8億多農民病有所“依”
新華社北京9月10日電(新華社記者周婷玉、熊琳) “現在我們農民得病有‘依靠’了,看病可以報銷!”這是近兩年讓黑龍江省農民王永福最高興的事之一。
王永福患有支氣管炎多年,今年5月經過住院治療並已病癒出院。他告訴記者,這次住院費一共花了近5000元錢,新農合報銷了2000多元。
“我們家靠種地年收入只有1000多塊錢,平時如果犯病,只能靠一些價格便宜的藥物維持,如果住院的話,就得四處籌錢。”王永福説,近年開始實行的新農合著實為農民減少了看病負擔。
在黑龍江省,像王永福這樣受益於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農民已超過1370萬。截至今年9月,全國參合人數則達到8.33億。越來越多的農民正在享受這項政策帶來的實惠,新農合製度對農民健康保障的作用逐步顯現。
20世紀五六十年代,我國曾經把合作醫療作為解決農民健康問題的一項重要措施。但隨著農村集體經濟逐漸解體等多方面原因,傳統合作醫療出現大面積滑坡,農民主要是自費醫療,“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現象突出。
“沒有農民的健康,就沒有農民的小康。”衛生部部長陳竺説。
為切實減輕農民的疾病經濟負擔,有效緩解農村“看病難、看病貴”問題,2003年我國在吉林、浙江、湖北和雲南四省正式啟動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試點,並逐漸推向全國,由農民個人及各級政府共同籌資建立新農合基金,按規定為患病農民報銷部分住院及門診費用。
目前,全國新農合實現了農業人口縣(市、區)的全覆蓋,參合率超過90%。
在擴大新農合覆蓋面的同時,我國還不斷提高新農合的籌資水平和保障水平,到2010年,各級財政對新農合的補助標准將提高到每人每年120元,住院補償水平最高支付限額將達到當地農民人均純收入的6倍以上。
截至今年3月底,全國累計有16.5億人次享受到新農合補償。“新農合使很多患重病的農民得到及時救治,使很多農民家庭免於陷入貧困境地。”衛生部農村衛生管理司合作醫療處處長傅衛説。
與此同時,許多省份還在新農合的基礎上,對參合農民開展定期健康體檢並建立健康檔案。“這是進一步規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基金管理,提高基金使用率和農民收益水平,逐步擴大農民受益面的一項具體舉措。”傅衛説。
近兩年,我國不斷完善新農合的服務,讓農民在享受實惠的同時還能享受到更多的方便。
2007年以來,吉林、江西等省率先在全省內實行即時結報,即參合農民可以“在哪住院在哪報銷,當天出院當天報銷”。
隨著我國人口流動的日益加劇,特別是進城、出國務工人員的日益增多,報銷手續繁瑣等現實問題給參合農民增添了不小的麻煩。
為方便農民看病報銷,增加新農合政策的吸引力,衛生部出臺文件明確指出,從2010年起,爭取3年內以省為單位實現參合農民在大部分省市級新農合定點醫療機構住院都能即時結報新農合補償費用的目標。
“原來在外地看病要回到縣裏報銷,各種手續來來回回差不多幾個月後才能拿到錢,現在在省內看病可以當場報銷了,10分鐘就能搞定。”吉林省前郭縣農民邵淑平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