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産業振興再造錦繡巴蜀:汶川災區重建取得新進展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2年02月21日 18時21分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成都2月21日電(記者 許茹)幾度寒暑交替,幾經奮發圖強,曾經滿目瘡痍的汶川地震災區,如今已盡顯崛起之勢。

    經濟的恢復和壯大,是災區重建取得新進展的重要標誌。在勝利完成災後恢復重建任務後,援建方堅持把“輸血”與“造血”相結合,災區各地把産業恢復與優化經濟佈局、轉變發展方式相結合,在重建中調整結構優化發展,培育特色優勢産業。

    到2010年,在地震災區成都和德陽,工業集中度分別提升到78.9%和60%,發展方式得以優化;在綿陽,“鐵、公、機”立體産業結構格局初顯,構建西部區域性交通樞紐的步伐加快;在雅安,啟動天然林保護二期工程,生態建設再上新臺階;而廣元、阿壩,並列四川省工業增速首位,發展勢頭迅猛……

    在歷經七日搶險救人、百日安置攻堅、千日重建奮戰和災後産業振興之後,一幅錦繡巴蜀新圖景正展現在人們眼前。

    記者近日在地震重災區都江堰的十萬畝現代農業科技園裏看到,寒冬裏依舊一片綠油油的景象。都江堰與援建方上海市各自發揮優勢,建立了這個示範園,于2009年4月投産。現在,示範園已成為現代農業的樣板,為當地農民提供了200多個就業機會,每年還為當地農民提供穴盤苗2億株以上,産值上千萬元。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曾經遭受重創的38個小鎮,而今已變成各具風情的魅力城鎮,成為中外遊客前來遊覽的現代化鄉村。如詩似夢的汶川水磨鎮、民族特色濃郁的北川吉娜羌寨、與綠水相伴的綿竹年畫村等,重建後實現了傳統與現代結合、風貌與功能統一。

    記者日前在崇州懷遠鎮遇到了李建康,聽他講述了懷遠藤編如何在經歷地震的巨大損失後,現又將這一民間工藝發揚光大的。

    懷遠藤編有200多年曆史,大大小小的藤編企業有約50家,李建康的“茂祥”是最大的一家。“5·12”大地震中,“茂祥”和其他藤編廠一樣損失殆盡,李建康一度産生了轉行的想法。

    “是重慶援建人員讓懷遠藤編重獲新生,而且新的設計創意讓我們的産品更受歡迎。”李建康説,2008年9月,位於重慶的四川美術學院傢具美術設計係與懷遠藤編企業結成扶持對子,川美派出藤編工藝研發小組,與藤編工人密切配合,最後雙方共同將川美提供的創意設計製成産品並共同推廣。

    現在,懷遠藤編已由原來的30多個品種發展到180多個品種,還申請了40件藤編工藝國家專利,藤編的年産值已過億元。

    有了好産品後,懷遠藤編又在四川交大、四川大學等高校的幫助下,拓寬營銷渠道。四川外國語學院更是把外國人領進了李建康的店。

    恢復並壯大的工業、現代農業園、重生的魅力城鎮、脫胎換骨的民間藝術品……這一切讓記者感受到,災區正以實際行動踐行著自己的承諾:“三年基本恢復、五年發展振興、十年全面小康”。

 
 
 相關鏈結
· 汶川災區鐵路重建:從廢墟走出的“重生之路”
· 汶川災區通信恢復重建工作完成
· 從悲壯走向豪邁——獻給汶川災區堅強的父老鄉親
· 記戰鬥在四川汶川災區交通建設一線的無名英雄們
· 廢墟上鑄就愛的豐碑——對口支援汶川災區綜述
· 一切都是嶄新的--記汶川災區重建任務全面完成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