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境內外媒體熱議李克強總理訪問羅馬尼亞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3年11月30日 00時15分   來源:新華網

東風強勁 揚帆遠航--境內外媒體熱議李克強總理訪問羅馬尼亞

    11月25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布加勒斯特同羅馬尼亞總理蓬塔舉行小範圍會談。新華社記者 龐興雷 攝

    11月27日,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應邀在羅馬尼亞議會發表題為《讓中羅友好合作繼續揚帆遠航》的演講。 新華社記者 李學仁 攝  

    11月25日至28日,李克強總理赴羅馬尼亞訪問。期間與羅總理蓬塔舉行會談,分別會見羅總統伯塞斯庫、參議長安東內斯庫和眾議長茲戈內亞,在羅議會發表演講,並參觀華為羅馬尼亞公司。境內外媒體高度關注,密切跟蹤報道。中國政府網、新華網、人民網、中新網等主流網站均實時報道相關活動,發表多篇評論文章。新浪、網易、搜狐、騰訊、鳳凰等主要新聞網站均在首頁開闢專欄進行報道,並配以大量圖片、視頻。美聯社、路透社、法新社、羅通社、烏通社、《華爾街日報》、羅馬尼亞《真理報》、香港《大公報》、《文匯報》、《第一財經日報》等境內外媒體發表多篇評論文章。輿論普遍認為,總理此訪進一步把穩了中羅發展戰略之舵,鼓滿了務實合作之帆,鞏固了傳統友誼之錨,為中羅合作提供了難得的歷史機遇。

    一、共掌發展戰略之舵

    境內外多家媒體引述總理的話稱,中國與羅馬尼亞有契合的發展戰略。羅馬尼亞向東尋求合作、中國向西擴大開放,中羅兩國相向而行。香港鳳凰評論稱,中羅合作有“天時”、“人和”的優勢。英國BBC等媒體稱,在美國的思維中,合作更多代表利用,而中國給出了新思維:合作是為了各自更好地發展。

    (一)中國需要羅馬尼亞這個歐洲“橋頭堡”。烏克蘭通訊社稱,中國總理19年來的首次訪問使羅馬尼亞成為中國與中東歐合作的橋頭堡。羅《博托沙尼監督報》説,羅馬尼亞成為中國進入歐盟的大門。羅《真理報》引述蓬塔總理的話稱,羅方願與中方擴大經貿、電力、鐵路、畜牧業等領域務實合作和人文交流,願作中國進入歐盟的門戶。經濟分析師奧拉薩努稱,發展與包括羅馬尼亞在內的中東歐國家的合作夥伴關係,對中國而言順理成章,這裡有羅馬尼亞康斯坦察和保加利亞布爾加斯這樣的優質港口,市場拓展潛力巨大。香港《大公報》稱,從地理位置上看,中國商品進入歐洲,包括羅馬尼亞在內的中東歐是天然的通道或者説跳板。

    (二)羅馬尼亞需要中國這個世界經濟“發動機”。羅馬尼亞新聞臺、天線電視臺稱,即將舉行的中國-中東歐國家經貿論壇令人期待,羅馬尼亞希望中國在能源和交通基礎設施等領域投資。羅《財經日報》引述蓬塔總理的話稱,“中東歐國家是歐洲最有活力的地區,但我們像一個精力充沛、剛剛畢業的大學生,我們努力工作但收入很低,我們像一個勤奮的青年,剛從農村來到城市,沒有房也沒有車,而銀行業不會貸款給我們。”羅《每日財經》稱,自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以來,歐盟國家自顧不暇,對中東歐的投資減少,這令中東歐國家對中國的投資趨之若鶩,渴望通過中國-中東歐峰會等平臺和契機,吸引來自東方的投資和項目。盧森堡《日報》稱,包括羅馬尼亞在內的中東歐國家需要錢修建基礎設施,這是從布魯塞爾很難獲得的。德國《市場日報》稱,中國擁有世界最多的外匯儲備。中國人是中東歐的希望,中國在該地區的投資貼補了西歐投資下降的空當。

    二、鼓滿務實合作之帆

    (一)“有形大單”成果豐碩。投資與貿易方面,外媒稱中國“貸款換糧食”。羅《真理報》稱,“中國工廠”世界聞名,而羅馬尼亞歷來有“歐洲糧倉”美譽,李克強此行可謂“貸款換糧食”。美聯社稱,中方宣佈簽署一系列大單。中方希望投資羅馬尼亞的核能和風能領域,進口羅馬尼亞牛肉和豬肉。《北京商報》稱,通過進口羅馬尼亞奶牛,可以減少我國對新澳兩國的奶源依賴,降低國內民眾對乳製品行業安全方面的危機感。基建方面,媒體認為中羅鐵路合作前景可期。中財網稱,李克強總理在與羅馬尼亞總理會晤期間,決定在修建羅馬尼亞高鐵方面進行合作,並當場決定成立工作組,落實雙方在高鐵、核電、普通鐵路改造等方面的事宜。《國際金融時報》稱,高鐵是張很好的外交牌。這種純技術和資金的合作不會引起政治對手的敵意,也有助於中國高鐵産業的發展。

    此外,外媒還關注中羅在通訊與能源方面的合作。香港《新報》稱,李克強日前與羅方達成協定,中國的4G技術成熟,兩國將在4G方面加強合作,羅有望在中國幫助下提前進入4G時代。法新社稱,中羅兩國簽署了兩項核合作協議,將讓中廣核集團在切爾納沃德核電站增建核反應堆的計劃中發揮作用。

    (二)“無形大單”取得突破。羅馬尼亞《真理報》稱,李克強總理的羅馬尼亞之行將是一次歷史性的事件,勢必進一步鞏固雙邊關係。日本《外交學者》稱,中國的經貿關係往往促使其夥伴在國際上給予其政治支持。中國已經意識到實施這一戰略的黃金機會,它非常願意收拾歐盟的外交殘局,預計其將在經濟和地緣政治上雙豐收。美國《外交官》等媒體稱,中國的“西進”政策比許多人想象的更具雄心,中國走近中東歐,使“新絲綢之路”又增一站。新華網發表題為“李克強中東歐之行收穫的無形‘大單’”的評論稱,用音樂作比,中國-中東歐的未來,一定是簫與長笛的和諧奏鳴,抑或是鋼琴與古琴的交融合奏。這是李克強總理此訪收穫的不亞於高鐵駛向歐洲的“大單”。

    三、鞏固傳統友誼之錨

    (一)羅馬尼亞打破慣例高規格接待李克強總理。香港《文匯報》等媒體稱,羅總理蓬塔打破禮賓慣例,率政府官員到機場迎接,並在機場舉行隆重的歡迎儀式歡迎李克強率領的中國政府代表團。這是羅政府20年來首次在機場舉行儀式歡迎外國貴賓。中新網等媒體稱,蓬塔總理28日上午再次率官員來到機場,為結束訪問赴烏茲別克斯坦的李克強總理送行。兩國總理依依話別。蓬塔稱,他佩服李克強總理的個人魅力,願結交個人朋友。中國新聞社稱,蓬塔基本全程陪同李克強參加重要活動,仿佛進入了一段特別的“中國時間”。新華網等媒體稱,李克強在參議長安東內斯庫、眾議長茲戈內亞陪同下前往議會領導人專用的主席臺就坐,全場熱烈鼓掌歡迎。李克強總理離開議會大廳時,全場起立歡送。

    (二)中羅兩國報道處處彰顯傳統友誼。連日來,羅馬尼亞國家電視臺、現實電視臺、天線電視臺、B1電視臺連續滾動播報李克強總理的出訪活動,國家電視臺還播放百集文化紀錄片《你好,中國》以示歡迎。羅馬尼亞報紙也不吝篇幅,追蹤報道,很多以“19年來的首次訪問”、“歷史性訪問”形容李克強總理的來訪。羅馬尼亞《國家信使報》稱,羅馬尼亞必將成為中國真正的朋友。香港鳳凰衛視以“憶述親身接觸羅援建項目”、“中國的《三國演義》為羅馬尼亞人所喜愛”等為題報道了中羅建交60多年來,兩國始終友好相處、患難與共的故事。中新網稱,《多瑙河之波》等羅馬尼亞電影至今仍為中國百姓津津樂道,而中國的《三國演義》等電視劇也為羅馬尼亞人民所喜愛。

    四、東風強勁,中羅合作揚帆遠航

    香港《大公報》以“李克強帶去‘東方勁風’”為題報道稱,中東歐國家坐在歐盟的船上,但需要來自東方的勁風。李克強此訪正是帶去了友誼合作和改革開放的“東方勁風”。奧地利《標準報》稱,正如李克強總理所言,“行動要看時機,開船要趁漲潮。”中國與羅馬尼亞等中東歐國家合作的歷史機遇之門已經敞開,未來的合作規劃藍圖就展現在眼前。《東方早報》稱,明年是羅中建交65週年,基於中羅兩國的傳統友誼和特殊關係,羅馬尼亞作為中國與中東歐合作的橋頭堡,可繼續為中國—中東歐的合作以及中歐關係發展發揮更大作用。羅馬尼亞《歐洲僑報》稱,近年來,中羅關係保持良好發展勢頭,雙邊經貿往來成果豐碩,雙方在能源等基礎設施領域合作前景廣闊,未來提升的空間很大。相信李克強總理此訪必將提升中國與羅馬尼亞經貿、人文等領域交往的層次,併為雙方經濟合作注入新的動力!

 
 
 相關鏈結
· 李克強總理在羅馬尼亞議會的演講(全文)
·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羅馬尼亞議會發表演講
· 李克強在第三屆中國-中東歐國家經貿論壇上的致辭(全文)
· 李克強出席第三屆中國-中東歐國家經貿論壇
· 李克強在中國-中東歐國家領導人會晤時的講話(全文)
· 李克強會見黑山、馬其頓、斯洛文尼亞、阿爾巴尼亞總理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