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西寧5月1日電(記者 駱曉飛)“蘭新高鐵祁連山隧道成功攻克了世界隧道建設史上首次遇見的‘碎屑流’地質,破解了隧道施工中的軟岩極高地應力地質難題等世界性技術難題,為今後我國類似地質隧道施工積累了成功經驗。”5月1日上午,在祁連山隧道建設現場,中鐵二十局集團祁連山隧道項目部常務副經理冀勝利對記者説。 當日,隨著蘭新高鐵重點控制性工程、Ⅰ級風險隧道——祁連山隧道的全線貫通,我國高原高速鐵路隧道施工技術獲得新的突破,這也標誌著我國高鐵隧道施工技術走在了世界前列。 位於青藏高原東北部祁連山中的蘭新高鐵祁連山隧道橫穿甘、青兩省,由祁連山1號隧道、祁連山2號隧道和連接兩座隧道的硫磺溝大橋組成,全長16.336公里,隧道軌面海拔最高高程為3607.4米,是目前世界海拔最高、建設標準最高、施工難度最大的高速鐵路隧道工程。 其中,祁連山1號隧道屬軟岩極高地應力強擠壓大變形複雜地質,且大規模涌水突泥突石災害頻發,此類隧道地質屬於中國鐵道科學技術邊緣研究課題,沒有成功應對案例可循。而祁連山2號隧道施工中遇到的俗稱“地下泥石流”的“碎屑流”,之前在世界隧道建築史上更是從未遇到過。 2013年5月25日召開的祁連山1號隧道攻堅施工技術方案專家論證會上,30多位與會的國內知名隧道專家一致認為,該隧道是中國隧道施工史上施工難度最大的隧道,也是當今世界高海拔地區施工難度最大的高鐵隧道。 冀勝利介紹,為攻克軟岩極高地應力地質難題,祁連山隧道項目部花費一年時間做了9個試驗段並成功摸索出應對方法。同時,經過反復實踐,找到了應對大規模涌水突泥突石災害的有效方法,而為了攻克“碎屑流”這一難題,建設者試用了國內鑽爆法施工的10種不同的工法,最後通過與高校、科研單位進行産學研聯合創新,總結出“一探、二封、三泄、四注”的全新工藝,攻克了“碎屑流”這一“攔路虎”。 “祁連山隧道的貫通,使我國高原高速鐵路隧道的設計施工走在了世界前列,同時也創造了我國高海拔地區高速鐵路隧道的新紀錄。”冀勝利説,除了破解軟岩極高地應力強擠壓大變形複雜地質和“碎屑流”地質難題,祁連山隧道探索出高原長隧長距離反坡自動化抽排水系統、高原長隧制氧供氧系統,並成功解決了高原長隧通風難題,為今後我國類似地質隧道施工積累了成功經驗。 |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