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最嚴處罰制度邁出關鍵一步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4-05-16 09:36 來源: 光明網
【字體: 打印本頁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5月14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加快生産性服務業重點和薄弱環節發展促進産業結構調整升級,討論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修訂草案)》。決定建立最嚴格的監管處罰制度。對違法行為加大處罰力度,構成犯罪的,依法嚴肅追究刑事責任。加重對地方政府負責人和監管人員的問責。(5月15日《新京報》)

    食品安全是重大的民生工程,屬於國家安全極為重要的組成部分。食品安全從種養植、生産、流通和消費,有一個相當長的鏈條,若其間任何一個環節出現問題,都可能導致食品安全事故。因而,食品是生産出來的,但同時離不開嚴格的監管,只有採取最為嚴厲的處罰,用巨大的成本風險去倒逼各個責任者恪守底線,才會讓走偏的責任堅挺起來,食品安全才會避免易糞相食。

    食品安全離不開法治,但前提是實現有效的法制——制定一部嚴苛的專業法,是當前最亟待解決的問題。法律的精神體現著治理的態度和手段的剛性,有法必依的前提是有法可依。現行的2009年版《食品安全法》,經過多年的實施已然證明還存在諸多缺陷,最主要的是未能體現出“最嚴厲的處罰制度”,導致違法成本過低,無以形成震懾效果。我國《食品安全法》的軟肋在於處罰的力度太小、太軟、太模糊。比如,對於針對“構成生産、銷售不符合衛生標準的食品罪或者生産、銷售有毒、有害食品罪的”,可“除了可能追究刑責之外,沒收違法所得、違法生産經營的食品和用於違法生産經營的工具、設備、食品原料等物品,貨值金額不足1萬元的,並處10萬元罰款;貨值金額1萬元以上的,並處貨值金額10倍以上20倍以下的罰款”。

    相比于違法行為動輒獲得千萬和億級的收入來説,這樣的處罰顯然過輕。在刑法修正案(八)沒有出臺之前,對食品安全違法犯罪、失職和瀆職行為,缺乏有效的約束力。雖然“讓違法者傾家蕩産”早已成為共識,不過法律建設上的滯後,使這一目標的實現缺乏保障。也正是基於此,《食品安全法》的修訂才讓人充滿期待,其最終以何種面目示人,彰顯著政府捍衛人們“舌尖上的安全”的信心與決心。

    從國外的實踐來看,絕大多數國家的食品安全也經歷了由亂到治的轉變,其成功之道在於做到了“最嚴厲的處罰”,只要違法者敢以身試法,必然付出“傾家蕩産”的代價。修訂後的食品安全法極大的體現了“最嚴”的要求,將更加有效地解決目前食品安全領域存在的諸多問題,若其得到嚴格執行,有望讓時下食品安全亂象得到根本治理。現實中,從醉駕入刑後違法行為大幅下降來看,善政與法令的有機結合産生了嬗變效應。

    當然,徒法不足以自行。立法的善意還得體現到執行上,而正是當前亟待解決的問題。從某種意義講,時下並不缺一部好的法律,而是缺如何讓法律得到公正執行的制度保障和環境支撐。如何監督監管者,如何約束執行者,如何避免權力的濫用和司法的腐敗,恐怕不是一部簡單的法律修訂所能解決。最嚴處罰制度要“不看廣告看療效”,食品安全法修訂不過是第一步,真正的考驗還在後面。(堂吉偉德)

責任編輯: 郭曉婷
 
版權所有:中國政府網 | 關於我們 | 網站聲明 | 網站地圖 | 聯絡我們
京ICP備05070218號 中文域名:中國政府網.政務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