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數據折射“浪費黑洞”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4-06-23 19:11 來源: 新華社
【字體: 打印本頁

    新華社北京6月23日電 從“舌尖上的浪費”到“車輪上的鋪張”,再到“墓地裏的奢華”,人們看到,浪費之風侵蝕社會諸多領域,嚴重制約著資源效率的提升。而一些驚人的浪費就發生在日常生活中,發生在不經意的舉手投足間,發生在我們身邊。倡導節約、反對浪費,不僅是傳統美德,更是一把現代文明的標尺。

    從6月23日起,新華社推出“向浪費説不”集成報道,集中播發一批文字、圖片(表)、音視頻、動漫遊戲和網絡及新媒體稿件,以特稿、通訊、評論等多種形式,揭示浪費現象,傳遞節約正能量。

    居民一年扔掉的塑料製品相當於兩個華北油田;儲藏、運輸、加工環節損失糧食百億斤;鉅額電量在不良習慣中流失……大數據告訴你,在我國資源利用效率提升緩慢的背景下,每一個“不拘小節”都可能累積成巨大的“浪費黑洞”,水、電、糧、生活垃圾等領域浪費驚人。

    【數據一:居民一年隨手扔掉兩個華北油田】

    一袋垃圾劃出一道弧線,“啪”的一聲,落進小區那個大大的垃圾桶裏。

    這或許是你日常生活中再正常不過的舉動。可是你可知道,這袋垃圾裏含有多少“富礦”。

    據專家統計,我國居民一年扔掉的垃圾中塑料製品,相當於兩個華北油田的産油消耗。

    “居民生活垃圾中40%是包裝物,其中一半左右是塑料製品。”中國物資再生協會副會長劉強介紹。

    據統計,按照每製造3噸塑料製品需要消耗1噸石油計算,2012年全國設市城市生活垃圾清運量達1.71億噸,其中包含的塑料製品耗費石油1140萬噸,相當於兩個多年産原油約450萬噸的華北油田。

    【數據二:城市供水每年流失超過2000個昆明湖】

    當你衝馬桶、淘米洗菜、洗臉洗手、刷碗洗鍋,城市供水管道一邊供水,一邊可能正在“漏水”。

    水利部水資源司原司長、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中國循環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吳季松介紹,目前,我國城市供水管網漏損達15%左右。而國際公認的比較科學的漏失率則在5%。除去正常範圍內的流失率,我國如果能降低10個百分點,即可節省至少52億立方米水,相當於2000多個頤和園昆明湖。多位專家表示,這一數字約是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年規劃調水量100多億立方米的一半。

    “以石家莊市為例,目前有1200公里供水管網,質量參差不齊。特別是個別老街,上世紀七八十年代修建的供水管道還在使用。”石家莊市水務集團黨委書記劉建波介紹,石家莊每年要發生大小1000多次爆管,規模大的有20多次,大量自來水白白流失。

    【數據三:全國年待機能耗相當於近三分之一個三峽水電站年發電量】

    電器用完不拔插頭,費不了多少電——這你可就大錯特錯了。

    中國節能産品認證中心的一項調查顯示,城市家庭平均每天的待機能耗是0.36千瓦時,相當於使用一盞15瓦至30瓦的“長明燈”。一年下來,每戶的待機耗電量是131.4千瓦時。據第六次人口普查,中國有超過2億城鎮家庭,則每年待機耗電量超過260億千瓦時,而三峽水電站全年的設計發電量為847億千瓦時。

    相比普通家庭,公共場所用電量更大。浙江大學旅遊學院教授陳天來介紹,我國五星級酒店每平方米耗能費用大約每年120元,佔企業運營成本的12%至15%,其中電耗大約佔60%至70%。

    【數據四:餐前損耗700億斤糧 可供13億人生活近兩月】

    走進超市,一袋精製大米成為你的選擇。或許你不知道,大米生産企業為了追求美觀而加工精製米,造成了糧食的“隱形浪費”。

    國家糧食局有關負責人介紹,在加工環節,由於消費習慣誤區,成品糧過度追求精、細、白,既損失營養素又明顯降低出品率,每年造成的糧食損失超過130億斤。

    據國家糧食局測算,我國每年糧食産後儲藏、運輸、加工等環節損失浪費重量約700億斤以上。如果以每人每天消耗糧食1斤計算,700億斤可供13億人生活近兩月。

    【數據五:北京年産廢紙耗水1.8億立方米 超過懷柔水庫】

    上學、上班,不經意間寫錯字,瀟灑地撕掉紙張重新再寫。但撕掉的紙卻有著不能言説的“痛”。中國物資再生協會副會長劉強説,僅以北京為例,北京市每年産廢紙約180萬噸。按照製造一噸紙需要1.5噸木材、100立方米水計算,180萬噸紙需消耗270萬噸木材、1.8億立方米水。而懷柔水庫設計庫容量不過1.44億立方米。

責任編輯: 王欣
 
版權所有:中國政府網 | 關於我們 | 網站聲明 | 網站地圖 | 聯絡我們
京ICP備05070218號 中文域名:中國政府網.政務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