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打造政府權力運行“制度籠子”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4-07-20 09:53 來源: 新華社
【字體: 打印本頁

    新華社杭州7月20日電 (記者 沈錫權、岳德亮)“三張清單一張網”,浙江省深化政府自身改革,推進簡政放權,釋放市場活力,成效初顯。

    改什麼?

    深化政府自身改革改什麼?浙江省標誌性手段是自去年11月份以來建成的“三張清單一張網”。

    “三張清單”:政府權力清單,省級政府部門行政職權由原來的1.23萬項縮減至4236項;企業投資項目負面清單,對於除“禁止和限制企業進入的投資領域項目清單”之外的企業投資,政府一律不再審批;財政專項資金管理清單,省級部門將不再直接與企業産生撥付資金和收費等“經濟往來”。

    “一張網”即省、市、縣三級聯動的浙江政務服務網,集行政審批、便民服務、政務公開、效能監督功能于一體,依託于統一的雲平臺建設,因功能之全被譽為“中國政務第一網”。

    “清單”內容6月25日在浙江政府服務網上公佈後,各界稱之為“一次兜底的簡政放權”——

    省民政廳行政審批整體提速40%以上;

    省旅遊局的行政權力從126項減少到6項;

    省國土廳率先將農用地、土地徵收等審批事項下放市、縣;

    ……

    今後,清單之外,浙江省級部門沒有其他權力。10月底前,市、縣級部門權力清單也將公佈。

    浙江省省長李強説,這場改革是以政府自身改革為中心的,是一場以清權、確權、配權、曬權和制權為核心的權力革命,目的就是要給行政職權打造一個透明的制度籠子。

    怎麼改?

    權力精簡如同“割肉”,“刀刀見血”。為贏得這場“權力革命”,半年來,省級各部門和市縣政府一把手督辦,從大局出發,對自己動“刀”。

    為砍掉8000多項權力,浙江省政府實施了強勢的“指標倒逼”。先是要求各部門限期列出現有行使的權力清單上報,明確“未上報的權力項目今後不得行使”。

    所有省級部門的“家底”都兜了出來,並按行政許可、行政處罰、行政強制等編發“身份證”、建立“跟蹤卡”,確保不留死角。在此基礎上,省政府提出“砍掉至少一半”的硬指標。

    據省編辦主任鞠建林介紹,為了體現權力精簡和清單的科學性、公信力,省裏實行了開門清權,聘請了第三方專家團隊共同審核把關。

    此外,浙江省還用大數據分析來推動政府自身改革,用互聯網技術倒逼政府依法行使權力,倒逼政府接受社會監督、提高效能、改進服務。

    在位於西子湖畔的鳳起路口一座五層小樓內,七八十名來自各網絡公司的技術人員匯集於此,為了同一個目標:打造“雲版”的“浙江政務服務網”。

    省政府辦公廳電子政務處處長陳新忠説,通過“一張網”公佈權力項目、流程、資料,政府權力界線清楚了,服務進程也暴露在“雲端”,哪個環節“卡殼”,哪個部門讚聲、罵聲多,一目了然。

    誰受益?

    浙江省委書記夏寶龍提出,要努力使浙江成為最活市場主體、最快審批速度、最佳投資平臺、最好發展氛圍的省份之一。

    小林是溫州某建設企業的安全員。因工作單位變更,需要辦理C證聘用企業變更。以前辦類似手續要跑省、市、縣三級主管部門。“現在不一樣了,申請、材料可以網上傳輸,至少能省40多天時間。”小林説。

    這看似只是依託網絡的便利,其實是政府服務理念、服務形式的大轉變。制度的活力顯現後,很多“潛規則”也被打破。

    改革後,省對市縣的專項轉移支付從204個縮減到40個,省財政廳副廳長羅石林説:“省級部門業務處長手握大量項目資金的局面將被改變,市縣企業向省裏要錢的‘門’被關上了。”

    浙江大學公共政策研究院院長姚先國認為,政府把不該管的事情放權給市場,企業不再惦記“潛規則”、扶持政策了,體制優勢就會變成生産力。

責任編輯: 司徒宇乾
 
版權所有:中國政府網 | 關於我們 | 網站聲明 | 網站地圖 | 聯絡我們
京ICP備05070218號 中文域名:中國政府網.政務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