寬進嚴管 信用為基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4-07-25 11:05 來源: 經濟日報
【字體: 打印本頁

國務院常務會議指出,加快實施企業信息公示制度,是深化註冊資本登記制度改革的務實之舉——
寬進嚴管 信用為基

    29歲的周馮銳鋮去年在重慶創立了一家需求側能源管理有限公司,註冊資本金僅有14.5萬元,雖然技術先進,卻在招投標和融資中屢屢受限。今年2月,按照重慶市工商登記制度改革政策,周馮銳鋮將公司的註冊資本金認繳增資到1200萬元,爭取到了首個節能改造示範性工程參與資格並驗收合格。“企業挖到了跨越發展的‘第一桶金’,是工商登記制度改革給了我們拿技術換信任的機會。”周馮銳鋮高興地説。

    周馮銳鋮的喜悅只是我國實施註冊資本登記制度改革以來,企業得實惠的一個縮影。

    切實優化營商環境

    一直以來,創業成本過高,常常抑制小微企業和科技創新型企業的涌現。今年2月國務院批准印發的《註冊資本登記制度改革方案》,要求從放寬註冊資本登記條件、簡化住所(經營場所)登記手續、實行註冊資本認繳登記制等方面,進一步放鬆對市場主體準入的管制,切實優化營商環境。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劉俊海表示,“降低投資興業門檻,減輕投資者負擔,便利公司準入,還權于市場和市場主體,有利於鼓勵創新創業,增強經濟發展的內生動力,促進經濟可持續發展。”

    作為這項改革的先行先試者之一,今年1月28日起,重慶市全面實施工商登記制度改革,取得了顯著成效。重慶市工商局局長、黨組書記黃波介紹説,為加快釋放改革紅利,重慶市委將深化工商登記制度改革納入全市25項重點改革專項,著力在註冊資本認繳登記制度、“先照後證”制度、放寬經營場所登記條件等多個方面先行探索。

    註冊資本認繳登記制給周馮銳鋮們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利益。“無需將實繳註冊資本作為準入條件,不再要求申請人提交驗資報告。這些改革舉措大大降低了公司進入市場的成本,提高了資金週轉利用率。”重慶港務物流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劉強説。

    在重慶市江北區行政審批服務大廳,記者遇到了前來辦理營業執照變更諮詢業務的陳丹丹。她對“先照後證”帶來的便利感觸很深,“過去‘先證後照’要求企業把所有前置許可項目辦完後才能拿營業執照,很多前期工作基本停滯。‘先照後證’允許企業先拿營業執照,再去辦理相關證件,節約了時間成本。”

    通過改革,重慶市將工商登記前置許可項目從139項調整為47項,其餘92項調整為後置項目。“‘先照後證’有效降低了公司的設立成本,促成公司儘快開展商事活動,也倒逼行政審批部門繼續清理和壓縮現有前置審批事項。”重慶市編辦政策法規處處長張誠説。

    促進政府職能轉變

    註冊資本登記制度改革帶來了市場監管方式和理念的轉變,更加強調“寬進嚴管”,強化市場主體責任,健全完善配套監管制度,加強對市場主體經營行為、競爭行為的監管,推動建立統一開放、競爭有序、誠信守法、監管有力的現代市場體系。

    北京工商大學副教授陳敦表示,“改革舉措突出強調了簡政放權,創新監管方式,強化協同監管,落實部門監管責任等。這就要求政府從對企業微觀活動的干預轉向對市場主體行為、市場活動的監管,從傳統的‘重審批輕監管’轉變為‘寬準入嚴監管’,推動政府管理方式由事前審批為主向事中、事後監管為主轉變。”

    各地工商行政管理部門積極轉變監管方式,從過去單純依靠行政手段,轉為更加注重運用信息公示、信息共享、信息約束手段推進誠信體系建設。通過加強部門間協調配合,建立健全相應的信用激勵懲戒制度,對失信行為共同採取措施。

    重慶市工商局註冊分局局長吳崗介紹説,在放寬準入的同時,重慶市強化了抽查監管、重點監管、協同監管、建立經營異常名錄、企業信用約束等監管措施,做到“寬進”和“嚴管”同步推進。重慶市還加強對企業信息的收集和情況掌握,建成了集互聯網情報監測、情報分析研判和情報信息管理三大系統為一體的情報信息工作平臺。通過科技手段提升違法行為查處水平,建立了集3G視頻傳輸與網絡技術于一體的現代化案件指揮系統。

    從全國範圍來看,嚴格市場主體監督管理,有效防範了市場秩序系統性風險和區域性風險,形成了市場秩序總體平穩的局面。國家工商總局近日發佈的數據顯示,1至6月,全國工商機關查處的擾亂市場競爭秩序案件同比下降了39.48%。

    推進企業信息公開

    7月23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通過《企業信息公示暫行條例(草案)》,建立反映企業基本經營狀況的年度報告公示制度,設立經營異常企業名錄和嚴重違法企業名單制度,對不守法、不誠信行為“廣而告之”,為誠實守信的企業樹“金字招牌”。

    “建立健全企業信息公示系統本身,就是為了促進工商登記制度改革順利推進。強化企業的信息披露義務,尊重與保障交易夥伴與公眾的知情權,提高企業信用信息的透明度,是維護交易安全最為有效的基礎性工程。”劉俊海指出。

    今年2月,《註冊資本登記制度改革方案》就對構建這項重要的基礎性工程進行了部署,以企業法人國家信息資源庫為基礎構建市場主體信用信息公示系統,支撐社會信用體系建設。3月1日,全國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正式上線。

    近年來,重慶市按照“聯合徵信、統一管理、公開共享、多方應用、社會參與”的思路,依託重慶市聯合徵信系統平臺,從“信息徵集、信息共享、信息應用”三大環節著力營造誠信發展環境。截至6月,已徵集全市65個市級成員單位和40個區縣的企業信用信息2677萬條,信息內容包含企業基礎信息、資質等級、行政處罰以及獲得獎勵等。

    重慶市工商局信用處處長張俊林介紹説,通過企業信用信息數據在工程建設、政府採購、土地交易、藥品交易、財政性資金涉及款項補助審批等領域的廣泛應用,初步形成了“一處失信、處處受限”的嚴管格局,有效約束了失信行為。

    “衡量一個國家註冊資本登記制度改革成功與否的標誌,一看投資興業是否得到了促進,二看交易安全是否有保障,兩者相輔相成,不可偏廢。信用信息公示系統可以有效維護交易安全,鼓勵誠信經營,遏制失信行為,讓‘信用’真正成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系的‘基礎樁’。”劉俊海説。(記者 張雙)

責任編輯: 穆淼
 
版權所有:中國政府網 | 關於我們 | 網站聲明 | 網站地圖 | 聯絡我們
京ICP備05070218號 中文域名:中國政府網.政務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