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三個標準”看改革成效 從今年1月28日重慶市政府印發《重慶市工商登記制度改革實施方案》至今,重慶市全面實施工商登記制度改革已有近半年的時間。 申請者是否感到更加便利?市場主體是否明顯增加?市場秩序是否規範有序?近日,記者走進重慶市,感受工商登記制度改革給當地市場帶來的變化。 印象一:市場準入更加便捷 “我們實行先照後證制度,除保留涉及國家安全和公民生命財産安全的50項前置許可項目外,其餘前置許可一律改為後置。”重慶市工商局局長黃波介紹説,“同時全面實行註冊資本認繳制,降低創業門檻。”此外,該局允許申請人提交多種形式的場所産權證明,允許“一址多照”。 重慶市巴南區檔君餐館老闆封洪軍到現在還唸唸不忘,是工商登記制度改革圓了他的老闆夢。創業是他多年的夢想,但拮據的經濟條件和辦證辦照週期較長的客觀現實,讓他遲遲下不了決心。 “後來聽説可以先領照再辦證,註冊資本也改認繳了,我立馬辭職回家開了這家餐館。”他説,“執照到手用了不到一週時間。此後,我一邊裝修、招工、購置設備,一邊申請辦理食品流通許可證,等裝修招工結束,所有手續也都辦齊全了,一點時間沒浪費。” 東銀殼牌公司成立至今已設立37個分支機構,公司公共事務部經理楊皓軍對改革有著同樣的感受:“改革後所需提交的資料大幅減少了。以前是5個工作日領取營業執照,現在最多3個工作日,有時候當天就能拿到營業執照。” 在重慶市江北區行政審批服務大廳,工商窗口前人頭攢動。記者在一個工商窗口觀察發現,企業辦事人員朱洪維在窗口填寫了兩張表格,不一會兒就辦完了登記手續。窗口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只要審核通過,3個工作日後會通知她來領取營業執照。” 讓創業者感到更方便的還有一款市工商局開發的“微企助”手機APP客戶端。創業者在家裏即可使用這一客戶端提交申請。 據統計,改革實施以來,重慶市45個工商窗口登記註冊當日辦結率達58.21%,3個工作日辦結率達92.89%,5個工作日辦結率達100%。 印象二:市場主體增長迅速 黃波表示,工商登記制度改革釋放了政策紅利,民間創業熱情高漲,投資活力明顯增強。 據統計,從1月28日實施工商登記制度改革到6月底,重慶市新設立各類市場主體11.05萬戶,其中企業3.81萬戶,同比增長27.56%,新設立企業中97.49%是民營企業。新增企業註冊資本(金)144.32億元,同比增長112.91%。與此同時,市場主體結構不斷優化。改革實施以來,企業在市場主體總量中的佔比由26%上升至27.32%。 重慶觸感科技有限公司於今年6月份成立,該公司負責人甘雪梅完成了從醫生、全職太太到創業老闆的嬗變。她説:“之所以選擇創業,是看到了國家的改革政策。我們認繳註冊資本10萬元,承諾兩個月出資到位。” 在重慶,和甘雪梅一樣受改革政策激發創業闖市場的還有很多。重慶需求側能源管理有限公司負責人周馮銳鋮今年3月把註冊資本增加到了1200萬元,之前公司的註冊資本是14.5萬元。“以前註冊資本太少,我們連申報政府項目融資的機會都沒有,是工商登記制度改革政策給了我增加資本的機會。”他説。 作為改革先期試點的江北區轄區市場主體增量更加顯著。江北區工商分局註冊科副科長鄧玥介紹説:“今年上半年,全區新增內資企業3008戶,同比增長65.37%;註冊資本(金)110.21億元,同比增長159.01%。” 印象三:市場秩序平穩規範 從重慶市工商局統計數據來看,工商登記制度改革並未給市場準入秩序帶來影響。“改革實施以來,新設立企業註冊資本規模分佈較為合理,表明社會公眾能正確理解改革政策,投資人認繳出資較為理性。”黃波説。 據重慶市工商局註冊管理分局局長吳崗介紹,註冊資本在100萬元以下的企業佔72%,而註冊資本在1億元以上的不到0.2%。新設公司戶均註冊資本約為520萬元,相比去年的500萬元增幅不大。 與此同時,重慶市工商局加強市場監管,尤其是以信用約束為重點,建立“黑名單庫”、經營異常名錄製度,健全失信行為懲戒機制,對失信主體在經營、投融資、政府採購、工程招投標等方面依法予以限制或禁止。 截至目前,重慶市開發的企業信用信息聯合徵信系統共徵集整合65個市級成員單位和38個區縣的企業信用信息2677.3萬條,且信息量保持年均30.17%的增長速度。這些信息在政府各有關部門之間實現了共享。 此外,重慶市企業信用信息公示平臺在今年3月1日正式上線,並向社會開放。“我們目前已將企業信用信息應用在了公共資源交易招標環節。”重慶市工商局信用處處長張俊林説,“我們對全市2419戶中標企業的信用信息進行公示,公示率達100%。” 黃波介紹説:“今年以來,聯合徵信系統查詢訪問量同比增長55.7%。企業對信用信息更加關注,誠信意識顯著增強。”(記者 馬哲) |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