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體育産業將迎來利好。國務院總理李克強9月2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加快發展體育産業、促進體育消費推動大眾健身。 另外,會議還要求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取消商業性和群眾性體育賽事審批,放寬賽事轉播權限制,最大限度地為企業“鬆綁”。 著名體育學者、江西財經大學副校長易劍東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舉辦商業性的比賽,就必須精細地計算成本。如果相關部門減少審批,增加備案管理和後續服務,就會使更多的人獲利,從而真正願意投資商業賽事,促進體育産業的發展。 數據顯示,我國體育産業2006年實現增加值982.89億元,到2012年達到3135.95億元。2006年至2012年,我國體育産業進入快速增長期,年均增速達到16.32%,快於同期國內生産總值增速。 易劍東表示,在我國當前第三産業比重偏低,服務業水準還有待提高的情況下,推動體育産業發展也是推動第三産業與服務業的發展。體育産業又屬於勞動密集型産業,還可以拉動就業。 “在看到體育産業巨大潛力的同時,不容忽視的是中國體育産業結構不均衡發展。”中國國家體育總局經濟司司長劉扶民表示。 他解釋説,體育用品業在貢獻率上超過80%,中國體育産業仍舊是以體育用品服裝鞋帽製造為主要支柱的傳統産業。在不平衡的體育産業結構中,落後的體育服務業已經成為制約體育産業發展主要因素。 易劍東表示,我國還存在辦賽嚴重虧本的問題。原因首先在於成本多元化,且沒有進行很好的控制,如一場比賽僅安保費就會花費幾百萬元。許多頂尖比賽的出場費用也很高,致使成本負擔很重。 另外,體育産業的發展還受審批門檻的阻礙。據了解,在中國辦賽,賽事審批是一道無法避開的關卡。無論是全國綜合性運動會、國際性體育競賽,還是地方性、群眾性或商業性的比賽,均需要一紙批文。 易劍東表示,在審批後,有些部門還會收取提供服務的費用,這會導致一系列問題。 “商業性的比賽,就必須精細地計算成本。如果相關部門減少審批,增加備案管理和後續服務,就能夠讓人真的願意投資商業賽事,並且有利可圖。但是如果門檻卡得比較緊,加上多元化的成本不容易控制,那麼在辦賽事方面就容易賠錢。”易劍東説。“激活和帶動商業賽事與民間體育賽事,是一把鑰匙,能讓企業看到盈利的希望,促進體育産業發展。”(記者 周程程) |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