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本大潮競相涌動——盤點投融資體制改革四大變化 新華社北京12月27日 (記者 安蓓) 今年以來,為撬動社會資本特別是民間資本投資,國家出臺一系列措施推動投融資體制改革,神州大地,資本大潮競相涌動。 示範項目先行重點領域突進 10月底,國家發展改革委批復同意新建蒙西至華中地區鐵路煤運通道。這一項目已引入70%的社會資本,預計將於近期全線開工。 這是今年我國首批向社會資本開放的投資項目之一。這份項目清單涉及5個領域80個項目。據了解,已有49個有民間資本參與。 今年以來,為推進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加強薄弱環節建設,撬動社會資本進入,我國以示範項目先行,在重點領域集中突進,努力為社會資本營造良好的投資環境。 11月底,國務院印發《關於創新重點領域投融資機制鼓勵社會投資的指導意見》。《指導意見》針對生態環保、農業水利、市政設施、交通、能源設施、信息和民用空間設施、社會事業等七個重點領域提出了吸引社會投資的政策措施。 “鼓勵社會資本投入,是今年以來推進國家重大工程建設的重要特點。”發展改革委固定資産投資司巡視員歐鴻説,這些領域社會資本特別是民間資本發展不夠充分,進入還存在一定障礙,社會呼聲比較高。而且大多是經濟社會發展的薄弱環節,也是國家明確要求加快推進的重點領域。 建立健全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機制 天津的新能源汽車公共充電設施網絡項目、江蘇昆山市的現代有軌電車項目、陜西渭南市的主城區城市集中供熱項目……12月4日,財政部首次對外公佈了總投資規模約1800億元的30個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PPP)示範項目,歡迎中外私營資本參與項目建設及運營。 同日,國家發展改革委發佈《關於開展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的指導意見》,指出開展PPP是創新投融資機制的重要舉措,對拓寬社會資本投資渠道、促進投資主體多元化、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加快政府職能轉變具有重要意義。 PPP是指公共部門與私人部門為提供公共産品或服務,以特許協議為基礎形成的一種夥伴合作關係,該模式是市場經濟國家普遍運用的一種公共服務供給方式。 PPP模式為國際金融危機以來不斷擴張的地方政府融資問題提供了解決方案。“推廣運用PPP模式,不僅能拓寬基礎設施建設的融資渠道,還能有效化解地方政府融資平臺債務風險。”中國財政部財科所研究員孫傑説。 歐鴻説,目前我國PPP的發展還處於探索階段。國家將進一步總結各地推進PPP的做法和經驗,同時對需要注意的問題進行規範。 創新融資方式拓寬融資渠道 今年重慶市組建産業引導股權投資基金,以市場化方式撬動社會資本投資新興産業。基金一經推出,就吸引14家國內外知名基金簽約,以首期25億元撬動各類資本127.3億元。 鐵路發展基金建立、首家試點民營銀行深圳前海微眾銀行獲准開業、鼓勵民間資本參與村鎮銀行組建……創新融資方式層出不窮,為社會資本涌入實體經濟血脈拓寬了渠道。 據了解,我國將從探索創新信貸服務、推進農村金融改革、充分發揮政策性金融機構作用、鼓勵發展投資基金、支持開展股權和債權融資等方式創新融資方式。與此同時,充分發揮政府投資“四兩撥千斤”的引導帶動作用,政府投資優先支持引入社會資本的項目。 配套改革跟進為社會資本進入掃清障礙 “重大工程中,有的經濟效益比較低、社會資本積極性不高,有的壟斷性比較強、社會資本想投而投不了。”歐鴻説,要讓社會資本發揮重要作用,必須依靠改革,核心是解決好三個問題:一是建立公平的市場準入環境;二是創新投融資方式;三是給投資者合理的回報預期。 以撬動社會資本為目標,投資配套改革連續出手:再次修訂政府核準的投資項目目錄,中央層面政府核準的投資事項比去年再減少40%;削減前置審批,推行投資項目網上核準促進投資創業便利化;加快建立縱橫聯動協同監管機制;進一步推動價格改革,發揮價格杠桿作用…… “改革投融資體制,將彌補市場對未來預期的不確定性。在當前複雜的經濟形勢下,有利於進一步激發微觀主體投資活力,形成政府、企業、社會資本多元投入格局,加快補上經濟社會發展的‘短板’、拉動有效投資,還有利於改善民生、推動創新創業,發揮‘一石多鳥’的作用。”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諮詢研究部副部長王軍説。 |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