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體制機制 打造國際一流新型智庫——專訪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黨組成員、辦公廳主任隆國強 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於加強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建設的意見》,為今後一個時期我國的智庫建設和發展提出了目標,確定了方向。意見在什麼背景下出臺?有哪些值得注意的亮點?對我國智庫建設工作將發揮怎樣的作用?帶著這些問題,記者專訪了全程參與起草工作的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黨組成員、辦公廳主任隆國強。 “我國智庫目前的發展跟不上決策需求的發展” 問:這份意見是在怎樣的背景下出臺的? 答:《關於加強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建設的意見》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個關於智庫建設的綱領性文件。事實上,智庫在我國已經不是一個新鮮事物。從上世紀80年代改革開放開始,我國就建立了很多機構來進行公共政策的研究,發展到今天,我國可以説是一個智庫大國。近些年來,智庫為我國改革開放出謀劃策,為經濟和社會快速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 但另一方面,我們也看到,我國的智庫雖數量眾多,但缺乏高水平的一流智庫,而且分散在不同機構、不同領域、不同層級。它們之間存在大量低層次重復勞動,對人力資源和社會資源是極大的浪費。 當前,我國的智庫發展狀況與政府決策需求存在著差距。從國內來説,中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經濟發展的動力和比較優勢都與以往迥異;從國際來看,如何在異常複雜的局勢中為我國營造一個積極的國際氛圍,這些問題都亟須智庫來提供高水平的諮詢意見。因此,在這種背景下,意見的出臺順應了形勢發展的需要。 亮點:國際視野+中國國情+全面性 問:請您談談意見都有哪些亮點? 答:首先,意見具有寬闊的國際視野。既然是要建設新型智庫,就要遵循智庫運作的一般規律。我們研究了世界上很多發達國家的先進智庫運行經驗和教訓,在起草過程中進行吸收和借鑒。 其次,意見始終密切聯絡著中國國情。新型智庫的“中國特色”,首先就是把握正確的政治方向,堅持黨的領導。和美國、歐洲等智庫不同,我們的智庫更多地立足於在體制內推動政策調整完善,為公共政策決策提供智力支持。 最後,意見的全面性令人印象深刻。它對智庫發展涉及的主要方面都做出了闡述,指明了改革發展方向。如:對智庫發展格局,包括社科院、黨校系統、科技智庫、黨政政策研究機構等都指出了發展方向,對不同智庫定位、人事制度,科研管理制度,國際合作管理制度等都做出了全面權威的規定。 “藥方”:保障經費來源+深化經費管理制度改革+創新人事制度 問:我國智庫的發展目前主要面臨哪些瓶頸?意見又開出了什麼“藥方”? 答:總的來看,中國智庫的各項制度基本參照政府機關或自然科學研究機構的體制設立,組織形式和管理方式與智庫的有效運行尚不適應。打造新型智庫,一定要從體制機制創新入手。這説到底是一個改革問題,是體制機制的創新問題。 首先是經費保障問題。我國智庫目前很多具有政府背景,全額撥款、差額撥款和自收自支同時存在,很多智庫缺乏穩定經費來源。對於那些要打造成高端智庫的,政府應承擔起保證基本運行的責任,否則就會出現一些為了生存而走偏的現象,脫離應有的客觀中立立場。 第二是經費管理制度問題。與以績效為導向的西方智庫經費管理方式相比,我國智庫的經費管理方式是以過程導向,重物不重人,物的價值算得很清楚,而人的智慧不能體現。可恰恰政策研究最重要的是人的創造性。因此,意見提出了智庫要深化經費管理制度改革,就是要花更少的錢,做出更好的研究成果。 第三是人事制度改革。目前,我國大量的智庫在人事制度上參照事業單位,突出問題是人的流動性不足,活力不足。我們需要建立一套好的體制機制,能上能下、能進能出。讓頂級人才到智庫工作,來了能夠充分發揮其聰明才智,這需要更多的改革創新。 中國特色新型智庫=提出好建議+啟迪民智+發出“中國聲音” 問:按照意見要求,合格的中國特色新型智庫要達到什麼要求? 答:智庫最基本功能是服務科學決策。一個好智庫,要對決策者提出好建議;給公眾準確提供信息,啟迪民智,為公共政策出臺營造和諧的社會氛圍;讓國際社會聽到中國主流的聲音,準確、正確地評價中國,營造一個互利共贏的國際環境。 問:展望未來,意見將對中國特色新型智庫的建設起到什麼作用? 答:意見的出臺,對於整個中國智庫的建設水平、改革創新將起到一個非常大的推動作用。建設中國特色新型智庫,方向和目標已經明確,需要各級智庫結合單位具體情況推進改革。未來中國智庫會呈現一個多層級、多領域的智庫系統,既有綜合性智庫,也有專業性智庫。每個智庫都需要找準定位,整體上形成一個多層次、多領域、專業化分工、有機協調的良好格局。建設中國特色新型智庫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是一個漸進演化過程,一方面會在短時期內邁大步前進,但另一方面也不會一蹴而就。新華社記者 施雨岑 |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