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用“高參小”促進校際互動提升教育均衡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5-02-17 11:28 來源: 新華社
【字體: 打印本頁

    新華社北京2月17日電(記者 丁靜)為破解“擇校熱”、提升普通學校辦學水平,北京市通過高校、社會力量參與小學體育美育發展工作(簡稱“高參小”),打破高校與小學“關門辦學”的“高墻”。截至目前,已有140所小學與高校、藝術院團和藝術機構、體育俱樂部等結成“對子”,在融合教學、課外活動、互動教研等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

    北京市安外三條小學是一所足球特色校,在“高參小”活動中,與首都體育學院結成辦學“對子”。這所小學的體育教研組長黑景峰説,基於學校的足球特色,首都體育學院將自己的科研成果——“腦體雙優課程”應用到小學教學,培養孩子從低年級開始進行體能和大腦同步訓練,逐步達到運動、智力雙優的效果。

    為使兩校的溝通更加方便,首都體育學院足球教研室主任高原還兼任安外三條小學副校長。兩位老師還就“足球進校園”形成詳細的工作方案和課程體系,雙方在溝通中都有收穫。

    “高校、社會力量參與小學辦學不是指手畫腳,我們也從小學老師的育人方法中吸收了很多好的‘營養’。”高原説。

    據介紹,“高參小”的核心是利用高校在體育、美育等方面的專業素質、社會力量的優勢資源,在小學、課外活動、校園文化建設中提供專業支持。小學可以通過與高校的合作,獲得更多辦學資源與理念。

    比如,中國戲曲學院在“高參小”工作中已經向9所基地校派出118位教師,實際授課達6000課時。為保證授課質量,中國戲曲學院還對百名一線教師和管理人員進行培訓,制定《戲曲文化》《戲曲化粧藝術》《戲曲身段》等課程。

    “過去我們只能依靠音樂課、美術課進行藝術教育,在提供豐富的藝術教育資源方面受到了限制,無法滿足學生的發展需要。如果不是‘高參小’的平臺,一些像戲劇、舞蹈等專業課程很難引入中小學。”北京市教委體衛藝處處長王軍説,“高參小”為小學落實素質教育提供了新平臺,一些沒有辦出特色的學校,完全可以在這個平臺上“獨樹一幟”。

    但“高參小”工作也面臨一些問題。受訪教育人士認為,一方面,高校、社會力量與小學在如何儘快互相適應、有效對接等方面還需時間磨合。另一方面,一些教育工作者對如何使“高參小”內涵發展、大學如何有效幫助中小學發展等問題上還存有困惑。如果僅僅停留在一般層面,可能流於形式。

    高校社會力量參與小學體育美育發展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甘北林認為,出現這些情況,有的是因為各校認識程度不一,有的是因為還沒有找到有效的工作方法。

    王軍指出,“高參小”是用新的資源觀和人才觀來看待教育。以前高校和小學都是關門辦教育。既然大家各有優勢,也都有發展需求,完全可以統籌資源、優勢互補,使素質教育多一個抓手,也能從根本上盤活教育均衡這盤“大棋”。

責任編輯: 穆淼
 
版權所有:中國政府網 | 關於我們 | 網站聲明 | 網站地圖 | 聯絡我們
京ICP備05070218號 中文域名:中國政府網.政務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