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評:為什麼説城鎮化是最大內需所在?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5-03-07 11:37 來源: 新華網
【字體: 打印本頁

    3月5日,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開幕。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作政府工作報告。 新華社記者 蘭紅光 攝

    3月5日,李克強總理在作政府工作報告時強調:“城鎮化是解決城鄉差距的根本途徑,也是最大的內需所在。”

    新型城鎮化的核心是人的城鎮化。讓進城的農民有飯吃、有活兒幹,這是最基本的,也是最低要求。實現人的城鎮化,除了滿足進城者的基本生存需求,還要讓他們真正成為城鎮的主人,讓城鎮對他們來説不再冰冷、陌生,有家的感覺,能夠承載起他們對未來生活的美好憧憬。推進新型城鎮化,必須堅持以人為核心。

    要實現這個目標,首先一條就是“抓緊實施戶籍制度改革,落實放寬戶口遷移政策”。身份的轉變能夠給進城者帶來向心力和認同感,讓他們覺得不再是“外人”,才會有留下來的打算。

    但新型城鎮化不是盲目入城。在這個過程中還要“控制超大城市人口規模,提升地級市、縣城和中心鎮産業和人口承載能力,方便農民就近城鎮化”;還要保障他們平等享受城鎮基本公共服務的權利,這包括義務教育、就業服務、基本養老、基本醫療衛生、住房保障等多個方面;還要給他們創造穩定的就業環境,構建穩定的勞資關係、合同關係和工資談判協商制度,為他們的勞動所得和合法權利提供保障。

    當前,全球經濟增長緩慢,我國的出口形勢仍不樂觀,激發內需的潛力就成了推動我國經濟平穩增長的主要手段。

    內需可分為兩塊:消費需求和投資需求。而這兩部分的最大增量都將來自於城鎮化進程。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4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844元,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489元。儘管農村居民收入增幅已經連續多年超過城鎮居民,但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倍差仍達2.75,未來仍有繼續縮小的空間。而城鎮化會使更多農民通過轉移就業提高收入,從而使城鎮消費群體不斷擴大、消費結構不斷升級、消費潛力不斷釋放。

    2013年,我國的城鎮化率達到53.7%,與發達國家通常城鎮化率達到80%的水平相比,我國未來還有20%-30%的提升空間。城鎮人口的增加會帶來公共服務需求的增長,激發城鎮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設施和住宅建設等巨大投資需求。

    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2020年)》中提到,1978-2013年,城鎮化率年均提高1.02個百分點。有研究表明,城鎮化率每提高1%,可以替代出口10萬億元。

    城鎮化進程將不斷提高我國居民整體收入水平,實現家家戶戶的安居樂業夢。同時,它也激發出一個地區、一個領域的需求潛力,成為支撐國家經濟長期平穩發展的不竭動力,成為實現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目標的重要保障。(唐華)

責任編輯: 宋岩
 
版權所有:中國政府網 | 關於我們 | 網站聲明 | 網站地圖 | 聯絡我們
京ICP備05070218號 中文域名:中國政府網.政務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