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速換擋不減勢深化改革發新力
——代表委員審議討論政府工作報告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5-03-07 20:22 來源: 新華社
【字體: 打印本頁

新華社北京3月7日電

調速換擋不減勢深化改革發新力——代表委員審議討論政府工作報告

向促改革要動力,向調結構要助力,向惠民生要潛力。“三力”齊發之下,經濟調速換擋,發展勢頭不減,結構調優不失速,深化改革發新力。連日來,出席兩會的全國人大代表、全國政協委員圍繞改革話題,談體會,談設想,積極建言獻策,共謀發展大計。

調速不減勢發展質更優

一年來,在複雜嚴峻的國際國內環境下,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實現了總體平穩,穩中有進。壓力雖大,成績顯著。結構調整效果顯現,發展質量明顯提升。

全國人大代表、河北唐山市委書記焦彥龍對此深有體會。前幾年唐山市經濟增速都在8%到10%。而過去兩年,唐山克服困難向優勢主導的鋼鐵業開刀,共壓減煉鐵能力827萬噸,煉鋼2000多萬噸,經濟增速明顯放緩。

曾經的經濟重鎮、鋼鐵大市來到了轉型升級的重要關口。壓減過剩産能、削減燃煤消耗、治理霧霾污染,每一項工作都不輕鬆。焦彥龍坦言:“晚上有時睡不著覺。轉型升級,經濟增速勢必會慢下來,但主動調低增速是為了持續更好發展。”

來自能源領域的全國人大代表、國家電網四川省電力公司副總經理褚艷芳對報告中提到的“向調結構要助力”“實現中國經濟體制增效升級”等論述十分贊同。

“前些年一些地方的能源行業增速每年都能達到10%甚至20%,這些增長都是建立在高耗能、高污染上的。數字雖然好看,但要付出環境嚴重污染的巨大代價,不具有可持續性。這兩年政府對清潔能源和治理污染的投入持續加大,可能犧牲掉一部分速度,但綜合效益卻明顯提高。”

全國人大代表、徐工集團技術中心副主任閆麗娟對“效益提升”也深有感觸。徐工集團在財務、經營管理費用都有所降低的情況下,始終沒有減少研發投入,堅持向高科技、高附加值等領域挺進。“不能再簡單比拼規模,必須要有質量效益,在技術上佔據行業制高點,才能成為中國製造2025強國戰略的一塊基石。”閆麗娟説。

培育新亮點把握新機遇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推動産業結構邁向中高端,並提出新興産業和新興業態是競爭高地,要把一批新興産業培育成主導産業。

“經濟發展有其內在規律。在一個階段,往往是‘幾家歡喜幾家愁’。”全國人大代表、湖南省經信委主任謝超英説,一些行業衰落了,有的産品甚至消失了,同時又有很多新産業、新業態、新産品涌現出來,並成為推動發展的新引擎。

謝超英説,去年一年,湖南移動互聯網産業發展增速高達120%,電動汽車推廣了3000多輛,而前幾年加起來才推廣了幾百輛。“再比如,隨著軌道交通技術突破,高鐵、城鐵走入‘尋常百姓家’,世界級難題‘春運’也開始‘平年’化。”

在浙江,雲棲小鎮、夢想小鎮、創客小鎮等一大批基於互聯網的“眾創空間”蓬勃發展,省級以上科技企業孵化器達118家。全國人大代表、浙江省科技廳廳長周國輝説:“這種創新驅動下的蓬勃發展勢不可擋,已經成為我國經濟發展的‘新常態’”。

全國政協委員、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劉世錦認為,創業創新不僅可以對衝當前下行壓力,更是下一步增長力量的孵化器。特別是互聯網領域,創新非常活躍,必將對信息、媒體、消費等行業帶來“顛覆性”改變。

“新技術革命,給中國帶來了一次彎道超車的機會。”全國人大代表、全國人大財經委副主任委員吳曉靈説,“這次報告中提出‘互聯網+’的概念,這將改造很多傳統行業的生産模式、經營模式、商業模式,帶來無數新的機遇。”

改革再深化煥發新動力

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方能催生經濟社會發展新動力。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大學社會科學學部主任厲以寧説,發展動力來自人民的創造力。1000萬人就業,一個就業單位只要創造6萬元的GDP,就可以拉動經濟增長1到2個百分點。

“這要求政府必須加大簡政放權力度。”吳曉靈認為,去年最大的亮點就是改革,“政府通過主動瘦身、公佈權力清單、下放審批權限,營造了一個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良好環境,增強了發展動力、激發了市場活力、提高了行政效力,改革紅利在一步步縱深推進中加速釋放。”

湖南省2014年新登記企業戶數、註冊資本(金)比上年分別增長34.7%和89.1%。“這種改革要比中央給多少項目、給多少錢對穩定經濟增長來得更快,效果更好,更長遠,更徹底。”謝超英説。

“改革是今年政府工作的主線。價格改革、投融資體制改革、財稅金融體制等都是重頭戲。”全國人大代表、廣西壯族自治區發改委主任黃方方説,廣西將放開桑蠶繭、電信業務資費等商品和服務價格,核定高速公路收費新標準,啟動大用戶直購電試點,“當前經濟發展面臨一些瓶頸,必須通過改革去破解。”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推動具備條件的民間資本依法發起設立中小型銀行等金融機構,成熟一家,批准一家,不設限額。這令全國政協委員、林達集團董事局主席李曉林感到欣喜,“我們民營企業關心金融改革,也想參與金融改革。如果監管部門把這些改革措施落實到位,中小銀行就會像雨後春筍般冒出來,小微企業的融資難將大為緩解。”(記者趙曉輝、齊雷傑、盧羨婷、丁文傑、陳剛)

責任編輯: 王洋
 
版權所有:中國政府網 | 關於我們 | 網站聲明 | 網站地圖 | 聯絡我們
京ICP備05070218號 中文域名:中國政府網.政務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