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穩住就業“底盤” 保障改善民生——
來自國務院第三次大督查的一線報告之四

2016-10-24 16:54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北京10月24日電

新華社記者

民之所望,施政所向。

民生冷暖,黨中央、國務院領導同志時刻牽掛於心。當前的就業形勢怎麼樣?棚戶區改造完成情況如何?事關百姓切身利益的上學、就醫、養老等問題還需要哪些政策支持?這些都是國務院第三次大督查的重點。9月中下旬,新華社記者跟隨督查組分赴有關部門和省區市,追蹤惠民政策的落實情況。

夯實民生之本

隨第九督查組走進浙江義烏“網上第一村”青岩劉村,記者感受到了濃濃的互聯網氣息。

背靠“全球小商品集散地”義烏的貨源優勢,短短幾年時間,青岩劉村村民開辦的網絡店舖數不勝數。2015年日均出單量約7萬單,年銷售額達45億元……火爆的訂單,讓這個幾年前只有不到兩千人的村莊人氣驟增,如今村裏常年駐紮著20多家快遞公司,電商從業人員達兩萬多人。

“網上創業改變了村民們的生活形態,讓習慣了和土地打交道的農民借助網絡轉變為網商,對著電腦、敲著鍵盤做起了生意,不僅解決了當地農民的就業發展問題,還創造了很多就業崗位。”青岩劉“電子商務村”發起人、義烏市江東街道電子商務協會會長劉文高説。

就業是民生之本。記者隨督查組實地調查發現,為了穩就業惠民生助發展,各地區、各部門紛紛採取措施把創業和就業結合起來,一方面加大力度支持新經濟的發展,拓展就業新空間,一方面改進公共就業創業服務,千方百計穩定和促進就業。

在河南省商丘市,第十一督查組看到,便民服務大廳設立了外出務工人員返鄉創業服務窗口,為返鄉創業者提供政策諮詢、致富項目、技術培訓等服務,吸引更多務工人員返鄉就業創業。當地有關部門在節假日外出務工人員返鄉期間,發佈轄區企業用工信息,在企業和返鄉務工人員間牽線搭橋,實現返鄉務工人員與企業崗位快速對接。

高校畢業生是就業工作的重點群體。這幾年高校畢業生人數接連創歷史新高,今年達到765萬人。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督查期間,第一督查組了解到,針對今年高校畢業生就業壓力進一步加大的情況,該部門及早統籌實施大學生就業促進計劃和創業引領計劃,組織開展面向高校畢業生的就業服務專項活動,進一步加大推動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力度。

來自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的數據顯示,今年1至9月,全國城鎮新增就業1067萬人,城鎮失業人員再就業426萬人,就業困難人員就業125萬人。三季度末,全國城鎮登記失業率保持在4.04%的較低水平,就業形勢總體穩定。

織密保障之網

在貴州省惠水縣明田社區移民安置點小康樓1單元,原貧困戶羅應和向第十六督查組説起眼下的生活,幸福感溢於言表。“現在不僅有了100平方米的新房,我和妻子還有了工作,我在社區服務中心上班,一個月有2000多塊錢工資。”

無獨有偶。走進廣西隆安縣南圩鎮欒正村貧困戶覃興善家,翻開“脫貧攻堅精準幫扶手冊”就能掌握他家扶貧詳情。覃興善告訴第十五督查組,除了種木薯和玉米外,他在政府的扶持下加入合作社養牛養豬,僅這一項就有約2萬元收入。“今年肯定脫貧,”覃興善興奮地説。

天地之大,黎元為先。

記者隨督查組調查發現,即使在經濟增長下行壓力加大的情況下,各地區、各部門民生保障力度不減,一張保基本、兜底線、全覆蓋的民生保障網不斷織密織牢。

——確保完成千萬減貧任務。國務院扶貧辦與22個省份簽訂了《2016年減貧責任書》,各省層層分解任務。中央財政安排專項扶貧資金660.95億元,比上年增長43.4%,已在6月份全部下達到省。省級財政專項扶貧資金預算超過400億元,比上年增長50%以上。

——積極推進棚戶區改造。2016年,全國計劃新開工棚戶區改造600萬套,1至9月,已開工577萬套,佔年度目標任務的96.1%,完成投資1.2萬億元。

——健全城鄉社會救助體系。截至第二季度末,城市月人均低保標準提高到473元,農村年平均低保標準提高到3469元,分別比2015年底增長了5%、9%。目前已按時足額發放到低保對象手中,有效保障了6000萬城鄉低保對象的基本生活。

善謀民生之利

9月23日傍晚,暮色已深,國務院第四會議室內依然發言踴躍。

第二督查組邀請來自全國的11家養老機構負責人座談,聽取他們對促進養老服務業發展的意見和建議。國家發展改革委、公安部、民政部、財政部等8個部門分管副部長和相關司局負責人參加了會議。

“消防規定三層以上不得設置養老機構是否合理?”“能否推動土地、租金、稅收等優惠政策儘快落地?”“用人難、融資難怎麼破解?”……

歷時近4個小時的會議,養老機構負責人爭先恐後發言,政府部門負責人有問必答。對於一些大家反映的突出問題,主持座談會的督查組組長當即要求相關部委抓緊研究,與會部委負責人表示將進一步協調採取措施,推動問題解決。

民生無小事,枝葉總關情。

2016年是“十三五”規劃的開局之年。黨中央、國務院始終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全部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各地區、各部門也從解決好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問題入手,扎紮實實為人民群眾辦實事。

——養老服務體系建設有序推進。2016年,國家發展改革委安排中央預算內投資28億元,共支持約545個老年養護院、農村敬老院和社區日間照料中心等設施建設,建設總規模約206萬平方米,預計建成後新增各類養老服務床位約5萬張。

——城鄉居民基本醫保制度進一步完善。截至9月底,全國新農合人均財政補助達到420元,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人均財政補助達到425元。

——精準施策力促教育公平。目前,我國已經建立起覆蓋學前教育至研究生教育的學生資助政策體系。2016年,通過實施專項計劃錄取的農村和貧困地區學生達9.1萬人,較2015年增加1.6萬人,增長21.3%。

一項項政策接連落地,廣大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實實在在。

——在陜西西安,78歲的退休工人吳妙仙告訴第十七督查組,實行了分級診療後,常有專家到她家附近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坐診,給她就醫帶來很多方便。

——江西科技師範大學學生周芳告訴第十三督查組,由於家境貧困湊不齊學費,面對紅色的大學錄取通知書,她曾滿心歡喜卻又惆悵不安,是貧困學生的資助政策讓她重新燃起了希望,如願踏進大學校門。

“多謀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憂”,是期盼也是承諾。督查期間,各地區、各有關部門紛紛表示,要在百姓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等方面努力取得新進展,讓群眾過上更好生活。(執筆記者:崔靜,參與采寫:胡浩、李延霞、林暉、王希、高敬、毛海峰、汪軍、屈淩燕、向志強、李麗靜、張逸飛、閆起磊)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姜晨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