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去産能要過好職工安置關

2016-11-14 07:32 來源: 經濟日報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職工安置是化解過剩産能必須過的坎,也是這項工作的重點和難點,解決不好,將遺留後患,不僅會影響民生底線和社會穩定,而且會使化解落後産能難以順利推進。必須真正調動企業內在積極性,使其認識到,只有淘汰落後産能,同時增加更為先進的技術、設備和工藝的投入,企業才能長久立於不敗之地。同時,政府應做好民生兜底,推動轉崗職工的培訓和就業,推進養老、醫療領域的配套改革

今年下半年以來,我國化解過剩産能的速度明顯加快。國家發展改革委此前公佈的數據顯示:截至9月底,鋼鐵、煤炭退出産能均已完成全年任務的八成,按目前工作進度,今年這兩個重點領域過剩産能退出任務有望提前完成。

但一些來自基層的調查同時顯示,有些企業設備雖暫時關停,但職工安置進度卻明顯滯後。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此前估算,煤炭、鋼鐵領域化解過剩産能可能涉及近百萬職工的分流安置。規模如此龐大,給我們提了個醒:化解産能過剩,絕不是一關了之這麼簡單,很多問題還須從長計議。

化解産能過剩是關係我國經濟全局的大問題。去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把這一議題作為今年經濟社會發展五大任務之一。毋庸置疑,今年去産能已取得顯著成效,但唯有真去真退,才能使行業步入良性發展軌道。職工安置是化解過剩産能的重點和難點,也是系統性和綜合性問題,解決不好,將遺留後患,使落後産能難以真正退出,也可能影響民生底線和社會穩定。

國家統計局發佈的數據顯示,9月份31個大城市的城鎮調查失業率低於5%,這是自2013年6月份以來首次低於5%。不過,去産能過程中的隱性失業人員尚未與企業解除勞動關係,並未納入失業統計之中,如這一問題不引起足夠重視,將成為影響我國城鎮失業率的重要變量。

仔細分析,化解過剩産能中職工安置滯後不外乎以下原因:一是資金不到位。財政部今年6月對外公佈了《工業企業結構調整專項獎補資金管理辦法》,對地方和中央企業化解鋼鐵、煤炭行業過剩産能工作給予獎補。但由於一些地區傳統産業佔比大,財政壓力也大,化解落後産能的任務也重,難以拿出足夠配套資金進行職工安置。二是一些企業仍心存僥倖,希望挺一挺、熬一熬,或者有著類似“囚徒困境”中的心理,希望別人退出了,自己可以繼續幹,等行業形勢好轉,照樣可以活得風生水起。尤其是近期鋼鐵、煤炭價格上漲,一些企業更是在觀望之中,一旦風頭轉變,很可能又重新開張。三是有些傳統産業的職工一輩子都在某個企業,謀生技能不強,而最近這些年,社會變化迅速,很難單守一項技能包打天下。

新世紀以來,我國鋼鐵、煤炭等行業幾度出現産能過剩,但隨著經濟的週期性更替,市場需求回暖,有些行業的産能得以消化甚至一度使行業內企業獲得豐盈利潤。也正因此,一些落後産能很難真正徹底退出市場,一旦形勢好轉,很容易死灰復燃。但從中長期看,隨著我們進入工業化後期,對基礎原材料的需求將逐步回落,這是大勢所趨,鋼鐵煤炭行業很難重現過去一路走高的市場需求。

下半年去産能迅速取得成效,除各地積極主動外,很大程度上應歸因于國務院加大了監督力度,8月更是派出了10個督察組分赴各地,使進度明顯加快。但由此也要防止出現行政化的“一刀切”。必須真正調動企業內在積極性,使其認識到,産能過剩是市場經濟的常態,也是發展應有之義。只有淘汰落後産能,同時增加更為先進的技術、設備和工藝的投入,企業才能長久立於不敗之地。同時,政府應做好民生兜底,推動轉崗職工的培訓和就業,推進養老、醫療領域的配套改革,使去産能真正取得實效。(黃曉芳)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張維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