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科技創新成廣東省海洋事業新“發動機”

2016-11-29 14:25 來源: 南方日報
字號: 默認 超大 | 打印 |

廣東是海洋大省,海洋經濟生産總值連續21年“領跑”全國,在新常態下,我省海洋經濟增長速度預計將由高速增長向中高速增長轉變。同時,海洋經濟增長動力將從依靠直接利用海洋資源的增量擴能型為主,轉向主要依靠科技創新深層次、多方位利用海洋資源為主,海洋科技創新將成為海洋經濟發展的主要動力。

事實上,早在2012年,我省的海洋經濟就已在科技創新上發力。那一年,財政部、國家海洋局正式啟動海洋經濟創新發展區域示範工作。

我省作為區域示範工作試點省之一,在財政部、國家海洋局的正確領導和大力支持下,始終堅持重實際、幹實事、求實效的精神,認真落實《廣東省海洋經濟創新發展區域示範總體工作實施方案》,在體制機制創新、自主創新能力建設、産業培育發展和重大專項項目實施等方面紮實推進,嚴格規範和落實各項制度措施,狠抓工作實施過程監管,各項工作取得了較好的成效。2016年5月,財政部、國家海洋局組織考核專家組,對廣東海洋經濟創新發展區域示範工作進行了考核,廣東連續三年總體考核評價為優秀等級。

試點助企業“蛻變”

在企業雲集的廣州經濟技術開發區,位於永和經濟區田園西路35號的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廣東永順生物制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永順制藥)並不起眼,它的前身是廣東省生物制藥廠,2002年重組為一家股份制民營企業。走上改革之路的十四年間,通過不斷的技術創新,永順制藥已經從一家經營岌岌可危的國有企業成長為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尤其是該公司經過10年潛心研究和佈局養殖水生動物疫苗研發,已經獲得一系列創新性成果,並迅速發展成為該領域的佼佼者。

這離不開海洋經濟創新發展區域示範工作的助力效應,在廣東省海洋與漁業局的全力支持下,永順制藥公司申報並承擔了廣東省海洋經濟創新發展區域示範專項成果轉化與産業化重大項目“幾種海水養殖魚類重要疫病高效疫苗研製及産業化”,項目總投資7160萬元,獲得國家財政專項補助資金超過2000萬元。

項目主要通過研發創新,實現魚類遲鈍愛德華氏菌病、腫大細胞病毒病、鏈球菌病、嗜水氣單胞菌病、弧菌病等疫苗産業化。目前,該項目已獲得1項新獸藥證書、2項臨床試驗批文、2個産品已經進入新獸藥評審環節,生産線已經順利通過GMP驗收,為産品産業化鋪平了道路,更為永順制藥在水生動物疫苗行業這片“藍海”開拓了一片自己的天地。

永順生物制藥的“蛻變”只是海洋經濟創新發展區域示範工作的成果之一。此外,中天啟明石油技術有限公司開發的用於海洋石油勘探的LWD(隨鑽測井)伽瑪系統,填補了國內海洋資源勘探技術空白;三一海洋重工有限公司開發生産的國內第一台用於海島開發、海洋工程建設的高架起重機;廣州迪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産的高靈敏度和高特異性海洋病毒與細菌快速診斷試劑盒系列産品,已正式投放市場;深圳健康元藥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生産的海洋動物功能蛋白肽保健系列産品,已正式形成産能,等等。“十二五”期間,廣東省通過海洋經濟創新發展區域示範工作,扶持助推一大批高技術企業果斷“下海”,形成了一大批創新産品和關鍵技術。

示範工作作用凸顯

事實上,海洋經濟創新發展區域示範專項項目正是通過對單個企業的帶動來直接推動了我省海洋戰略性新興産業加快發展,新興産業在海洋經濟總量中佔比明顯提高。根據對廣州、深圳、珠海、中山、湛江、汕頭等市的不完全統計,2015年,區域示範相關戰略性新興産業總産值(銷售收入)1659.75億元,其中:海洋生物高效健康養殖業31.61億元,海洋生物醫藥與製品業166.26億元,海洋裝備業1461.88億元。比上年新增産值1129.94億元。推動了海洋戰略性新興産業快速發展的同時,海洋經濟創新發展區域示範工作還培育發展海洋高新技術企業,在海洋經濟創新發展區域示範工作引領帶動下,廣東海洋企業紛紛向海洋高新技術産業進軍。

據統計,承擔和實施廣東海洋經濟創新發展區域示範專項項目的企業中,有國內外上市公司8家,通過新三板上市的企業達5家,省級以上龍頭企業10家,高新技術企業超過25家。2015年我省區域示範專項項目承擔企業中,自主科技研發投入已超過6.5億元,建設和認證市以上企業科技研發中心、工程技術中心、企業重點實驗室、中試基地等産業技術開發應用示範平臺共56家,取得創新技術成果186項,一批海洋高技術領域新産品、新技術、新工藝迅速形成生産力並産生了較好的經濟效益,一批有活力、有技術、有市場前景的中小型海洋高技術企業在海洋經濟創新發展區域示範項目的支持下快速成長。

海洋經濟創新發展區域示範工作為廣東在海洋領域貫徹落實創新驅動戰略奠定了較好基礎、儲備了技術力量,也推進完善了海洋科技創新機制。依託實施區域示範成果轉化與産業化項目,推動涉海企業、科研機構、大專院校加強協同創新,開展重大關鍵技術協同攻關,探索建立利益分配和協調機制,有效促進了海洋科技創新與産業發展深度融合,推動了資金、資源、科技、人才等要素向産業集中,初步構建了海洋科技創新驅動産業發展的新機制。

同時,海洋經濟創新發展區域示範項目産生了良好的示範效應和社會影響,沿海各級政府紛紛加大對海洋産業發展支持力度,廣州、深圳、珠海、湛江、陽江等市都分別出臺了海洋強市發展規劃和方案,因地制宜推出扶持海洋産業發展的政策措施。

涉海企業也主動向新興産業領域積極轉型,不斷加大對創新産品和先進技術的研發投入,推動海洋産業結構優化調整。廣東海洋新興産業的快速發展,吸引了資本市場的高度關注,各種創業投資、股權投資、資助貸款等正迅速佈局,海水高效健康養殖、海洋生物醫藥、海洋工程裝備等産業成為社會資本投資新熱點。

海洋創新全面發展

海洋經濟創新發展區域示範專項項目對於我省海洋科技創新發展的作用巨大,但不是我省海洋科技創新發展的全部。2015年2月27日,廣東省委省政府召開全省科技創新大會,全省動員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動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和産業轉型升級取得更加紮實的成效。在科技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帶動下,廣東海洋科技創新能力日益提高。

我省海洋新興産業發展的強勁需求,有力推動了海洋科技創新活動的開展和以企業為主體的自主創新能力的提高,直接形成了一批高技術産能,對海洋傳統産業升級換代做出了顯著貢獻。

經過多年的發展,我省的海洋科技創新平臺不斷增加。廣州、湛江被確定為國家海洋高技術産業基地,廣州南沙新區被確定為國家科技興海産業示範基地。中山大學聯合在粵涉海科研機構成立海洋高新技術協同創新聯盟,國內首個海洋生物天然産物化合物庫公共服務平臺基本建成,收錄有重大開發價值的海洋生物天然産物化合物超過2200個。

同時,海洋科技創新政策也日趨完善,如産業政策方面,省政府出臺了《珠江西岸先進裝備製造産業帶佈局和項目規劃(2015—2020年)》,重點支持船舶與海洋工程裝備産業發展,明確提出到2017年基本建成大型深水海洋工程裝備製造基地,到2020年形成産值千億元的海洋工程裝備製造基地,成為我國主要的海洋工程裝備製造基地之一。

而在産業與金融結合方面,2014年10月省海洋與漁業局與國家開發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廣東省分行簽署《開發性金融支持廣東海洋強省建設合作備忘錄》,該行授信550億元,重點支持我省濱海新區、海洋産業園區、海洋交通運輸、臨海能源、海洋裝備製造、濱海旅遊、海洋漁業和海洋生物産業發展。同時,民間資本也積極關注和參與海洋新興産業發展,我省成立全國首家專注于海洋領域新興産業發展的風險投資公司——廣東海洋投資管理有限公司,設立了具有100億元規模的廣東海洋産業投資基金。

與此同時,海洋科技人才隊伍不斷壯大。南海海洋研究所、廣東海洋大學、汕頭大學等單位赴美國招聘海洋人才。中山大學設立海洋學院、海洋經濟研究中心。南海海洋研究所與深圳大學共建“海洋科技菁英班”。部省合作取得進展,農業部水科院同意以南海水産研究所、珠江水産研究所為依託,共建廣東海洋漁業研究所、廣東省淡水漁業研究所。

【我要糾錯】 責任編輯:姜晨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