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新華時評:建設生態文明要多予少取

2016-12-08 15:07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貴陽12月8日電(記者 王新明、向定傑)習近平總書記近日對生態文明建設作出重要指示,再次強調“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為走向社會主義生態文明新時代提出重要遵循。

生態文明之於中國,既古老,又現代。我國自古崇尚“天人合一”“道法自然”。如今,建設生態文明已成為人類社會發展的趨勢和潮流,而且是必由之路。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生態文明建設擺上更加突出的戰略位置,環境治理力度前所未有,“美麗中國”正由藍圖變為現實,全球生態安全的“中國力量”“中國貢獻”舉世矚目。

然而,我國環境保護總體仍滯後於經濟社會發展,對環境資源攫取過多、反哺太少,環境污染重、生態受損大、環境風險高等挑戰猶在,生態環境惡化趨勢尚未得到根本遏制。解決生態環境方面突出問題的關鍵在於對資源環境多予少取,通過把生態文明建設納入制度化、法治化軌道,在綠水青山和金山銀山之間架起橋梁,為子孫後代留下美好環境。

制度是生態文明建設的根基。要立足國情、實事求是,加快構建系統完整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拓展綠色發展新空間、增強綠色發展新動力、形成綠色發展新格局。

法治是生態文明建設的保障。各級政府應把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貫穿于生態文明建設全過程,嚴格遵守環保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規的硬約束,堅持依法行政。環保監督執法應從嚴從重,對環境違法行為要敢動真格的,不能止于“紙上問責”。

心態往往決定著生態。在制度激勵和法律約束之外,更應著力破除“GDP至上”的政績觀,加快轉變發展方式,創造更多的綠色財富和生態福利。

“天育物有時,地生財有限,而人之欲無極”。每一個人都是未來大自然的託付者,都應自覺遵守生態文明制度和法律法規,形成生態共識,自覺踐行綠色生産生活方式,讓社會充滿生態文明的生機與活力。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劉楊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