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西部之光”20年

2016-12-13 07:14 來源: 人民日報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很多人問我‘西部之光’是什麼?我覺得是起點、是火種,是我科研起步的‘第一桶金’,它點亮了我的人生,也讓我有更大的力量回饋這片生養我的西部土地。”“西部之光”人才培養計劃優秀入選者、中科院西北生態環境資源研究院(籌)研究員司建華如是説。

今年是 “西部之光”人才培養計劃(以下簡稱“西部之光”)實施20週年。20年來,“西部之光”造就了一大批紮根西部、奉獻西部的優秀科技人才,共支持各類入選者近2600人;取得一大批科技創新成果,顯著提升了西部科技創新能力,在支撐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支持各類入選者近2600人,加快人才隊伍代際轉移

今年37歲的司建華很年輕,卻已經是研究員、科研骨幹,主持完成了20余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研究計劃、中國科學院重點部署項目。在他和團隊成員的努力下,確定了黑河下游額濟納綠洲生態需水的關鍵期和生態需水量,提出了黑河下游生態水量實時調度方案。項目成果被水利部黃河水利委員會、黑河流域管理局等採用,讓瀕臨乾涸的居延海,恢復了古書記載中碧波盪漾的壯觀景象。

“博士畢業後第二年,我就拿到了‘西部之光’的項目,題目是‘黑河下游荒漠河岸林蒸散耗水及生態水需求研究’。25萬元的科研經費不僅是雪中送炭,也確定了我今後的科研方向。”司建華説,從2010年開展該項目起,他就與黑河結下不解之緣,之後持續開展的“乾旱內陸河流域生態恢復的水調控機理、關鍵技術及應用”獲得2014年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1996年,針對西部地區科技人才吸引困難和流失嚴重的雙重問題,中科院啟動了“西部之光”計劃,以“優秀人才+應用項目”的模式,支持蘭州、新疆和昆明分院各研究所以及水土保持研究所的100名優秀青年科技人才。同時,資助西部地區研究所在職博士研究生每人2萬元,以支持其開展研究工作。

1998年,中央組織部與中科院開始共同實施“西部之光”,並陸續啟動了 “西部之光”聯合學者項目、“西部博士資助專項”等。

中科院黨組副書記、副院長劉偉平表示,20年來中科院累計投入4億多元,地方配套支持經費4000多萬元,通過項目實施培養科技人才,為西部培養了一大批科研骨幹和領銜式學科帶頭人。據統計,“西部之光”支持各類入選者近2600人,選派“西部之光”訪問學者3000余人。

“西部之光”在助推入選者個人成長髮展的同時,也帶動了單位整體科技隊伍建設,充分發揮了“種下一棵樹,成長一片林”的示範帶動作用,加快了西部地區人才隊伍的代際轉移。

採取“優秀人才+應用項目”方式,入選者共産生經濟效益437億元

“西部之光”的獨特之處在於採取了“優秀人才+應用項目”捆綁支持的方式。入選者申請項目,必須與所在地區區域經濟和社會發展密切相關,既實現了科技項目的引領作用,又發揮科技人員的骨幹中堅作用。據統計,“西部之光”入選者共産生直接或間接經濟效益437億元。

兩次承擔“西部之光”項目的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研究員李文建對此感觸頗深。“我在‘西部之光’實施的第二年就獲得了支持,入選的課題是‘重離子誘變品種改良及細胞輻射敏感性的分子機理研究’,與張掖市農科所一起合作,採用重離子束輻照技術培育出了‘隴輻2號’小麥新品種。”據介紹,“隴輻2號”2003年通過品種審定,具有高産穩産、適應性廣、品質優良等顯著特點,已被大面積推廣種植,經濟效益顯著。

中科院蘭州化學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張永勝能夠獲得“西部之光”支持,也是由於他的研究課題——針對西部苛刻工業環境下對新型潤滑材料與技術的迫切需求。“西部石油、化工、冶金等産業集中,設備中的密封部件在高溫、腐蝕環境下容易失效,一旦出現問題就會造成泄漏、污染。”張永勝介紹,在“西部之光”項目支持下,他和團隊實現了陶瓷複合材料的結構/潤滑功能一體化,並正在進行相關的應用探索。

20年來,一大批“西部之光”入選者聚焦地方需求、瞄準科技前沿,形成大量新的學科增長點,取得了大量科技創新成果,提升了西部的科技創新能力。據不完全統計,歷年入選者共獲得省部級及以上獎勵近500項(其中國家級獎勵56人次),授權專利3000多項。

“西部之光”不僅僅局限在西部,而是堅持東西部融合的發展理念,“走出去”和“請進來”相結合,借助東部人才優勢促西部建設。

2003年中央組織部、教育部、科技部、中科院聯合啟動的“西部之光”訪問學者項目,支持西部青年學者“走出去”;2004年實施的“聯合學者”項目確立了“請進來”思路,吸引東部及海外的人才到西部來開展交流合作。

在“西部之光”人才培養計劃實施20週年座談會上,中央組織部副部長周祖翼表示,“西部之光”計劃之所以能夠取得好的實施成效,一是黨中央和各地各部門高度重視,形成了齊心協力推進項目實施的良好工作格局;二是探索依託項目實施帶動人才隊伍建設的有效方式,引導和帶動了優秀人才向西部的集聚;三是突出需求導向,著重培養西部發展急需緊缺的科研骨幹和學科帶頭人;四是深化東西部人才幫扶和對口支援,形成了協同攻關、共同受益的合作模式;五是發揮訪問學者示範帶動作用,打造了一支勤奮創業、勇於創新,紮根西部、奉獻西部的高層次青年科技人才隊伍。

“一帶一路”、精準扶貧新形勢下,積極服務國家戰略

“西部之光”走過了20年,如今又站在一個新的歷史起點。

今年召開的全國科技創新大會,吹響了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的號角,把科技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隨著國家“一帶一路”建設的深入實施和精準扶貧工作的有序推進,必將進一步激發西部地區依託科技創新加快發展的強烈願望,“西部之光”迎來新的機遇和挑戰。

中科院蘭州分院院長王濤表示,在當前的新形勢下,創新驅動發展對優秀青年科技人才提出了新的需求,“西部之光”原有的項目體系已不能完全滿足這些需求。因此,“西部之光”要可持續發展,必須進一步完善頂層設計,資助的範圍和領域應作出相應調整,投入力度也應加強,如此才能積極服務國家戰略,為西部人才隊伍建設再立新功。

據了解,“西部之光”今後將緊密結合西部經濟社會發展、産業結構調整和精準扶貧工作,鼓勵、引導青年科研人員集中解決突出科技問題。同時,加大對成果轉移轉化人才的支持,助推科技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産力。

隨著國家“一帶一路”建設的深入實施,不少西部科研人員都對“西部之光”的國際合作充滿期待。

據介紹,“西部之光”將秉持國際化理念,結合西部地區特色和發展需求,進一步加大開放力度,強化人才國際合作與交流,與相關國家和地區開展“人才+項目”式的深度合作,加強人才“走出去”與“引進來”力度,擴大研究資源和研究區域,建立國際合作人才成長快速通道。

還有專家建議,應繼續發揮“西部之光”的帶動作用,進一步加大中科院與西部省區市的協同合作,強化技術、資本、人才、服務等創新資源的深度融合與優化配置。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方圓震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