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中國仍是世界經濟發展重要動力

2016-12-18 07:00 來源: 人民日報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國際社會從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看到提振世界經濟增長信心——
中國仍是世界經濟發展重要動力

“判斷中國當前經濟形勢和次年宏觀經濟政策的重要風向標”,“今年是中國‘十三五’規劃的開局之年,在此背景下,近日在北京舉行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12月14日至16日,中國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北京舉行,國際輿論和專家學者等密切關注。在世界經濟復蘇乏力,全球化遭遇逆風之際,世界渴望從中國經濟中看到更多積極信息,提振經濟增長的信心。

穩中求進,從量的增長向質的增長轉換

英國路透社報道説,明年中國仍會保持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總基調。美聯社報道説,中國領導人發誓要確保貨幣穩定和管控重工業泡沫。英國廣播公司援引專家觀點説,預計中國明年的增長目標將定在今年的水平,或者措辭上較靈活,變成6.5%左右。英國廣播公司還引用中國國家統計局公佈的數據説,今年11月中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0959億元,同比名義增長10.8%,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實際增長6.2%,“這被視為中國經濟增長進一步企穩的標誌”。

透過會議消息以及近期公佈的中國經濟數據,國際輿論敏銳注意到了中國經濟工作穩中求進的總基調。今年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不僅強調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而且強調,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是治國理政的重要原則,也是做好經濟工作的方法論。穩是主基調,穩是大局,在穩的前提下要在關鍵領域有所進取。

“作為規格最高的年度經濟會議,中國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歷來被視作下一年宏觀經濟政策最權威的風向標。”巴西—中國研究所所長羅尼·林斯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説,中國經濟增速今年連續三個季度穩在6.7%,消費穩健提升,“穩中求進將繼續成為中國經濟工作的總基調”。

韓國中國經濟金融研究所所長全炳瑞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今年的中國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解決結構性矛盾和防範風險,這意味著,中國政府政策焦點正在從量的增長向質的增長轉換,穩中求進。韓聯社報道認為,為推進2017年經濟穩定增長,中國政府決定著力防控房地産泡沫,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並繼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將工作焦點對準宏觀經濟政策。

“中國堅持改革開放近40年來,經濟長期保持較高增速,並躍升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新時期,中國堅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新理念,堅持繼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助於確保經濟持續、健康、平穩發展。”巴基斯坦國立科技大學中國研究中心主任哈桑·賈韋德對本報記者説。

“當今世界經濟發展低迷,中國仍是世界經濟發展的重要動力,也是促進世界經濟復蘇不可忽視的力量。”哈桑·賈韋德強調,“我們有理由相信,中國經濟能在確保穩定的前提下取得更好發展,並擁有光明的前景。”

新發展理念引領經濟在新常態下健康發展

中共十八大以來,中國初步確立了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的經濟政策框架,形成以新發展理念為指導、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的政策框架。“工匠精神”、“百年老店”、推進更深層次更高水平的雙向開放,更好統籌民生改善與經濟發展……今年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高度重視新發展理念。

“根據不斷變化的國際、國內經濟形勢,中國確立了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的經濟政策框架,明確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和調整經濟結構。”德國杜伊斯堡—埃森大學東亞研究院教授李遠認為,今年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延續了十八大以來的改革精神。

“中國發展潛力十分巨大,如果在今後的幾年內能夠完成經濟結構調整的目標,增強創新的能力,中國經濟將會實現更大的發展。”李遠表示,目前世界經濟復蘇曲折,主要發達和發展中經濟體都面臨經濟增長乏力、收入不平等加劇和保護主義抬頭等問題。中國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是構建開放型世界經濟的領頭雁,中國的發展會為世界經濟復蘇創造更多機遇。

“中國提出的新發展理念重點是創新發展,這是中國新常態下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最佳選擇。”印度德里大學教授拉爾對本報記者表示,今年中國經濟總體形勢向好,儘管美國加息對中國經濟構成一定壓力,但也是機遇,為中國實施結構性改革和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創造了空間。中國提出創新驅動發展、倡導“工匠精神”等,有利於中國經濟、中國企業在當前低迷的全球經濟中闖出一條新路,為穩定和促進全球經濟增長作出更大貢獻。

埃及地區戰略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員易卜拉欣·赫伊塔尼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在創新領域,中國正在快步追趕發達國家。在西方研究預算不景氣之際,中國卻為許多尖端研究項目提供鉅額資金,中國正在人工智慧、無人機和互聯網技術等領域追趕上來。中國産品的質量和服務標準越來越高,與西方國家逐漸消失的差距讓全球更多地關注到中國經濟榜樣的力量。

深化經濟結構改革為世界樹立榜樣

中國以“三去一降一補”五大任務為抓手,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取得初步成效。但中國經濟結構性改革的任務仍然很重,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指出,明年要繼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中國正在平穩有序地推進經濟結構調整並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績。”悉尼科技大學澳中關係研究院副院長、中國經濟專家詹姆斯·勞倫森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中國把失業率和通脹率都控制在了可接受範圍內,服務業佔中國國內生産總值比重提升至超過50%並超過了工業,今年消費對中國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已達71%,這些説明中國向以消費為主導的經濟增長模式轉型的過程很順利。“中國正在進一步尋求提高經濟效率的途徑,這展現出中國深化經濟結構改革的決心。”

“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這句話引起了外國專家的關注。全炳瑞認為,這預告了中國房地産政策的調整。對於國企改革,會議強調混合所有制改革是重要突破口,要保護企業家精神,他認為“這都是過去從未見過的新景象”。

儘管外界存在種種懷疑聲,但中國今年還是連續3個季度實現了6.7%的經濟增長,市場普遍預計四季度仍能保持這一態勢。易卜拉欣·赫伊塔尼説,這意味著中國的經濟改革以及政府調控取得了初步成效。“這些數據符合中國新常態經濟政策的目標——一種以減量增質的結構調整為目標的經濟模式。”

歐洲政策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雅克·佩克曼斯表示,隨著中國産業不斷向中高端邁進,中國從發達國家的進口量將不斷上升,這不但會幫助中國更好地進行産業升級,也會幫助發達國家改善經濟低迷增長困境,可謂雙贏。

防控金融風險是明年中國經濟工作的一個非常重要的議題。新加坡華僑銀行經濟學家謝棟銘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表示,最近債券市場出現的一些調整和商品價格上漲,以及今年房地産價格的上漲,確實堆積了比較大的金融系統性風險。“導致風險堆積的很大原因,是資金從實體經濟跑到虛擬經濟,接下來的重點是如何讓資金從虛擬經濟回歸實體經濟,這還是要通過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即‘三去一降一補’來實現。”他強調,今年是“十三五”規劃開局之年,主要任務是實現經濟穩定增長,目前來看這個目標基本實現,這為接下來的改革創造了空間,明年將是重要的改革之年,有很多值得期待的地方。(記者王如君、黃培昭、王海林、陳尚文、徐偉、管克江、苑基榮、韓曉明、鮑捷、吳剛、俞懿春)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周楠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