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廈門同安:綜合治理讓“昔日臭氣熏天”變“而今花香滿懷”

2016-12-18 15:27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廈門12月18日電(記者 沈汝發、顏之宏)一條條碎石鋪設的小路在草叢中穿過,村民在農閒時可以在此小憩休閒,一片“會呼吸的濕地”下,村莊裏的生活污水正由自然界的“生態加工廠”凈化處理。

在廈門市同安區蓮花溪流域的後埔中心村,一片呼吸型人工濕地取代了灘塗上的私設農田,原先污水橫流、臭氣熏天的場面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孩童們在這座花香滿懷的濕地中嬉戲的場面。

負責指導這項工程落地的陳少華是中科院城市環境研究所的研究員,他告訴記者,“農村地區不可能建設大型的污水處理廠來服務分散的村落,因此我們將原有農田改造成人工濕地,來處理625戶1822位村民每天排放的生活污水。”陳少華説,“不需要工業化設施,僅依靠自然界的植物和微生物來處理污水,造價還比建設同等級的污水處理廠要便宜。”

自2012年開始,同安區下轄的114個行政村、734個自然村就已陸續開展農村污水治理工作,至2016年底,超過一半的村落都配備了分散式污水處理設施或進行了截污納管改造,剩下的34個行政村也將在2017年開始相應的改造工作。

作為廈門地區重要的豬肉供應地,同安區的生豬養殖産業具有相當規模。但隨著養豬規模的擴大,一些生態環境問題也接踵而來。部分村落的空氣和水源質量亮起了“紅牌”,流域地區的綜合治理被擺上議事日程。

為了保住這片水土,在同安區政府的政策支持下,西山村的幾位養豬大戶率先發起了退養,村民洪水星就是其中之一。

洪水星告訴記者,在退養生豬時,拆除每平方米豬圈可以獲得220元政府補貼,在規定時間完成退養工作,還能額外得到10%的獎勵性補助。

“這筆錢對於養豬的收益來説並不算什麼,”洪水星説,“關鍵是農民的觀念轉變了,養豬是賺錢,但是我們不能拿環境去做交易。”

不養豬了做什麼?為了加快産業轉型升級,地方政府每年都會“保送”一批退養戶去農林大學函授班學習技術,“鍍了金”的洪水星將原先的養殖場改造成了佔地8128平方米的大棚基地,“我打算種一些番茄和長茄,現代種植業一樣可以發家致富嘛!”洪水星笑道。

截至2016年11月底,同安區全區完成生豬退養10635戶,退養面積268.27萬平方米,年減少豬糞便污水産生量700多萬噸,累計下撥專項補助經費5.76億元。

為了給轉産農民開闢增收新渠道,同安區政府還主動對接廈門市屬國企,策劃和生成了一批特色鮮明、品質優良、附加值高的現代設施農業和鄉村旅遊項目,同安正以綜合治理的方式實現生態文明建設的“華麗轉身”。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傅義洲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