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小土豆”不小 “大産業”初顯——
我國馬鈴薯主糧化取得新進展

2016-12-21 08:08 來源: 經濟日報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過去,在大多數老百姓的餐桌上,土豆就是一盤小菜。現在,馬鈴薯主食開發的實踐表明,“小土豆”不小,正在成為“大産業”。

“第一代馬鈴薯主食産品自去年6月1日成功上市以來,經過一年半的發展,産品數量、質量都取得了積極進展。”在近日召開的第四季度馬鈴薯主食開發成果展示交流會上,農業部總農藝師孫中華表示。

馬鈴薯主糧化的積極進展體現在産品升級換代、種類推陳出新上。農業部統計數據顯示,我國馬鈴薯主食中全粉添加比例,已由第一代産品的30%左右,提高到當前第二代産品的50%以上。目前,全粉配比55%的饅頭、50%的麵條、50%的復配米已在市場廣泛銷售。産品種類由最初的饅頭、麵條、米粉,迅速拓展到餃子、餅、涼皮、蒸包、油條、麻花、煎餅等,形成6大系列近300種馬鈴薯主食産品。尤為可喜的是,地域特色型、休閒消遣型、功能保健型等馬鈴薯主食産品,比如航空食品、列車食品,正逐步開發出來,以滿足不同地域、不同人群、不同年齡消費者的需求。

與小麥澱粉相比,馬鈴薯全粉不含面筋蛋白,就像混凝土中缺少鋼筋,加工過程中存在成型難、易斷條、不耐煮、易渾湯等技術難題。由中國農科院牽頭,地方農業科研院校參加,農業部成立了馬鈴薯主食開發技術協作組,開展聯合攻關,攻克技術瓶頸。通過配方工藝革新,運用多項技術專利,加工成的主食産品口感筋道、細膩爽滑、風味獨特。雖然用於加工普通饅頭、麵條、米粉的生産裝備不適合加工馬鈴薯主食産品,但科研部門通過對連續壓面、自動成型、自動擺盤等核心裝備進行改造,研發出了真空和面機、一體化倣生捍麵機、恒溫恒濕智慧熟化等新型裝備,大幅提升了馬鈴薯主食加工能力。

據農業部統計,目前馬鈴薯主食加工企業已超過200家,僅內蒙古銷售收入過百萬元的就達到73家。以企業為主體的馬鈴薯主食加工産業聯盟發展壯大,成員數量由250家增加到330多家,覆蓋全國31個省區市。在馬鈴薯主食開發項目帶動下,相關企業建立了一批原料生産基地,新上了一批生産線,馬鈴薯主食産品加工規模不斷擴大。目前已形成馬鈴薯主食加工能力100萬噸以上。試點省和重點推進城市涌現出了一批帶動力強、信譽度高的馬鈴薯主食加工企業。湖北、四川等省主食加工企業與貧困地區、民族地區的馬鈴薯優勢産區合作,大力發展專用品種訂單種植,帶動産業扶貧,促進貧困地區“造血式”發展。

營養化、便利化、特色化、經濟化是馬鈴薯主食開發攻關的方向。孫中華認為,應充分發揮馬鈴薯營養全面、均衡的優勢,在不影響主食産品外觀、色澤、口感的前提下,適當提高馬鈴薯全粉配比,建立不同産品的最優配粉比例,使産品更加營養,滿足健康消費的需求。當前馬鈴薯主食産品仍然是工廠化生産、集中供應的單一渠道,要改進加工工藝,拓寬消費渠道,開發適宜家庭化生産的大眾食品、適宜快餐化生産的便捷食品,滿足不同人群的消費需求。

從去年開始,中央財政每年安排1億元資金,今年新增2500萬元部門預算資金,支持開展馬鈴薯主食開發,引導和扶持馬鈴薯主食加工重點企業。農業部鼓勵科研單位與企業合作,以科技創新帶動馬鈴薯主食開發。 (記者 黃俊毅)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姜晨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