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粵“十三五”將打造20個農業科技創新團隊惠農

2016-12-29 15:36 來源: 南方日報
字號: 默認 超大 | 打印 |

“重點要強化現代農業科技創新推廣體系建設”,這是今年省委、省政府《關於落實發展新理念加快農業現代化率先實現全面小康目標的實施意見》特別指出的一項工作內容。

我省農業部門為落實該意見,提出“十三五”期間著力打造20個農業科技創新團隊,涉及水稻、水果、花卉等産業技術體系以及農業智慧裝備與全程機械化、互聯網+農業等共性關鍵技術創新團隊,幾乎涵蓋了全省農業主導産業和重點領域。

據了解,每個産業技術體系創新團隊均由一名首席專家、若干名崗位專家和示範基地負責人組成,而依託企業建設的示範基地數量平均達到50%,著力破解推廣“最後一公里”難題。

省農業廳副廳長程萍表示,通過創新團隊建設,推進項目的有機結合,做大做強廣東農業主導産業、主導産品,進一步擴大廣東現代農業創新體系的覆蓋面,對於提升廣東省科技對農業的貢獻率,促進農民增收和脫貧致富産生重要的推動作用。

20個創新團隊一覽

1.水稻産業技術體系創新團隊

到2020年,全省良種和良法覆蓋率分別提高5%和10%,單産提高5%,水肥效率和經濟效益提高10%;推動廣東水稻産業由資源消耗型向資源節約、環境友好型轉變。團隊包括首席專家兼耕作與土肥專家1人,崗位專家9人,示範基地負責人6人。

2.生豬産業技術體系創新團隊

在種豬全基因組選擇、智慧養殖等方面取得技術突破,集成一套健康、環保、高效生豬養殖技術體系,在示範基地中應用。每頭母豬年上市肉豬23頭以上、全群飼料轉化率2.9:1以下。肉品安全和環保達標合格率100%。團隊遴選了含1個首席專家在內的9個崗位專家以及6個示範基地負責人。

3.嶺南水果産業技術體系創新團隊

培育省級審定或登記培育嶺南水果新品種4—8個。創新集成香蕉枯萎病綜合防控、荔枝龍眼安全高效生産等6種技術。研究嶺南大宗水果加工及品質控制關鍵技術,年加工處理鮮果5萬—10萬噸。團隊由1個首席專家和7個崗位專家、6個示範基地負責人等14個崗位組成。

4.花卉産業技術體系創新團隊

優先解決盆栽花卉(蘭花、天南星科、石蒜科)、鮮切花(菊花、百合、姜科花卉)的遺傳育種、營養與栽培等技術。花卉産業的科技貢獻率達65%以上,自主選育新品種市場佔有率達到20%。團隊設1個首席專家崗位,5個專家崗位和5個綜合示範與培訓站。

5.特色蔬菜産業技術體系創新團隊

培育一批優質、高産、多抗的瓜類、茄果類優良新品種5—8個。初步構建減量化、低成本的高效安全栽培技術體系。建立蔬菜病蟲害早期監測預警技術。建立穩定的核心試驗示範基地10個。團隊由1名首席專家、8名專家和6名示範基地負責人組成,下設5個功能研究室和6個示範基地。

6.家禽産業技術體系創新團隊

重點開展家禽新品種選育與快速繁育技術等5個方面的工作。組建廣東省家禽産業技術研發中心。加強技術培訓和技術集成示範推廣。團隊設置首席專家1名、崗位專家7名、示範基地負責人6名。

7.茶葉産業技術體系創新團隊

培育一批性狀突出的育種新材料和産業急需的優良品種。大力推廣茶園低碳循環複合栽培模式。著力提升全省茶葉生産機械化水平。加強茶葉地方標準、團體標準、企業標準以及技術規程的制(修)訂工作。重點扶持有條件的縣區率先打造“特色生態産茶縣”。團隊設置首席專家1名、崗位專家6名、示範基地負責人5名。

8.飼料産業技術體系創新團隊

提高飼料科技對畜牧及水産養殖的貢獻率;搭建成果轉化與推廣應用的橋梁,提升飼料生産與轉化利用綜合效益和競爭力及飼料産品的安全、高效供給。加強反芻動物飼料研究與開發工作。團隊設置首席專家1名、崗位專家4名、示範基地負責人5名。

9.蠶桑産業技術體系創新團隊

加強蠶桑産業基礎數據收集和整理,強化前瞻性關鍵技術研究,實現我省蠶桑産業的“提質、增效”。從高效多元化蠶與桑品種的改良與示範、規模化養蠶和桑樹栽培新技術研發與示範、蠶桑資源加工與多元化利用技術研發與應用等4個方面開展系統研究。團隊設首席專家1名,崗位專家4名,示範基地負責人4名。

10.食用菌産業技術體系創新團隊

以建立國家級大型真菌種質資源庫為創新源頭,通過細胞和基因育種開發區域特色新品種(品係)。研製系列的食品、保健品和護膚品等高值加工産品;採用益生菌和微生態保鮮技術,突破鮮菇保鮮和儲藏的難題。團隊設首席專家1名,崗位專家4名,示範基地負責人3名。

11.經濟糧油作物産業技術體系創新團隊

針對玉米、番薯、花生,分別集成1套綠色優質高産輕減栽培技術、健康新型産品加工技術。服務一批規模化種植基地,為三大作物主産區提供技術支撐。同時,將培養一批種植大戶或合作社,培育一批龍頭企業和品牌。團隊設首席專家1名,崗位專家6名,示範基地負責人6名。

12.優稀水果産業技術體系創新團隊

重點開展優稀水果輕簡高效栽培、産期及品質調控、養分綜合管理、有害生物綠色防控、採後貯運、精深加工及高值化綜合利用等技術研究。團隊由1名首席專家、5名崗位專家和4名示範基地負責人為核心構成,共有研究人員88名。

13.農業種業共性關鍵技術創新團隊

以水稻、甜玉米、冬瓜、番茄、香蕉、豬為對象建立分子育種的技術體系,並開展分子育種。農業種業共性關鍵技術創新團隊設首席專家1名和專題專家7名,依託單位設立項目管理和財務管理人員各1名。

14.農業面源污染防控與産地環境安全共性技術創新團隊

圍繞科學施肥用藥、農業廢棄物循環利用、耕地質量保護建設與土壤重金屬污染修復、生態友好型農業和農業機械化等關鍵技術問題;同時,加強農業面源污染及農業環境問題過程機理的基礎研究。團隊設首席專家1名和專題專家6名。

15.動植物重大災害預警及綜合防控共性關鍵技術創新團隊

針對水稻白背飛虱及其傳播的南方水稻黑條矮縮病、煙粉虱及其傳播的蔬菜瓜茄類雙生病毒病進行災變技術研究。針對口蹄疫、鴨疫裏默氏桿菌病、牛流行熱的區域性流行,建立上述3種重要動物疫病流行病學監測體系。團隊設首席專家1名和專題專家9名。

16.農産品初加工與深加工共性技術創新團隊

初步建立起果蔬加工、糧油加工、畜禽加工、特産加工與綜合利用4個共性關鍵技術研發平臺。開發營養健康食品新産品一批。團隊設置首席專家1名、專題專家8名和團隊成員26名。

17.農産品質量安全共性關鍵技術創新團隊

針對農産品中的典型危害風險因子開展風險評估。研發針對種植業的安全高效農藥、肥料等投入品。研製食源性動物生産中所需安全投入品。研發建立農産品質量安全追溯系統。團隊包括1名首席專家,7名專題專家,16名團隊成員。

18.農業智慧裝備與全程機械化共性關鍵技術創新團隊

在耕種機械化技術、肥藥施用機械化技術、收穫機械化技術、設施生産機械化技術等方面開展研究。開展農業裝備變量作業、田間作業機具自走導航、農用無人機作業等關鍵技術的研究。團隊設置首席專家1名、專題專家8名和團隊成員26名。

19.農産品保鮮物流共性技術創新團隊

著重在農産品産地預冷技術、農産品氣調與光催化保鮮技術、農産品品質快速智慧感知技術、農産品最小加工技術和非熱滅菌及其裝備等方面進行突破。團隊設置首席專家1名、專題專家8名。

20.互聯網+農業共性關鍵技術創新團隊

開展應用基礎研究和前瞻性研究,同時著眼于解決重大關鍵技術問題。研發主題以“農業大數據與雲服務平臺”和“農業生産智慧監測和調控裝備”為抓手,提供“互聯網+”解決方案和技術支撐。團隊設置首席專家1名、專題專家7名,核心成員12名。

【我要糾錯】 責任編輯:姜晨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