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西藏山南民心工程暖民心——國務院第三次大督查發現典型經驗做法之三

2017-02-05 15:31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拉薩2月5日電(記者 張宸、王沁鷗)午飯過後,65歲的老阿媽白珍曬著高原暖陽,搖著轉經筒,舒舒服服地享受著晚年生活。而兩年前的她,無論如何也想不到能過上這麼愜意的生活。

白珍老人是西藏山南市曲德沃村群眾,無兒無女的她,過去曾一度寄人籬下。2015年7月,乃東區五保集中供養服務中心建成投入使用,白珍老人和乃東區200余名五保老人一起住了進來,過上了吃穿不愁的日子。

五保老人集中供養,是山南市正在實施的“十大民心工程”的內容之一。在2016年開展的國務院第三次大督查中,山南市實施“十大民心工程”保障改善民生,被認為是典型經驗做法。

山南市著力推行的“十大民心工程”,包括教育優先、衛生提質、社保提標、扶殘助孤、幸福養老、脫貧攻堅、安居保障、失地保障、文化惠民、平安山南等。“山南堅持將市縣兩級70%以上的財力投向民生領域。”山南市常務副市長王友華表示,“十三五”期間,山南將整合37億元,全力打造民心工程。

“黨的政策好,為孩子治病花費近13萬元,基本全給報銷了。”山南市下水鄉措傑村群眾洛桑平措不無激動地説。2016年,洛桑平措的兒子被確診為強直性脊柱炎,手術開銷一度讓這個家庭陷入困境。

洛桑平措家是山南市完善醫療救助保障機制的眾多受益家庭之一。在西藏自治區各項醫療保障政策的基礎上,山南市又設立了高達1000萬元的大病救助基金。“一名患病群眾最高可享受39萬元的醫療救助。”山南市衛計委主任桑傑群培表示,“醫療政策兜底,就是要徹底杜絕‘因病致貧’現象。”

脫貧攻堅戰役打響後,山南市因地制宜“一鄉一策”,規劃373個産業扶貧項目,農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達13%以上。幹部職工結對幫扶3.7萬名貧困對象、“市對縣、縣區對鄉鎮、鄉鎮社區對村居”援藏扶貧幫扶協作機制基本形成。目前,山南市建檔立卡貧困戶脫貧過半,3縣區率先達到摘帽標準。

在脫貧攻堅及全面建成小康道路上,山南市始終將完善困難群體生活保障擺在重要位置:大幅提高養老補貼、城鄉低保對象最低生活補助,以及殘疾人生活補貼;建成兒童福利院和特殊教育學校,孤兒集中收養率達100%;在15年免費義務教育“三包”政策基礎上,山南籍貧困大學生還可享受8千元至2萬元不等的資助。

“孩子考上大學後,幹部就到家登記了銀行卡號,要給補助。”山南市昌珠鎮群眾拉珠説,“從小學到高中,孩子的學費、生活費、住宿費都由國家包了,這樣的政策,老一輩人聽都沒聽説過。”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陸茜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