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專項治污大投入成效幾何

2017-02-21 07:35 來源: 經濟日報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2016年,中央財政撥付專項資金338億元用於治理水、土、氣
——專項治污大投入成效幾何

伴隨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環境污染問題越發明顯。近年來,中央和地方政府對環境問題的重視程度不斷加深,對污染治理的投入不斷加大。隨著治污項目加速落地,政策效果逐步顯現,我國水、土、氣的質量將會越來越好。未來,財政還將進一步加大對環境治理的支持力度,碧水藍天就在眼前——

來自財政部官網的消息,中央財政2016年撥付專項資金338億元用於治理水、土、氣。其中,在水污染防治方面撥付專項資金131億元,土壤污染防治95億元,大氣污染防治112億元。繼去年“土十條”發佈之後,三大治污攻堅戰全面打響。那麼,助力治污的真金白銀是如何投下去的,又産生了怎樣的效果?伴隨治污攻堅向縱深發展,哪又將成為治污投入的新“戰場”?就上述問題,記者作了深入採訪。

項目加速落地

不久前,環保部組織的專家組抵達重慶,展開了水污染防治中央儲備庫項目復核試點工作。2月初,重慶市環保局對外稱,專家組對《烏江流域(重慶段)水體達標整治方案》《重慶綦江河水體達標整治方案》等12個方案中的項目逐個復核。重慶申報的水污染防治中央項目儲備庫12個方案全部成功納入中央儲備庫,涉及總投資200多億元。

水污染防治中央儲備庫,是環保部聯合財政部開展的以地級城市為申報單元的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項目儲備庫,該項目儲備庫分中央儲備庫和省級儲備庫。環保部規劃財務司有關負責人介紹,列入中央儲備庫的項目,應以解決地方水環境突出問題為重點,項目實施後能有效改善部分地市集中式飲用水源水質、保護或改善“水十條”規定的江河源頭或現狀優於地表水標準Ⅲ類的良好水體等。

根據全國水污染防治部際協調小組辦公室通報的情況,中央財政下達的水污染防治專項資金,將首先用於省級人民政府批復的水質較好湖泊生態環境保護,集中用於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保護、重點流域水污染防治、地下水污染防治等。據悉,對於未納入中央儲備庫的項目,中央水污染防治專項資金原則上不予支持。

據介紹,水污染防治中央儲備庫去年完成建設。首批列入中央儲備庫的項目中,82個地市涉及重點流域水污染防治,49個地市涉及水質較好江河湖泊生態環境保護,59個地市涉及飲用水水源地環境保護,19個地市涉及地下水環境保護及污染修復,6個地市涉及跨界跨省區市河流水環境保護和治理等水體保護,共涉及具體工程項目4800多個,總投資超過4300億元。

此外,土壤污染防治也是中央財政支持的重點。2016年,根據國務院印發的《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中央財政整合原重金屬污染防治專項等設立土壤污染防治專項資金,當年撥付專項資金95億元,重點支持38個重金屬污染重點防控區域治理示範延續工作;支持各省負責統籌用於土壤污染風險管控、監測評估、污染土壤修復與治理等。

日前,全國土壤污染防治部際協調小組辦公室通報了近期土壤污染防治工作進展。相關信息顯示,土壤污染治理與修復技術應用試點在更大的範圍內展開。在2015年首批啟動的14個試點項目基礎上,去年天津、河北、遼寧、浙江、江西、山東、河南、湖南、廣東、廣西、海南、雲南、陜西、甘肅、青海、寧夏、新疆17個省區市結合2016年土壤污染防治專項資金安排,共啟動142個試點項目。

政策效果顯現

相對於治水與治土,大氣污染治理是率先啟動的治污攻堅戰。監測結果顯示,一些重點區域大氣環境質量改善明顯,專項資金的政策效果正在顯現。

根據《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從2013年開始,中央財政設立大氣污染防治專項資金,“十二五”期間共安排254億元,支持京津冀及周邊、長三角、珠三角治理霧霾。2016年下達專項資金112億元,支持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重點區域落實“大氣十條”。

環保部環境監測司副司長吳季友在接受採訪時表示,我國重點區域空氣污染物濃度持續改善。2016年,京津冀區域PM2.5濃度為71微克每立方米,同比下降7.8%。長三角區域PM2.5濃度為46微克每立方米,同比下降13.2%。珠三角區域PM2.5濃度為32微克每立方米,同比下降5.9%。

按照“大氣十條”相關要求,中國工程院組織50余位相關領域院士和專家,對“大氣十條”作出了中期評估。評估認為,“大氣十條”確定的治污思路和方向正確,執行和保障措施得力。

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環境學院院長賀克斌表示,從中期評估結果中可以看到,各個地方政府通過立法立規、行政管理、科學技術和經濟杠桿等多方面的手段,重點針對燃煤消耗、機動車排放、工業污染和施工揚塵等污染源實行了綜合治理,均取得了較為明顯的成效。總體上看,2013年至2015年,“大氣十條”各項措施顯著降低了全國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一次細顆粒物的排放量,減排效果十分顯著。與此同時,全國城市空氣質量總體改善,各污染要素濃度逐年下降,重度及嚴重污染天數降幅明顯。

建立專項資金績效評價制度,將資金安排與環境質量改善績效考核結果挂鉤,是發揮專項資金作用的保證。此外,“水十條”中央項目儲備庫依託省級項目儲備庫實施動態管理,儲備庫中項目信息將定期補充和更新,有進有出。環保部規劃財務司有關負責人介紹,財政部、環保部將加強考核,將資金安排與水環境質量改善目標挂鉤,建立獎優罰劣機制,確保專項資金用在刀刃上,促進水環境質量改善。

投入力度不減

“去年中央給北京撥付了4億元的大氣治理專項資金,北京又增加了1億元,合起來一共5億元用於支持‘鄰居’河北保定、廊坊開展清潔能源改造。”北京市環保局局長方力介紹,通過這種支持方式,去年保定、廊坊兩市減少了66萬噸的燃煤使用量。

今年是“大氣十條”的考核年。北京要實現細顆粒物年均濃度控制在60微克每立方米左右,仍面臨巨大挑戰。北京市兩會公佈的預算顯示,2017年北京治理大氣污染費用達到182.2億元。

近年來,北京市相關部門在大氣治理方面投入的資金不斷增多。北京市財政局網站公佈的2010年至2016年官方預算及決算數據顯示:2014年至2016年,北京市大氣污染治理總投入達到360億元。其中,2015年達到134億元,是2010年的7.88倍。2016年北京大氣污染治理資金更上升至165.4億元。

北京治污投入加碼是全國的縮影。伴隨地方兩會進入尾聲,記者梳理髮現,“大氣污染防治、水環境治理、土壤治理”均作為重要議題被寫進了各地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加大環境治理投入,凸顯各地政府的高度重視與解決突出環境問題的決心。

圍繞大氣污染治理,天津市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關停7台煤電機組和380座燃煤鍋爐,關停淘汰落後企業100家,PM2.5年均濃度降幅好于去年,完成國家“大氣十條”目標任務。陜西強調要把治霾作為環境保護的頭號工程,堅持減煤、控車、抑塵、治源、禁燃、增綠六措並舉。

除了大氣污染治理,水污染治理也被多地列入今年的重點工作。其中“落實‘河長制’”成為不少地方政府工作報告中的關鍵詞。寧夏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提出,加強黃河支流、入黃排水溝、重點湖泊、城市黑臭水體治理,全面取締企業直排口,嚴厲打擊污染黃河行為,堅決保護好“母親河”;江蘇將實施100條以上城市黑臭河道整治,推進30個縣市區省級村莊生活污水治理試點建設。

此外,截至目前,至少有20個省份發佈了地方版的“土十條”,分解和細化了國家目標。

可以明確的是,聲勢更為浩大的治污攻堅戰還將持續,讓家園一年更比一年美的圖景也在徐徐展開。(記者 曹紅艷)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陸茜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