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全面深化公安改革調研報道之二:改善服務,讓百姓有更多獲得感

2017-03-02 13:47 來源: 公安部網站
字號: 默認 超大 | 打印 |

“農村轉移人口市民化更便利了”“老百姓異地辦理身份證不用來回奔波了”“一些長期無戶口的人可以登記戶口了”。

這都是公安改革的成果。近兩年來,全國公安機關堅持把群眾滿意作為根本標準,優先推進事關群眾切身利益的重大改革,勇於突破自身利益的藩籬,敢於動自己的“奶酪”,最大限度地簡政放權、讓利於民,相繼推出一系列便民利民的制度性、政策性改革舉措。

戶籍改革,旨在填平城鄉差別的鴻溝

戶口,曾經影響工作、上學、就業、找對象,造成同地不同權、同勞不同酬、同命不同價……改革勢在必行,但難題太多太大:人口眾多、城鄉和區域發展差距較大,如何平衡?許多公共服務和社會福利政策長期與戶籍直接挂鉤,如何剝離?各類群體發展願望和利益訴求多元多樣,如何協調?

問題導向,迎難而上,伴隨著2014年7月國務院印發《關於進一步推進戶籍制度改革的意見》,戶籍改革大幕徐徐打開。“這次改革決心之大、力度之大、涉及面之廣、措施之實是以往沒有的。中央明確部署,這次改革要與教育、就業、醫療、養老、住房保障、土地等方面統籌配套、協同推進,是對新型戶籍制度的一次整體構建。”公安部黨委副書記、副部長黃明接受採訪時説。

兩年來,城鄉統一的戶口登記制度全面建立,“城裏人”和“鄉下人”戶口身份之別不復存在;普遍降低落戶門檻,超大城市、特大城市積極建立完善積分落戶制度;居住證制度加快落地,讓“外地人”和“本地人”共享一片藍天;深入開展戶口登記清理整頓,積極推進居民身份證異地受理,紮實推動解決無戶口人員登記戶口問題……破冰之行,收穫幸福。據公安部統計,2016年全國戶籍人口城鎮化率達到41.2%。實施居民身份證“三項制度”以來,辦理異地居民身份證500余萬張,2016年又有143.5萬的無戶口人員登記上了戶口。

浙江德清是此項改革試點之一,因為改革,當地農村群眾還領到了住宅房産證、林地和耕地的承包經營權證、村集體資産股權證,並且向記者反映,“有了這三個小紅本,老祖業才算真正握在了手裏。同時房産確權後,農村房子也可以拿去抵押貸款,這真是死産變活權,還能生錢。”

記者還了解到,如今在浙江德清,只要條件符合,當地農村居民也可以申請廉租房、公租房、經濟適用房等保障性住房,享有和城市居民同樣的社會保障政策。有專家表示,“戶籍改革不只是一紙戶口的變更,就是要填平城市與鄉村、本地人與外來人在戶籍附著利益上的鴻溝。”

群眾辦證,種類減少了手續簡化了

以往到派出所辦證,門難進、臉難看、事難辦,而“證明我媽是我媽”的奇葩證明,更令人哭笑不得。如今,全面深化公安改革,就是要對一些多年積累下來的制約公安工作發展進步的深層次、老大難問題進行破題。

在吉林,曾有一項統計數據顯示,群眾辦理103個常用證件,需要經過近60個單位部門、蓋100多個章、交28項辦證費,並且在辦證過程中,同樣的材料需在不同部門重復提交,這讓群眾跑來跑去,派出所也不堪重負。

迎著困難上,向著問題改。沒有政策法律規定的一律取消,不屬於公安機關職責範圍內的一律取消,能夠通過信息交換方式證明的事項一律取消,不是省級以上部門要求出具的一律取消……2015年以來,吉林省公安廳著手清理整頓派出所開具證明工作,並在當年11月聯合11個部門下發文件,將需要派出所出具證明由51種減少到9種,實現“大瘦身”。

清理規範是基礎,便民利民是根本。在廣東省,記者看到,可以網辦的,動動手指頭“搞定”;需到前臺辦理的,只要進一扇門,取一次號,排一次隊,任意窗口一次辦結;還有24小時自助服務區,全天候提供若干熱門業務的自助服務……“一門式一網式”服務模式實現公安內部資源的高度整合、窗口單位的規範建設,讓群眾辦事成本大大降低。

現實生活中,群眾辦事有時需要跨部門,怎麼辦?1月18日上午,廣東省梅州市公安局科技信息化支隊支隊長賴寬向記者展示了一套自主研發的“證明雲”平臺,旨在實現網絡共享、部門互認、自助辦理、遠程開具等功能。

“當時編軟體不成問題,最難的是推進部門共享。”賴寬坦言,“我們首先把一條光纖拉到人社部門,對方可以通過公安系統在線查詢每名退休人員的生存狀況,進而以此發放社保,極大減輕了群眾和窗口工作人員的負擔。人社部門這才做到與人方便與己方便。”

目前,這款“證明雲”已在梅州20多個部門投入使用。“群眾只需通過證明雲平臺手指輕輕一點,一張證明就會自動生成。每開具一個證明,系統也會將開證信息反饋給開證部門,確保心中有數。”賴寬説。

“此次改革惠民措施之所以得到良好貫徹落實,關鍵在於兩點,一是依法規範、公開透明,讓群眾辦事明明白白;二是借助科技、全程留痕,公安民警不再有尋租空間,這也是群眾滿意度提升的重要原因。”廣東省公安廳黨委委員、改革辦常務副主任逯峰説。

深化“放管服”改革,便民更律己

最大限度還利於民。“對於很多經濟社會服務領域的改革,我們只需要做出一小步改革,哪怕只是在工作機制上做些微調,就會為群眾減少很多不必要的麻煩。”公安部改革辦常務副主任王貽星説。

——該取消的要取消。公安部取消6項行政審批,1項非行政審批許可,全面建立行政權力清單和責任清單。全國各地也相應取消了一大批,並公開保留事項,接受社會監督。

——該簡化的就簡化。全國絕大多數內地居民申辦出入境證件只需提交身份證、照片等基本材料,一次填表可同時申請三個證件(普通護照、往來港澳通行證和往來台灣通行證),最快可在5至7個工作日內拿到證件。

——能就近的要就近。全國範圍內允許異地補換領、審驗駕駛證,已有209萬人享受該政策紅利;1090萬車主享受了省內異地檢車服務,2017年可在全國異地檢車;全國範圍內跨省繳納交通罰款已辦220萬筆,138個地市建立快處快賠中心一站式服務。

——能在線的就在線。互聯網交通安全綜合服務管理平臺讓群眾切身感受到“互聯網+”帶來的便捷,足不出戶就可輕鬆辦理車輛預約檢驗、駕考預約、預選號牌、違法處理等9大類120多項網上公安交管服務,其中已有8149萬人網上約考。

——該嚴管的要嚴管。解決長期積累的錯重假問題、實現身份證號碼的唯一性。同時,大力推進社會各用證部門和單位落實核查責任,建設失效身份證信息系統與公民身份信息系統聯網核,形成閉環式服務管理,確保群眾辦證更方便、用證更安全。

改革,最難的是改自己,敢不敢“向自己開刀”。在公安改革大潮中,針對無戶口人員辦理戶口,明確指出戶口登記禁止有任何門檻;針對車檢行業中的尋租空間,明確規定禁止下屬單位開辦車檢機構;針對駕考行業的“潛規則”,通過自學自考、自主預約等一系列社會化舉措,從源頭上防止腐敗,實現利益脫鉤……

“只要能最大限度地方便群眾,再大的利益也得剝離,再多的麻煩也得自己承擔,再難的堡壘也要攻堅。”全國公安機關正在用實際行動兌現改革諾言。一系列接地氣的改革舉措,得到的是群眾擁護,收穫的是人們對公安改革的由衷認可。

【我要糾錯】 責任編輯:白宛松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