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踐行綠色發展理念 桂林山水變“金山銀山”

2017-03-07 10:51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南寧3月7日電(記者 王念 董振國 唐榮桂)“桂林山水甲天下”,青山綠水是桂林特有的資源。保護漓江與發展經濟,桂林長期陷於兩難境地。近年來,桂林努力踐行綠色發展理念,變被動為主動,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群眾從保護漓江中真正得了實惠。

發展綠色産業“從綠掘金”

“徵地修綠道時很多村民想不通,認為不值得。”靈川縣大圩鎮黨村支部書記朱芳連説,旅遊綠道建好後交給村委會管理,眾多遊客前來騎行,村裏的自行車租賃、生態果蔬採摘休閒遊、農家樂等被帶動起來,春節以來僅自行車出租收入一項就達10萬元。

黨村處在漓江東岸百里生態示範帶旅遊綠道的起點。從2015年開始,桂林沿漓江東岸三個縣區53公里一線,以文化古鎮大圩、草坪、興坪為中心,打造集現代農業、漓江保護、休閒旅遊等為一體的生態示範帶。

借助良好的生態優勢,漓江沿岸村莊大力發展生態農業。大圩鎮目前種植了1.3萬畝無公害蔬菜、1萬畝優質葡萄和5000畝草莓,産值達3.5個億,全鎮人均可增收6500元,群眾實現了“從綠掘金”。

陽朔縣興坪鎮水洛村也嘗到了綠色經濟的甜頭。水洛村是漓江東岸山區的一個貧困村,村民長期以來主要靠種植玉米等謀生。這幾年借助貼息貸款等扶貧政策,村裏大力發展金桔等特色水果種植,成功甩掉了貧困村的帽子。

通過生態示範帶的建設,桂林將生態環境優勢轉化為生態農業、生態旅遊等綠色經濟的優勢,綠色産業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老百姓從保護漓江中切切實實得了實惠。

建設生態鄉村留住鄉愁

“以前的廚房黑乎乎的,廁所是臭氣熏天的旱廁。”大圩鎮秦岸村灘子坪屯78歲的貧困戶吳林嫂做夢都沒想到能用上衛生廚房和廁所。

記者在吳林嫂家中看到,廚房的墻面被粉刷一新,貼著白色瓷磚的灶臺、案板佈局合理,洗手池上接了自來水,衛生廁所乾淨整潔,污水都流入化糞池,再經過管網進入村裏的污水處理站統一處理,防止污水直排污染漓江。

走進灘子坪屯,仿佛進入了公園,乾淨的水泥和瀝青路面,黃磚青瓦的老房子和灰色立面的樓房錯落有致,村民用泥磚、青瓦在房前屋後築起一個個小院,院子裏金黃的油菜花隨風搖曳,每家每戶都變成了別致的小花園。

靈川縣委書記趙奇玲説,從去年開始,靈川縣對漓江沿岸村莊廚房、廁所、道路等進行改造,在盡可能保留原貌的基礎上改善人居環境,不搞大拆大建,避免“千村一面”。

同在漓江邊的雁山區草坪回族鄉近年來籌資2億元,對鄉鎮風貌進行改造,青瓦、白墻、坡屋頂、馬頭墻……傳統的桂北民居令遊客鄉愁頓生。“我們主打休閒體驗遊,讓遊客留得住。”草坪回族鄉鄉長張虹説,草坪鄉將打造為一座生態農業、休閒度假等相結合的生態低碳山水旅遊小鎮。

當地百姓也從人居環境的改善中獲益。在草坪鄉經營農家樂的趙繼鋒説,基礎設施改善後,世界各地的“騎行族”“揹包客”紛至沓來,“以前80元每間的房間,現在漲到250元,收入大大增加了。”

目前,桂林已對漓江沿線1590多戶民居實施桂北特色民居改造,既保留原有風貌,又提升環保功能,杜絕生活污水直排漓江。村屯增加綠化面積2.5萬平方米,白墻青瓦、木窗翹檐、菜園竹籬的“桂北人家”處處可見。

治理環境污染守護綠色

初春時節,位於靈川縣大圩鎮廖家村的3家露天採石場已有些許綠意。記者在採石場看到,採石的設備已被拆除,山腳下綠草油油,破損的山體上修築起一排排水平的水泥圍擋,圍擋上種植的植物冒出綠芽。很難想象在幾個月前,這個與漓江直線距離只有數公里的採石場還是一派機器轟鳴、瘋狂開採的景象。

漓江流域山體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土層稀薄、植被生長難,一旦破壞很難恢復。當地政府日益意識到,破壞生態就是砸自己的飯碗。雖然3家採石場每年可帶來800多萬元利稅,但為了保護生態,當地以壯士斷腕的勇氣關停了採石場,並投入1.9億元進行生態復綠。

目前,桂林市已關停漓江沿岸21家採石場,按照“一場一策”原則對破損山體進行生態復綠,完成21家採石場山體及地面約115萬平方米的復綠工作。

此外,桂林在保護漓江生態上持續發力,對漓江城市段、小東江等7條支流流域內的排水溝進行截污整治,力爭污水集中處理率超過97%;全面整治非法捕撈行為,清理住家船、洲島魚餐館、網箱養魚等污染源;全面實施漓江精華遊遊船星級改造,困擾多年的船尾廚房烹飪油煙和噪聲污染問題得到解決,漓江生態環境持續向好。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朱英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