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人大代表:鼓勵創新,呼喚“一站式”綠色通道

2017-03-09 08:01 來源: 經濟日報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創新是每年全國兩會的熱門話題之一。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我國要依靠創新推動新舊動能轉換和結構優化升級,要以創新引領實體經濟轉型升級。

不少人大代表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創新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不過要讓創新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發揮應有作用,必須加快破除制約創新的體制機制障礙,真正激發科研人員積極性,促進創新發展。

全國人大代表、福建省立醫院副院長翁國星説,科學研究是科技創新的重要基礎。不過,我國對科學研究的重要性缺乏認識,嚴重束縛了科技創新的發展。

翁國星代表建議,在實踐過程中,一些主管部門對新政策沒有很好消化落實,特別是一些具體執行單位對新政策一知半解,甚至不知不解,以自己行業的習慣實行管理。要提升科技創新能力,政府首先要管理創新,解決中央與省委省政府各項促進科技創新措施落地的“最後一公里”。

“目前許多企業已經具備了很強的創新能力,但是體制機制的局限性依然很大,制約新産品進入市場的因素仍然不少。”全國人大代表、天士力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閆希軍説,每一款新藥的研究,一般都要花費一二十年時間。在此過程中,企業要投入大量資金和人力。不過,等藥品研發出來後,在進入臨床應用的通道上環節多、障礙多,造成了創新藥物在有限的專利保護期內實現不了臨床價值、社會價值和經濟價值。

“每一項技術創新成果,都必須通過工業化以後,走向市場,獲得合理回報,進而反哺企業的創新投入,這樣才能體現創新的價值。”閆希軍代表建議,國家應建立國家醫保藥品目錄和各省地方醫保藥品目錄的動態調整機制,便於創新藥物及時遞補進入醫保目錄。對於創新程度高、安全性好、臨床價值大的創新藥物,建議給予“一站式”的綠色通道,使創新藥物儘早進入臨床應用。

全國人大代表、福建省政協原副主席、黨組副書記李川指出,創新確實是我國實體經濟發展中的短板。不過,如何推動科技成果更有效率地向實體經濟輸出,也是值得關注的話題。

李川代表指出,由於當前我國缺乏對科技創新成果市場評估的專業化服務機構,存在科技人員對科研成果要價過高的現象。這在實體經濟面臨較大經營壓力的背景下,會加劇實體經濟的負擔,最終影響他們依靠科技創新實現轉型發展的積極性。

“也有一些有實力的科學家,有了研究成果,就在科研的道路上停滯不前,總想著直接去當企業家,這種思維很不可取。”李川代表建議,當前,我國已經構建起對科技創新成果科學評估的第三方服務機構,建立更加完善的科技創新成果交易市場,既能讓科研人員的聰明才智獲得合理回報,也能讓創新成果真正引領實體經濟轉型升級。(記者 林火燦 石 偉)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杜暢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