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山增綠、人有笑、虎歸來——代表委員熱議東北林區停伐後的綠色轉型

2017-03-13 17:16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北京3月13日電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啟動森林質量提升”“積累更多生態財富,構築可持續發展的綠色長城”。

春風送暖,祖國北疆的黑龍江、吉林、內蒙古重點國有林區,將分別迎來停伐3週年和2週年。來自東北林區的代表委員圍繞全面停伐後的綠色轉型發展,共話“山有新綠、人有所樂、動物歸來”的新景象。

遠看山增綠

“順山倒啦……”2015年3月19日,伐了23年樹的吉林省白河林業局職工吳繼祥,砍倒了伐木生涯的最後一棵樹。當年4月1日起,吉林、內蒙古重點國有林區全面停止商業性砍伐,標誌著中國北方向森林過度索取時代的終結。此時,黑龍江大小興安嶺林區已經停伐一週年。

東北林海曾為共和國發展立下功勞,黑龍江省為國家生産5億多立方米木材,用鐵路貨車連起來可繞地球3圈。但60多年的開採,幾乎讓東北林區陷入無林可採、無木

可伐的資源危機,以停伐前的吉林省國有重點林區為例,平均公頃木材蓄積量僅為134立方米,比開發初期下降56.3%。

全面停伐意味著林區由木材生産轉為生態修復和建設,生産職能轉變為資源管護、森林培育和自然保護區建設,林區經濟從單純開發木材資源走向綜合開發非林非木資源轉型升級。

“樹粗了,山也綠了。”全國人大代表、黑龍江省伊春市委書記高環説,全面停止天然林商業性採伐後,號稱“中國林都”的伊春市森林覆蓋率由五年前的83.9%提

高到84.4%,林木蓄積量由2.64億立方米增加到3.02億立方米,首批跨入國家生態文明先行示範區行列。

昔日伐木者,如今變成育林人。吉林去年在東部撫育森林232.5萬畝;黑龍江5年來累計完成森林撫育1000萬畝。全國人大代表、內蒙古大興安嶺重點國有林管理局巡視員張學勤説,內蒙古大興安嶺林區停伐以後,每年活立木蓄積增長潛力在1500-2000萬立方米,新增的活立木蓄積可吸收4000萬噸二氧化碳,釋放3000多萬噸氧氣。

相逢人有笑

斧鋸入庫的林業工人何去何從?保障林區人民的生活關係林區社會穩定。全國人大代表、吉林省人大環資委副主任委員柏廣新説,僅吉林兩大森工集團的職工和離退休

人員等,加起來就有二十萬人以上,改善和提高林區職工群眾生活水平的任務依然繁重。

從靠山吃山到育林護林,資源綜合開發,生態多种經營,東北、內蒙古的國有森工企業帶領林業工人投身市場。如今,木材進口加工、森林保健食品、森林生態旅遊、現代服務業成為這些企業發展的頂梁柱。時隔兩年,林業工人吳繼祥變成了食用菌種植“專家”,“培育黑木耳現在一年收入4萬多元,比伐木還增長了一半多”。

內蒙古大興安嶺重點國有林管理局停伐後, 1.65萬名職工面臨轉崗就業壓力。“我們實施‘旅遊+’戰略,依託已有的森林公園、濕地公園,推動林區四季旅遊、

全域旅遊。”張學勤説,共打造出國家4A級旅遊景區4個,引導林區職工居民參與旅遊家庭接待。目前,這個林管局已有3000余人季節性從事旅遊工作,根河等林業局利用林場撤並和深遠山職工搬遷閒置的房屋搞“森林人家”。2016年,這個林區接待遊客260萬人次,旅遊直接收入近2億元。

“花香蜜自來,林區職工的創業熱情高漲,守住綠水青山成為大家的共識。”全國人大代表、黑龍江省伊春市上甘嶺林業局工人高永説,他身邊就有很多林業職工和林區人憑藉綠色原生態優勢,做起農家樂、民宿客棧等配套旅遊項目,還有人搞起林下特色種植養殖,種植藍莓、黑木耳等作物,養殖森林雞和森林豬等特色森林禽畜。

高環代表告訴記者,隨著生態環境進一步向好,伊春市森林生態旅遊、森林食品業等産業增加值,在GDP中佔比已達26%,6.6萬富餘職工實現轉崗就業,林業職工工資提高1.5倍。

吉林森工系統在停伐前借助國家“天然林保護工程”政策和資金,一次性安置林業企業富餘職工13.5萬人,通過承擔森林資源管護和撫育任務,解決了2萬多名職工轉崗就業,全省國有林業局職工都足額參加了養老保險。

山中虎歸來

據黑龍江省森林工業總局統計,截至去年5月份,他們已累計發現野生東北虎足跡、接報傷害家畜、聽到虎嘯等活動線索400多條(次)。北京師範大學和吉林省林業廳通過500余臺紅外設備,對野生東北虎進行了10年監測,在吉林省境內監測到野生東北虎27隻,與1998年中俄美3國專家在長白山林區調查發現的6-9隻相比,東北虎數量有了明顯增長。

東北虎是“百獸之王”,處於食物鏈頂端,其生存的地區,必須有完整的食物鏈和良好的生態環境。張學勤説,東北地區多年實行“天然林保護工程”,加之國有林區全面停止商業性採伐,為野生動物繁衍生息提供了良好環境,目前林區內黑熊、麋鹿、野豬以及野生鳥類、魚類的活動蹤跡、種群數量都在增加。

長白山腳下的吉林省汪清縣,近幾年更是“虎影重重”。“老虎捕食講究一縱、一撲、一剪、一掃。”49歲的汪清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公園辦主任李健民説,“通過停伐、生態移民,保護區已陸續遷出2000多戶人家”,當地已經有200余種野生動物、1300余種植物,“森林公園的景點也用逐鹿崖、虎跳橋等命名”。(記者劉荒、郭翔、強勇、劉懿德)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張維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