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北京:分級診療態勢逐漸顯現

2017-06-10 09:01 來源: 北京日報
字號: 默認 超大 | 打印 |

  北京醫藥分開綜合改革已滿兩個月。9日,市衛計委公佈了4月8日至6月2日對全市373家醫療機構的監測數據,結果顯示,改革至今,“挂專家號難”的問題有所緩解,全市各醫療機構門急診次均藥費呈現平緩降低趨勢。

  分級診療效果逐漸顯現。據了解,監測單位總門急診量約2200萬人次,相比去年同期減少8.46%,其中,二、三級醫院總門急診量相比去年同期分別下降了12.58%與4.54%,一級醫院及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增加7.6%。

  醫事服務費的“分層設計”也使掛號結構發生變化。北京婦産醫院黨委書記陳靜介紹,2017年5月,該院門診服務人次10.5萬,較去年同期下降7.6%,其中知名專家和主任醫師號源3.2萬人次,較去年同期下降約15.3%。

  市衛計委監測數據顯示,監測單位門診普通號就診人次與去年同期相比減少7.58%。其中,副主任醫師就診人次下降9.3%,主任醫師就診人次下降20.8%,知名專家就診人次下降14.8%,看專家難的問題總體有緩解的傾向。

  市衛計委新聞發言人高小俊介紹:“分級診療態勢逐漸顯現,‘看專家難’問題有緩解傾向,符合醫改預期。”

  截至6月7日,藥品陽光采購累計節約費用8.42億元。監測單位門急診次均藥費平緩減少,各級醫院藥佔比也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藥佔比”就是病人看病的過程中,買藥的花費佔總花費的比例。數據顯示,改革以來,各門急診次均藥費、門急診和出院藥佔比均呈下降趨勢。其中監測單位門急診次均藥費與去年同期相比減少6.38%;監測單位門急診和出院總藥佔比36.6%,與去年同期相比下降6.87個百分點。

  熱點回應

  醫院刻意少開藥將被核查處理

  9日,就醫改啟動以來患者關注的幾個熱點問題,市衛計委做了統一回應。

  ●熱點一

  為啥不願跨科開藥? 只允許跨小科開藥

  日前,有患者反映在大醫院要求跨科開藥遭拒,市衛計委醫政醫管處副處長劉穎表示,醫生不可以跨大科開藥,只允許跨小科開藥。

  劉穎解釋,醫生都有執業範圍,首先要依法執業,臨床、口腔、公衛和中醫這四大塊,不能互相跨科。臨床下面有內、外、婦、兒、眼、耳鼻喉等18個大科室,也不能跨科。此外從督導、檢查的角度上説,醫生是不允許跨大科開藥的。

  市衛計委允許醫療機構跨小科開藥。“比如糖尿病患者想開點高血壓的藥,這個從原則上來説是不破壞規矩。”劉穎説,為此,本市出臺了一個關於跨科開藥的補充規定,跨科開藥必須要滿足幾個條件,其中首先是先把自己科的病人看好;其次是醫院系統裏要能夠查到其他專科醫生的開藥記錄,以證明這些藥品確實是專科醫生確定好且沒有問題的;最後醫生要能夠判斷患者病情平穩。如果滿足這三個前提條件時,醫生是可以按照專科醫生開藥劑量、劑型給患者開一模一樣的藥。

  至於接診醫生能不能判斷患者的病情是否穩定,取決於醫生的能力和水平,有些高年資的醫生確實可以判斷,但也有些低年資的醫生可能就不能判斷。“因此,患者究竟能否跨小科開藥,要由接診的醫生來判斷,前提是保證質量和安全,這也是對患者負責任的規定。”

  ●熱點二

  復診可否不再掛號? 就診時開復診檢查單

  對於復診的患者,在復診前的檢查還要不要單獨掛號?市衛計委提出,希望醫療機構能通過診間預約的方式來解決。比如甲狀腺低的患者一般要在3個月以後再來復查一次,那麼在其完成這次診療離開時,醫生應該提前把下次復查的單子開出來。這樣一來,患者下次來醫院時可以先做檢查,等檢查結果出來了再找醫生復診看結果,避免了患者只為開化驗單而單獨挂一次號的情況。

  “現在本市很多大醫院都有這種機制,包括一些腫瘤患者,6個月以後復查CT、核磁都是這麼做的。”劉穎説。

  ●熱點三

  開藥是否刻意減少? 慣例不能因改革改變

  醫改以來,記者曾走訪多家醫院了解就醫變化。有患者反映,藥費雖然降低了,但掛號次數卻增多了,同樣的藥量以前挂一次號可以開齊,現在需要分多次掛號。對此,不少患者表示困惑:醫院是不是為了讓人多掛號而刻意減少開藥量?

  劉穎表示,不希望醫療機構因為改革改變醫療習慣,原來給患者開一個月的藥,但改革後卻變成了兩周的藥,如果真是這樣或有類似問題就要核查、處理。但是,如果是患者僅因為醫事服務費增加而要求醫生多開藥,這不是合理訴求,管理部門會支持醫生的決定。(記者 劉歡)

【我要糾錯】 責任編輯:周楠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