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康復醫療産業將迎來更多機遇

2017-06-13 07:22 來源: 經濟日報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我國康復醫療市場僅為美國的3%,潛力巨大——
康復醫療産業將迎來更多機遇

我國康復醫療産業處於發展初期,面臨供給不足、康復機構規模較小、配套設備落後等問題,市場對康復服務的需求量與日俱增,康復産業發展空間巨大。此外,大力發展康復醫療,能有效利用醫療資源,分流亞急性期和慢病對大醫院的壓力,最終實現降低醫療費用的目的

國務院辦公廳日前發佈《關於支持社會力量提供多層次多樣化醫療服務的意見》,支持社會力量深入專科醫療等細分服務領域,鼓勵在各類專科以及康復、護理、體檢等領域,加快打造一批具有競爭力的品牌服務機構。“這意味著康復醫療機構建設再次獲得國家層面支持,康復醫療有望成為醫療投資下一個風口。”相關專家接受《經濟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

據了解,2013年我國康復醫療市場僅為200億元,人均15元,僅為美國的3%。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康復市場規模和人均費用都還有很大差距。在康復醫療市場規模仍然很小的情況下,潛在需求卻在不斷擴大。統計數據顯示,2016年,我國60周歲及以上人口超過2.3億,佔人口總數的16.7%。殘疾人數量超過8500萬人,人口占比約為6.21%;慢性病患者高達2.6億。中國殘聯主席張海迪介紹,康複學科不僅是醫學,還包括人體工程學等學科。特別是殘疾人,需要通過康復治療、訓練、輔助器具等實現康復重建和功能恢復。2015年全國2600多萬持證的殘疾人中,只有不到30%的人獲得康復服務,説明康復服務參差不齊。

社會資本紛紛涌入康復醫療市場。泰康保險集團日前宣佈北京泰康燕園康復醫院引入美國GRS康復模式,“康復醫院是非常好的投資機會。”泰康保險集團副總裁兼泰康之家首席執行官劉挺軍説,在發達國家,康復産業已成為較成熟的醫療體系。目前,我國康復醫療産業處於發展初期,呈資金投入少、供給不足、康復機構規模小以及配套設備落後的現狀,未來養老、醫療體系將面臨巨大挑戰,康復醫療服務市場空間巨大。

社會資本青睞康復醫療市場,還因為其能夠緩解公立醫療系統看病難、看病貴的痛點。泰康之家醫療事業部助理總經理、燕園康復醫院副院長王晶表示,燕園康復醫院剛開業時患者以泰康養老社區的老人為主,如今越來越多的老年人慕名前來。“未來十年,醫療支付體系的改變將倒逼醫療體系提高效率。”劉挺軍説,目前我國醫療費用支出難以下降的原因之一是缺少亞急性治療機構,導致患者的急性期與亞急性期治療都擠在大醫院,患者平均住院時間太長,床位週轉率低,醫療資源緊張。從國際經驗看,昂貴的綜合醫院只能承擔急性期救治,亞急性期和慢病要通過支付體系向下分流。大力發展康復醫療,可以形成急性期在三級醫院、亞急性期轉到康復醫院、恢復期回社區醫院的三級康復醫療體系,降低醫療費用。

不過,康復醫療的發展也面臨一些問題。“我國康復醫院目前的質量體系與臨床流程需進一步改進。過去康復、老年醫療等專科在大醫院處於相對邊緣位置,導致目前缺乏訓練有素的康復醫師。”劉挺軍説。張海迪指出,當前全國只有70多所本、專科院校開設康復專業,沒有建立完整的康複學科體系。每年培養的專業人才不到8000人,70%是專科學歷,遠遠不能滿足未來的需求。

近年來,國家出臺一系列政策措施,“相信隨著國家三級康復醫療體系的完善和雙向轉診制度的建立,康復醫療行業發展將迎來更多機遇。”業內人士表示。(記者 吳佳佳)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朱英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