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50萬億元如何撐起“中國製造”未來

2017-07-11 07:26 來源: 光明日報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天津海河教育園區的智慧製造示範工廠。一線的實踐讓更多學生快速成長為技師。記者 馮蕾 攝

製圖:邱玥

製圖:魯元珍

單位:萬台 2010—2016年中國工業機器人市場銷售情況 製圖:炎琳

核心提示:

■“十三五”期間,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製造、生物、綠色低碳、數字創意等五大戰略性新興産業將達到50萬億元以上的産值規模,平均每年帶動新增就業100萬人以上。

■到2020年,我國將力爭在新一代信息技術産業薄弱環節實現系統性突破,總産值規模超過12萬億元。

■到2020年,高端裝備與新材料産業産值規模目標是12萬億元。

“近年來,我國戰略性新興産業持續快速增長,預計到今年年底,産業增加值佔GDP比重有望達到10%左右。”在7月5日召開的“2017戰略性新興産業發展高峰論壇”上,國家發改委副秘書長費志榮透露。

對比2015年年末數據,我國戰略性新興産業增加值佔GDP比重約8%。而在《“十三五”期間戰略性新興産業發展規劃》(簡稱《規劃》)中,這一比重要在2020年達到15%,同時,形成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製造、生物、綠色低碳、數字創意等5大産值規模10萬億元級的新支柱,平均每年帶動新增就業100萬人以上。

這意味著,未來3年間,我國戰略性新興産業還有5個百分點的提升空間。從2015年到2017年提升兩個百分點的速度來看,未來幾年,我國戰略性新興産業發展將進入加速發展的關鍵時期。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製造、數字創意等新的發展支柱,如何進一步拓展增長空間?

1、加速融合滲透 掌控“發展命門”

【背景】

過去幾年中,人們日常生活迎來的深刻改變,很多來自於智慧手機中各種應用的日新月異。在日前由外國在華留學生評選出的中國“新四大發明”中,網購、移動支付、共享單車都與新一代信息技術的應用有關。

“信息化背景下的綜合國力競爭,比的是數字競爭力,是核心技術、産業體系和産業生態的競爭。”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總工程師余曉暉指出,新一代信息技術與製造、能源、材料、生物等技術加速交叉融合,人工智慧、機器人、智慧製造等技術和應用有望實現突破,信息産業向各行業各領域加速融合滲透,我國擁有突出的市場優勢和人力資本優勢,信息産業將迎來戰略機遇期。

“到2020年,力爭在新一代信息技術産業薄弱環節實現系統性突破,總産值規模超過12萬億元。”《規劃》中“推動信息技術産業跨越發展”的佈局,使得網絡經濟面臨新的發展空間。

近年來,物聯網技術正在逐步滲透進生活的方方面面,以BAT為代表的互聯網企業開始以搭建平臺的形式進軍物聯網領域。2016年,騰訊發力智慧家居系統,阿裏巴巴打入車聯網市場,百度則以天工智慧物聯網平臺將目光投向了工業、物流等五個行業領域。

隨著物聯網進入個人生活和公共服務體系,數據整合的孤島效應逐步顯現。專家指出,由於各個平臺系統的不兼容,調取不同平臺的數據資源,真正實現大計算並不簡單。中國人口紅利帶來的大體量數據資源,還未能實現真正的整合。

余曉暉指出,“十三五”時期是實施國家大數據戰略的關鍵時期,亟須加快數據資源開放共享,發展大數據新應用新業態。要加快大數據在政務、工業、農業和服務業等行業的應用,培育數據驅動的新經濟形態,強化核心技術能力,掌控大數據發展的命門。

他表示,我國應加快實施網絡強國戰略,加快建設“數字中國”,推動物聯網、雲計算和人工智慧等技術向各行業全面融合滲透,構建萬物互聯、融合創新、智慧協同、安全可控的新一代信息技術産業體系。

2、面對國際競爭 加快“爬坡過坎”

【目標】

智慧製造、航空産業、衛星應用、軌道交通裝備、海洋工程裝備、新材料……到2020年,高端裝備與新材料産業産值規模目標是12萬億元。

從2015年的數據來看,我國裝備製造業産值規模突破23萬億元,佔全球比重超過1/3,連續六年居世界首位。而另一方面,高端裝備製造業産值仍然只佔到裝備製造業總産值比重的10%,雖然保持比重快速提升的勢頭,但距離2020年發展目標差距不小。

從國際範圍來看,美國“先進製造夥伴計劃”、德國“工業4.0”、英國工業2050戰略、新工業法國計劃……發達國家紛紛實施“再工業化”戰略。工信部賽迪研究院副院長王鵬指出,一方面,面向製造業的新一輪國際分工爭奪戰拉開帷幕,高端裝備已成為國際産業競爭焦點,各國紛紛確定了一些重要領域的發展方向。另一方面,一些大型跨國企業集團在高端裝備領域長期佔據壟斷地位,比如我們有了國産大飛機,但與波音、空客的研發創新能力相比,仍需“爬坡過坎”。

王鵬認為,“十二五”期間,我國高端裝備製造業取得巨大成就,高速動車組、大型客機等裝備自主化實現重大突破,部分行業國際競爭力顯著增強。但與先進國家相比,我國高端裝備製造業整體水平仍存在較大差距。“關鍵材料、核心零部件受制於人,共性技術缺失,産品可靠性不高,服務體系和品牌建設滯後……”

7月5日,在上海召開的“2017中國國際機器人産業發展高峰論壇”發佈的最新數據顯示,2016年中國市場工業機器人消費總量達8.9萬台;工業機器人安裝量達8.5萬台,超過全球新增工業機器人數量30%。而在其中,國産機器人僅銷售2.9萬台。

數據凸顯出一個事實:中國國內對工業機器人的需求基數大,但內生供給量不足。主要原因在於,國産機器人産品質量參差不齊,可信度差;高端製造低端化導致高端供給不足,低端同質化産能過剩。

“針對這些問題,我們要構建工業機器人産業體系,加快高檔數控機床與智慧加工中心研發與産業化。”王鵬説,“未來五年,要加快突破關鍵技術與核心部件,推進重大裝備與系統的工程應用和産業化,促進産業鏈協調發展,塑造中國製造新形象,帶動製造業水平全面提升。”

3、增加有效供給 凸顯“軟硬結合”

【規劃】

在“十三五”時期的規劃中,數字創意被認定為5個産值規模10萬億元級的新支柱之一。這一外延的拓展,凸顯了戰略性新興産業這一概念的更加深入。

軟硬結合的佈局——這是“十三五”與“十二五”佈局相比,國家戰略性新興産業發展規劃的一大特點。

在國家發改委副主任林念修看來,相對於工業和硬實力,數字創意産業是著眼于增加軟實力的佈局,是既滿足物質需求又滿足精神需求的舉措,是通過抓源頭設計來增加有效供給的舉措。同時,數字創意産業具有高增值性和低能耗低污染等特徵,也符合戰略性新興産業的定位。

《2016中國數字創意産業發展報告》的數據顯示,英國數字創意産業佔GDP的比重為8%,居全球首位;中國數字創意産業佔GDP的比重為0.7%,長三角文化創意産業佔GDP的比重在5%以上。橫向來看,中國作為文明之邦,數字創意産業的發展還處於初級階段,有很大的市場空間有待挖掘。

北京郵電大學世紀學院教授陳洪指出,隨著文化信息等新消費形式對消費拉動作用明顯增強,將數字創意産業新增進了五大戰略性新興産業中,數字創意産業作為一種低能耗的産業,創造了無數“隱形”的就業崗位,是産業結構轉型升級的一個重要領域。

2015年,與數字文化創意産業領域大量交叉融合的文化、娛樂業新登記企業10.4萬戶,增長58.5%。數字文化産業在經濟下行壓力增大的背景下逆勢生長,但在火熱發展的同時也出現了一些問題。相比其他戰略新興産業,數字文化産業技術門檻低,精神文化屬性強,由此而産生的人才匹配、版權保護和監管難題亟待解決。

“一方面,我國在數字創意領域的生産型設備方面落後於世界頂尖水平;另一方面,我國在移動終端、社交應用、數字娛樂等數字創意消費領域已具備一定優勢。”在陳洪看來,各國在戰略性新興産業上的競爭,實際上就是産業生態的競爭。

“技術裝備是數字創意産業創新發展的驅動力,文化是數字創意産業創新發展的靈魂,提升設計水平是數字創意産業創新發展的關鍵,融合發展是數字創意産業發展的效能倍增器。”他認為,促進數字創意産業的內生融合,就是要加強數字創意産業生態體系建設,在重點産業領域中新增加數字創意産業,包括數字文化創意裝備、數字文化內容、設計服務等方向。(陳恒 炎琳)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杜暢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