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以供給側改革推動實體經濟振興

2017-07-16 07:27 來源: 經濟日報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國家統計局公佈的數據顯示,今年前5個月,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7%,固定資産投資(不含農戶)同比增長8.6%,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10.3%。

這組數據表明,今年以來我國供給和需求兩端均實現了穩定增長,支撐了國民經濟總體平穩、穩中向好的發展態勢,中國經濟發展的穩定性和持續性進一步增強。這一成績的背後,與我國堅定不移地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密不可分。

隨著中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經濟運行面臨的矛盾和問題更加突出,這些矛盾和問題雖然有週期性、總量性因素,但根源是重大結構性失衡;雖然存在於供給和需求兩側,但矛盾的主要方面集中在供給側。

結構性矛盾的存在,嚴重拖累了實體經濟的發展。例如,近年來實體經濟的投資意願持續低迷。2016年,民間固定資産投資增速出現了斷崖式下滑,比上年僅名義增長3.2%。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大量資金涌入金融、房地産領域,資本的“脫實向虛”加大了經濟運行的風險。

又比如,作為實體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國製造業早已成為“世界工廠”,但“中國製造”仍然無法滿足國內市場需求,中國遊客每年在境外的消費超過萬億元,不少消費者甚至專程從國外買回馬桶蓋、電飯煲。消費的大量外流,正是國內低端供給過剩,高端供給不足結構性矛盾的外在表現。

要解決好實體經濟發展面臨的結構性問題,就必須在適度擴大總需求和調整需求結構的同時,更多地從供給側發力,把改善供給結構作為主攻方向,實現由低水平供需平衡向高水平供需平衡躍升,通過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尋找經濟增長新動力。

今年以來,我國繼續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把改善供給側結構作為主攻方向,通過簡政減稅、放寬準入、鼓勵創新,持續激發微觀主體活力,減少無效低效供給、擴大有效供給。

在簡政放權方面,緊緊圍繞處理好政府與市場關係,按照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的要求,始終抓住“放管服”改革這一牛鼻子,通過改革以審批發證為主要內容的傳統管理體制、革除與審批發證相關聯的尋租權力和不當利益、改變與審批發證相伴的“看家本領”,推動政府加快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要求,最大限度減少審批,多措並舉加強監管,不斷創新優化服務,打造便利、公平的市場環境,更大激發市場活力和社會創造力。

為進一步促進創新對實體經濟的引領作用,中央通過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動實體經濟優化結構,不斷提高質量、效益和競爭力。各方面把創新提升到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積極創新宏觀調控方式和思路,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持續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不斷深化科技體制改革,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全面實施《中國製造2025》,全社會的創新活力和創造潛能得到激發,創新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引領和支撐作用明顯增強。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持續推進,為實體經濟的發展注入了更鮮活的動力。今年前5個月,全社會用電量約2.43萬億千瓦時,同比增長6.4%,增速較去年同期回升3.6個百分點;國家鐵路貨物發送量完成12.03億噸,同比增長14.70%。這組數據進一步佐證了實體經濟運行的企穩。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提出,2017年,要著力振興實體經濟。而要進一步推動實體經濟的發展,必須堅持使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始終向振興實體經濟發力、聚力。

一方面,要解決好實體經濟發展中的存量矛盾,特別是要堅定不移地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把實體經濟多年積累的産能過剩、庫存過多等存量矛盾和問題解決好,使實體經濟輕裝上陣,逐漸煥發經濟增長的新活力。另一方面,也要始終堅持創新驅動發展,努力改變實體經濟面臨的生産方式粗放、産品附加值低等特點,提升産品質量,提高企業效益,滿足消費者的消費升級需求。

當然,要振興實體經濟,最根本的還是要通過深化改革,大幅放寬市場準入,全面推行清單管理制度,把不該有的權力堅決攔在清單之外,不斷優化制度環境;全面落實結構性減稅政策,切實減少涉企收費,降低企業負擔;徹底打破各種互為前置的審批怪圈,著力推動壓減工業産品生産許可,除涉及安全、環保事項外,凡是技術工藝成熟、通過市場機制和事中事後監管能保證質量安全的産品,一律取消生産許可,為民營企業營造公平競爭環境,使中小微企業能夠更好參與市場公平競爭;發揮外資企業對促進實體經濟發展的重要作用,提升實體經濟微觀主體的發展能力。

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實體經濟振興,這是一個化蛹成蝶的過程,其中既充滿希望又伴隨陣痛。面對這一緊迫而又艱巨複雜的時代重任,必須勇往直前,擼起袖子加油幹,才能使實體經濟發展獲得源源不斷的新動力。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任晶希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