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金融科技時代:互聯網企業與傳統金融機構加速融合

2017-07-17 14:15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上海7月17日電(記者 桑彤)隨著人工智慧、大數據、生物識別等前沿科技在我國金融市場廣泛運用,互聯網企業同傳統金融機構正加速融合。在“2017年朗迪金融科技峰會”上,與會專家指出,中國的金融科技行業發展很快,專業化分工不斷深化,重塑了金融系統,但也要避免在快速的發展過程中出現失衡。

6月以來,不少互聯網巨頭與傳統銀行合作。京東宣佈和工行簽署金融業務合作框架協議,百度和農行也宣佈牽手,中行公佈與騰訊在大數據、雲計算、區塊鏈等多方面的合作。而以零售見長的招行則更加積極,在金融服務場景化思路下,招行信用卡先後與京東、摩拜等互聯網相關企業合作,在購物、社交、旅遊、出行等多方面佈局。

上海市互聯網金融行業協會秘書長王喆表示,隨著金融科技的不斷發展,傳統金融機構及金融科技機構對行業的理解更加深刻,雙方不再是簡單地排斥和顛覆,相反存在著很大的合作共贏空間。

從過去以銀行為主導的金融科技1.0時代,到如今的2.0時代,金融科技企業為金融機構提供技術服務,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對傳統金融業務進行流程改造、模式創新、服務升級,促進了金融領域更深層次的大分工。

北京銀行信息科技管理部副總經理明立松表示,銀行主要通過大量引入金融科技,使傳統需要櫃員操作且沒有任何技術含量的高頻操作完全自助機器化。

“除在銀行傳統服務方面更為智慧,金融科技對銀行的經營模式和能力也有所提升。”浦發銀行總行科技金融中心主任袁蕊介紹,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當下,銀行可通過線上大數據解決企業投融資需求。

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研究所所長孫國峰提醒,雖然中國的金融科技行業發展很快,但我們也要避免在快速發展中出現失衡。在孫國峰看來,一方面,因為金融科技新的監管制度框架和充分競爭的市場環境還在發展過程中,有可能會影響優質公司的可持續發展,金融科技公司之間容易出現發展失衡。另一方面,大數據由金融科技巨頭匯集,客觀上可能産生數據寡頭現象,帶來數據壟斷,這也造成數據分佈和數據使用的失衡。此外,金融消費發展和金融消費者保護之間的失衡也值得關注。

孫國峰強調,只有維護好金融科技新生態,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才能更有利於防範金融風險,更大程度地保護消費者權益。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白宛松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