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一筆”“一畫”顯真情——“手繪貧困地圖”裏的精準扶貧

2017-08-19 11:09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貴陽8月19日電(記者 楊洪濤 何雨欣)帶紅點圓圈代表“村所在地”、空心圓圈代表“組所在地”、紅色小方塊代表“貧困戶分佈區”、橢圓陰影區是“中藥材基地”……走進五星村村委會辦公室,墻上挂著的一張手工繪製的“五星村貧困農戶分佈圖”異常醒目。

“這張地圖看上去很普通,但背後有故事哩。”五星村村支書李仁兵説。

海拔2000多米的五星村,地處貴州烏蒙山區畢節市威寧縣迆那鎮,當地自然環境極其惡劣,經濟發展長期滯後。

“土地石化風沙大,烈日懸空雨難下。七分種來三分收,包谷洋芋度春秋。”這段流傳甚廣的順口溜,是對五星村過去貧困狀況的生動概括。2012年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僅有3000多元。

中央提出精準扶貧後,李仁兵帶領村幹部對全村的貧困情況進行摸底調查,在調查、測算老百姓收入的時遇到了難題。很多家庭的貧困程度差不多,怎麼識別?

經過反復摸索,2014年,李仁兵和村幹部們一起總結出了精準扶貧識別“四看法”,即“一看房,二看糧,三看勞動力強不強,四看有沒有讀書郎。”

“四看法”簡單、實用,很快在十里八鄉推廣開來,來五星村學習的基層幹部也越來越多。

“當時,覺得做得不夠細,貧困分佈情況説不清晰,嘮叨了很多,聽的人也搞不明白五星村到底什麼樣。”時任迤那鎮扶貧工作站工作人員陳永鵬説,有人提議把貧困戶的分佈情況標注在地圖上。

沒有現成的地圖,怎麼辦?自己畫!

陳永鵬與時任駐村工作隊隊長沈光勇一合計,當即決定自己手工繪製一張地圖,一方面讓別人清楚五星村的村情;另一方面開展工作時,一看地圖就知道貧困戶在哪。

找來鉛筆、橡皮、尺子等作圖工具,兩個沒有畫圖專業基礎的人就開工了。

“畫圖看似簡單,實則不然。”陳永鵬説,“當時,我們把火車道走向給畫顛倒了,後來參照手機的百度導航地圖、衛星地圖,才修正過來。”

後來,這張地圖也成為駐村幫扶工作組的“作戰圖”。

“A:五保戶;B:低保貧困戶;C低保戶;D:一般低保戶”……在100多裏外、同處烏蒙山區腹地的赫章縣海雀村,同樣有這樣類似的“手繪民情地圖”。

“有了民情地圖,村裏的情況一目了然。”海雀村村支書文正友説,有了精準分類,才好精準採取措施幫扶。

一張張“手繪扶貧地圖”“手繪民情地圖”看似畫在紙上,實則刻在心中,凝聚了基層扶貧幹部的心血和汗水。

如今,隨著手機定位技術和一些APP軟體的應用,很多地圖變得更美觀、更便捷。

相比之下,手繪“小地圖”顯得簡單、粗糙,卻承載著“大民生”。其中的每“一筆”、每“一畫”,都昭示著“真扶貧、扶真貧”的堅定力量。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朱英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