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江蘇:聚力打造公共法律服務普惠工程

2017-09-28 10:26 來源: 新華日報
字號: 默認 超大 | 打印 |

聚力打造公共法律服務普惠工程
—— 江蘇推進公共法律服務均等化紀實

“構建覆蓋城鄉的公共法律服務體系”,是江蘇率先實踐的創新之舉。省第十三次黨代會提出“堅持普惠性、保基本、均等化、可持續方向,增加公共服務供給,創新提供方式,提高共建能力和共享水平”,為全省司法行政系統打造覆蓋城鄉的公共法律服務惠民工程指明了方向。

黨的十八大以來,省司法廳按照“聚焦法治惠民,推進均等普惠”要求,緊扣“率先推進公共法律服務均等化”目標,不斷加快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化、標準化、實戰化、多元化、長效化建設進程,廣泛、專業、便捷、優質的法律服務使群眾的法治獲得感越來越強,公共法律服務成為助推“兩聚一高”的新引擎。江蘇司法行政系統正以打造公共法律服務普惠工程的新成效和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的新局面,迎接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

聚焦頂層設計,“四梁八柱”主體框架已經形成

司法行政工作與人民群眾聯絡緊密,司法行政改革事關民生福祉。近年來,省司法廳堅持“政府主導、社會協同、專業發展、項目合作”的原則, 確立“全覆蓋、多層級、標準化、高效能”的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目標,持續健全完善設區市、縣(市、區)、鄉鎮(街道)三級公共法律服務中心和村(居)司法行政服務站,逐步形成了上下貫通、各有側重、功能互補、整體聯動的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主幹道”。

2013年8月,省司法廳下發《關於加快構建覆蓋城鄉的公共法律服務體系的意見》,全面部署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任務。2014年9月,在南通召開全省公共法律服務全覆蓋體系建設推進會,明晰進一步推進的指導思想和基本目標,部署平臺、産品、力量和工作機制建設四大重點工作。

持續健全完善矛盾糾紛排查調處“3531”調解網絡,法治宣傳教育“323”社會聯動普法網絡,法律援助等公益法律服務城鄉“半小時服務圈”服務網絡,特殊人群服務管理“社會修復圈+過渡性安置基地”幫扶網絡等“四個全覆蓋” 服務網絡。

堅持需求導向,先後出臺縣鄉兩級《公共法律服務中心建設指導意見》和《村(社區) 司法行政服務站建設指導意見》,制定《縣(市、區)公共法律服務中心工作指南》地方標準,出臺《江蘇省公共法律服務基本項目清單》(試行),推動了體系建設的制度化、規範化……

一個個構建公共法律服務體系的決策部署,一項項聚焦法治惠民的創新舉措,為構建覆蓋城鄉的公共法律服務體系提供了“路線圖”“施工圖”和“時間表”。

截至目前,全省1200余個鄉(鎮、街道)、19870余個村居設立公證服務聯絡站點,90%以上機構實現臨街落地,100%為特殊人群配備服務設施、開通辦證綠色通道,普遍推行“一窗式受理”“一站式服務”平臺。全省依託鄉鎮公共法律服務中心、工會、殘聯、老齡委、人武部等單位設立法律援助工作站2268個,依託律師事務所設立法律援助代辦點950個,依託村居(社區)司法行政服務站建立社區、村居法律援助聯絡點13100個。江蘇公共法律服務體系成為護航發展、惠及民生的一個標桿。

堅持一體聯動,全覆蓋服務網絡讓群眾得實惠

網上調解、在線辦理公證、互聯網律師服務、企業風險體檢、網上法治宣傳……

近年來,以“互聯網+”為工作切入點,“指尖上”的司法行政服務在江蘇已成為現實。

為突破公共法律服務“最後一公里”限制,省司法廳牢固確立“切合需求、機會均等、全面普惠”的公共法律服務價值取向,按下公共法律服務惠民“快進鍵”。

全面開啟“智慧法務”新格局,在率先開通 12348公共法律服務熱線基礎上,通過三年多的擴容拓展,縱深推進,提升質量,推動建成省、市、縣三級並網一體運行,具有法律諮詢、法律服務、糾紛調解、法治宣傳、法律援助等綜合功能的網絡和熱線平臺,形成線上線下、網上網下“7×24小時”全天候服務模式。全省12348 熱線月均來電達2.4萬個,網站年瀏覽量突破 56萬人次,群眾滿意率97.29%。

與此同時,在全國司法行政系統率先成立“江蘇司法行政大數據研究中心”,通過信息匯聚,實現對社情民意的快速響應;通過智慧分析,實現對群眾需求的精準服務,力爭在更高層次上推動司法行政跨越發展。

為讓人民群眾獲得普惠、精準、及時和有效的法律服務,省司法廳積極推動四級公共法律服務實體平臺建設,全省13個設區市基本建成公共法律服務中心;全省縣鄉兩級公共法律服務中心建成率均達100%;2萬餘個村(社區)設立了司法行政服務站,全省所有村(社區)均配備法律顧問,99.8%的村、社區設立服務站點,基本形成城鄉“半小時”公共法律服務圈。

構建互動型創新型服務型的普法新模式,採取融入百姓生活、線上線下聯動、方法新穎活潑等形式,深入開展“美好城市、法律相伴、你我共創”倡議推廣行動和“法律服務進萬家”“普法惠民環省行”等“法潤江蘇”系列活動。群眾對法治宣傳教育的滿意度由“六五”普法初期的84.7%上升到目前的96.3%,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滿意率達98.4%。

注重精準發力,推動惠民舉措落地生根

實施法律援助“名優工程”,設立“法律診所”,組建12348法律服務隊,開通法律援助“綠色通道”,給低保人員、特困職工、重度殘疾人等申請法律援助帶來便利,減少四類公證相關材料惠及萬人……

今年2月,圍繞服務“兩聚一高”,省司法廳推出司法行政聚焦富民15項便民利民舉措,讓法治成果更為均等、公平地惠及普通百姓。

近年來,全省各級司法行政機關和法律服務行業協會以滿足群眾需求為導向,堅持多元供給,積極研發服務産品。聯合下發《加快司法行政領域社會組織培育發展的指導意見》《關於全省開展一村(社區)一法律顧問工作的意見》《公共法律服務“十三五”發展規劃》。積極協調省財政廳發文將法律服務納入政府購買目錄。2014年以來,全省各級政府用於購買公共法律服務的經費達到1.7億元。

省律師協會發佈《江蘇省律師公共法律服務産品目錄彙編》,提供權益保障、民生發展、社會治理三大類130個服務産品,蘇州、南通、泰州、連雲港編制出臺《公共法律服務産品目錄》,産品方案涉及政府、企業、群眾生産生活等方面。

徐州推出派駐式“公調對接”模式,淮安推出公證與訴訟對接,南京、常州、鎮江、宿遷、鹽城、揚州大力培育發展法律服務社等社會組織。“普法聯盟”“法律服務社”“百姓議事堂”“社會幫教志願者協會”等各類社會組織從“幕後”走向“臺前”。

各地積極開展“一縣(市、區)一活動載體、一服務品牌”創建活動,太倉持續推進“光輝工程”,無錫惠山深入開展“桃娃春播·百名律師百千萬公共法律服務三年行動”,徐州泉山推出“1+2+5”便民舉措,讓申辦法律援助的群眾“最多跑一次”。沭陽等地在村(社區)設立“法潤花鄉”“法潤企業”“法惠民生”等微信群,一地一品牌、百花齊放的公共法律服務發展格局正逐步形成。

數據顯示,從2013年至今,全省共辦理法律援助案件359000余件;建立各類調解委員會3.2萬個(其中行業性專業調委會699個),調處矛盾糾紛200余萬件;安置幫教刑釋人員187000余人,建立陽光幫扶基地177個。開展法治宣傳活動56萬餘場次,開展法律諮詢60萬餘場次,發放普法宣傳資料超過7600萬份。

人民群眾有所呼,司法行政有所應。在全省各地全面發力、多點推進法治惠民的基礎上,6月2日,省司法廳召開全省加快構建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工作會議,省司法廳黨委書記、廳長柳玉祥提出,江蘇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的方向和重點,就是緊扣推進公共法律服務均等化目標,健全完善“一條主幹”“四張網”的服務路徑,推動全省公共法律服務品質有效提升、體系不斷完善、均等化持續推進,增強人民群眾法治獲得感。

“衝鋒號”吹響,站在“聚焦法治惠民,推進均等普惠”的新起點上,全省各級司法行政機關將繼續擼起袖子加油幹,瞄準一流,創新超越,不斷刷新法治惠民的高度,讓法律更加惠及民生,更好服務於法治江蘇建設,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張全連

【我要糾錯】 責任編輯:呂浩銘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