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引領全球經濟增長,中國為什麼能?

2017-10-05 10:35 來源: 人民日報客戶端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中國的“十一”長假,正成為“全球黃金周”。一週內預計600萬人次的出境遊客,讓很多國家的商家備戰中國假期,打出“迎中秋 慶國慶”的條幅。

一個國家過節,為什麼能引爆各國一起嗨?

因為,“中國浪潮”來了!

每年數十萬億元規模的進出口貿易,世界第二大對外投資國,中國高鐵、移動支付、共享單車、跨境電商等“中國元素”走進越來越多國家人們的生活……


尤其是在不少西方國家經濟步履蹣跚、恐怖主義頻發的今天,中國的發展為世界注入了強勁動力。

正如世界經濟論壇主席施瓦布所説,如今中國擁有強大的聲音。為了世界經濟可持續的、強勁的、包容性的增長,中國可以承擔起引領性的角色。


“世界經濟的新引擎”

“只看西方報道,你會以為一場衰退來臨。但只要去中國看一看,你就能感受到一种經濟內在的活力。”擔任過亞馬遜中國總裁的道格·葛這樣描述中國。

全球近四成的網上零售交易都發生在中國,現在每分鐘就有11家初創公司在中國誕生。2016年中國跨境電商交易規模進入“萬億時代”,外商驚呼,中國遍地是黃金。

經濟活力的背後,是中國在互聯網、智慧製造、人工智慧、量子通信等具有巨大市場潛力的前沿科技行業的持續研發投入和領先局面。

研發經費在2016年達到1.57萬億元,比2012年增長52%,世界第二;

發明專利申請受理數年均超100萬件,世界第一;

全國人才資源總量1.75億人,較五年前增長43.8%,世界第一。

德國之聲網站專欄作者弗蘭克·澤林稱,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數據,就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而言,2016年的歐洲和美國都乏善可陳,中國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遠超過歐美發達國家之和。

不知不覺,中國經濟從“被開除球籍”的危險邊緣,成為“世界經濟的新引擎”,並在越來越多的領域,展現出中國經濟的創新力、智造力,制定出中國標準,吸引越來越多的國家追隨。


“中國浪潮”背後的成功密碼

當“中國浪潮”開始震撼世界,也引起越來越多的人認真思索:這背後,究竟潛藏著怎樣的成功密碼?就像《紐約時報》所説的,“西方最好還是研究一下中國戲劇般崛起背後的理念”。

發展理念從來不是憑空而來。今天的中國,仍面臨著長長的“問題清單”:經濟結構不合理,資源環境的承載已近極限,仍有4000多萬人口渴望脫貧……這些無一不是艱巨的課題、難啃的硬骨頭。

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這五大發展理念給出了清晰的回答。

“嫦娥三號”月球探測器、量子衛星“墨子號”、“天宮二號”,一項項尖端創新,不斷拉伸人們對“頂配中國”的想象;

設立雄安新區,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建設長江經濟帶,區域發展的不平衡問題正在得到有效解決;

實施中央環保督查、黨政領導幹部生態環境損害責任追究辦法出臺,讓“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成為中國全社會的共識。

推進“一帶一路”建設、設立自貿區等,使中國發展的內外聯動性得到不斷提高。

每年脫貧約1000萬人、城鄉居民大病保險制度全面實施、取消和規範高考加分等等,增強老百姓獲得感,成為中國全面深化改革的獨特氣質。

有外媒指出,世界上有些陷入經濟與社會危機的西方發達國家,問題並不比中國少,然而相比中國,他們似乎缺少“解決問題”的務實與效率,以及為改革付出代價的準備與自我制度創新的機制。

説到底,“中國浪潮”的背後是中國道路的成功。正如一家海外媒體的判斷:“制度的成功,才創造了中國這一人類歷史上唯一一個文明衰落後再度復興的奇跡”。


歡迎搭乘中國發展的快車

英國作家喬納森·沃茨的《當十億中國人跳起來》一書,在講述中國不可思議的發展之路時,也表達了一種擔心:“跳起來”的中國究竟會“拯救人類”,還是會“讓地球偏離軌道”?

既讓自己過得好,也讓別人過得好,中國人的這一樸素理念給出了答案。事實證明,中國發展的快車不僅沒有讓地球“偏離軌道”,更在惠及世界各國人民。

對肯尼亞的百姓而言,蒙內鐵路的通車不僅使列車速度比以前快了4倍左右,票價更是比當地長途汽車票價還便宜一半。而這條鐵路,正是中國幫助肯尼亞修建的一條全線採用中國標準的標軌鐵路。

在埃塞俄比亞,中國民營企業建起了當地第一個工業園——東方工業園。中國企業帶來的新技術,不僅使埃塞俄比亞有了完整的皮革産業鏈,更將解決當地5萬人的就業。

再來看歐洲,出發5000多次、52條中歐班列線,中國32個城市與歐洲12個國家的32個城市,從此緊緊相連,匯聚成全新的國際貿易大通道。

東牽亞太經濟圈,西接歐洲經濟圈,環鏈歐亞,中國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已經有10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積極響應。

“所有人都想成為中國人的朋友。”一位外國官員如此感慨。

這是一個顯而易見的事實,中國主張正得到世界的認同。

應對全球氣候變化,中國宣佈建立200億元的“中國氣候變化南南合作基金”;直面“逆全球化”思潮,中國發出響亮的聲音;推動全球治理體系變革,中國提出共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在英國劍橋大學馬丁·雅克教授看來:“中國提供了一種‘新的可能’,即摒棄叢林法則、不搞強權獨霸、超越零和博弈,開闢一條合作共贏、共建共享的文明發展新道路。這是前無古人的創舉,是改變世界的偉大創造。”(李建廣 馮慧文)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方圓震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