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高校由“規模擴張”轉向“內涵發展”

2017-10-30 08:08 來源: 經濟日報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中國普通高校創新能力監測報告2016》發佈
——高校由“規模擴張”轉向“內涵發展”

科技部日前發佈《中國普通高校創新能力監測報告2016》。報告以2005年至2014年全國普通高校統計數據為基礎,結合2015年全國普通高校創新調查數據,從高校創新情況、創新人才培養等5個方面,選取78個指標,對全國普通高校創新能力總體狀況和基本特徵進行監測。結果顯示,在國家政策引領和推動下,我國普通高校由規模擴張轉向內涵發展,科技創新綜合實力快速提高。

最新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中國高校R&D人員全時當量為35.5萬人年,比2006年增長46.7%,居世界第一。2015年,高校R&D經費內部支出達998.6億元,是2006年的3.6倍。

目前,我國依託高校建設的國家重點實驗室達131個,佔全國的60%以上;依託高校建設的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00個、國家工程研究中心30個、國家工程實驗室57個……

我國高校的國際影響力持續提升。高校積極參與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ITER)等國際大科學工程和大科學計劃;受邀在國際重要學術會議上作特邀報告,擔任國際學術會議主席和著名學術期刊編委,參加國際學術交流的人數均大幅度增加。

我國高校牽頭承擔了80%以上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和一大批973、863等國家重大科技任務。在暗物質、幹細胞、量子通訊等研究領域取得了一批具有重大國際學術影響力的標誌性研究成果。高校SCI論文達到22萬篇,佔全國80%以上。

高校還是獲得國家三大獎的重要機構。2016年,在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空缺的情況下,全國高校獲得二等獎28項,佔授獎項目總數的66.7%;獲得國家技術發明獎通用項目二等獎38項,佔通用項目授獎總數的80.9%。

我國高校面向國民經濟主戰場,服務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取得全球競爭先機。如北京交通大學、中南大學等高校圍繞高鐵列車設計、共性基礎技術等方面開展協同攻關,助力我國高鐵走向世界。

2015年,高校獲得的橫向科研經費總數超過350億元,科技成果直接交易額超過20億元。在專利申請和授權上,高等學校專利授權量為13.6萬件,其中發明專利授權量達到5.7萬件,超過全國總量的五分之一,是10年前的9.2倍。

在調查的1762所高校中,有573所高校彙報自身建立了專門的技術成果轉化與擴散機構,有312所高校彙報自身建立了專門的技術成果轉化與擴散網站。2015年,高校簽訂技術轉讓合同達5.7萬個。

依託高校建設的各類科技園區已成為創新創業和創客空間的主要聚集區。新型科技智庫為黨和政府建言獻策,成為各級政府科學決策的重要支撐。一批協同創新中心正成為服務國民經濟的新生長點。

我國高校科研育人的形式內涵更加豐富,科教融合、産教融合協同育人成效初顯。本科生參加科研課題或者依託發明專利自主創業等科技創新活動已經非常普遍。高校科研工作還支撐著164萬碩士研究生和34萬博士研究生的培養。以理工農醫類專業為例,與10年前相比,2015年研究生在校生人數115.4萬人,翻了一番。

截至2015年底,1762所普通高校與企業累計聯合共建校內實習實訓基地2.8萬個,校外實習實訓基地19萬個。(記者 佘惠敏)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劉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