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提高含金量,讓16+1>17

2017-11-30 21:40 來源: 中國貿易報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備受矚目的第六次中國-中東歐國家領導人會晤11月27日在匈牙利舉行。這次會晤恰逢中國與中東歐國家合作(“16+1合作”)啟動5週年。5年來,“16+1合作”由小到大、由淺入深,機制不斷完善,領域持續拓寬,成果日益豐富,從“創新之舉”發展成為一塊“金字招牌”,努力沿著習近平主席提出的中國—中東歐國家合作三個“對接”的方向,努力實現“16+1合作”同“一帶一路”建設充分對接、同中歐全面戰略夥伴關係全面對接、同各自國家發展戰略有效對接,在促進中國和中東歐國家各自發展中,為中歐全面戰略夥伴關係注入新動力。

作為中國與中東歐16國(波蘭、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斯洛文尼亞、克羅地亞、羅馬尼亞、保加利亞、塞爾維亞、黑山、馬其頓、波黑、阿爾巴尼亞、愛沙尼亞、立陶宛、拉脫維亞)共同創建的合作平臺,“16+1合作”釋放了巨大的合作潛能:《中國-中東歐國家合作中期規劃》等6份成果文件助力雙方在經貿、地方、農業、衛生、旅遊等領域搭建起20多個機制化交流平臺,開啟落實匈塞鐵路、“中歐陸海快線”、“三海港區合作”等合作倡議,中方牽頭設立了100億美元專項貸款、16+1投資合作基金、16+1金融公司等重大融資安排,推出200多項具體舉措。5年間,中國對16國累計投資從30億美元增長到90多億美元,雙方貿易額從439億美元增加到587億美元。從中東歐國家進口農産品金額增長超過300%,中歐班列累計開通超過6000列,到訪中東歐的中國遊客從28萬人次增加到93萬人次;雙向留學生規模翻了一番……

中東歐16國中有11個國家已經加入了歐盟,但在自身經濟結構和發展水平上與傳統的歐盟成員存在差距。近幾年來,歐盟內部矛盾不斷,新“入盟”的中東歐國家與“老歐洲”在發展理念、發展模式上産生了眾多分歧,加之歐洲民粹主義橫行,難民危機讓歐洲再次陷入困境。歐債危機爆發後,自顧不暇的傳統歐盟國家對中東歐國家的經濟發展拉動力日漸衰弱。而中方在“一帶一路”建設框架下提出開展“16+1合作”,著眼發揮中東歐國家區位優勢,尤其是歐亞大陸互聯互通的基礎設施建設所能産生的經濟效益、帶動的産業發展、解決的就業人口等福利讓佔歐盟面積三分之一、人口四分之一的中東歐板塊煥發出強勁活力。“16+1合作”成為跨區域務實合作的“孵化器”,為中東歐國家的經濟提升和社會發展提供了全新的動力和活力。

中東歐是連接歐亞的重要樞紐和通道,中東歐16國全部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因此,要將“16+1合作”打造成“一帶一路”倡議融入歐洲經濟圈的重要承接地。中東歐國家欣欣向榮不僅有利於緩解“多速歐洲”局面,客觀上有助於彌補東西歐差距,推動與整個歐洲關係的發展,打造歐盟單一市場升級版,更為中國與西歐大國開展第三方市場合作開闢寬廣空間。“16+1合作”成為中歐關係的重要組成部分和有益補充,成為推動中歐合作的重要創新,為走出一條中國、中東歐國家和歐盟三方共贏的合作新模式提供新通路。為此,李克強總理在此次領導人會晤的演講中強調,要從中歐關係中挖掘新潛力,堅持在中歐合作的整體框架下推進“16+1合作”,為促進歐洲一體化發揮積極作用。

全方位、寬領域、多層次的“16+1合作”量體裁衣,實現了16+1>17的效果,搭建起具有南北合作特點的南南合作新平臺。目前中國與中東歐貿易額只佔中歐貿易總額的11%,投資存量佔比僅為2%左右,還有很大潛力可挖。隨著“一帶一路”建設的推進,“16+1合作”迎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尤其是在近年全球經濟低迷背景下,中國與中東歐國家可持續並且實質性進展的經貿合作更是來之不易。

“16+1合作”順時應勢,已經邁入新的發展階段,雙方要在各領域務實合作上持續保持“熱度”,將這一合作平臺做好,發揮經濟互補,推進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培育新的貿易增長點,做大共同利益蛋糕,讓“16+1合作”更上一層樓,惠及更多國家和人民。(特約評論員 秦夏)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雷麗娜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