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韌性強結構好 向高質量邁進
——中國宏觀經濟形勢述評

2017-12-15 07:17 來源: 光明日報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聯合國日前發佈的《2018年世界經濟形勢與展望》指出,東亞和南亞仍是世界上最具經濟活力的區域,中國2017年對全球經濟增長的貢獻約佔三分之一。

12月14日,國家統計局發佈一系列最新宏觀經濟數據,無論是增長指標、民生指標,還是結構、質量、效益的指標都清晰地表明,中國經濟延續著穩中向好的發展態勢,並且在向高質量發展邁進。

1、中國,全球經濟增長的發動機

在上海東南部,遠離陸地逾30公里處,一座東海上的小島擴張近6倍,從深海“造”出800萬平方米土地——12月10日,上海港洋山深水港四期開港,這是全球單體最大的全自動化碼頭,也是全球綜合自動化程度最高的碼頭。

上海港的集裝箱吞吐量,已經連續7年排名世界第一。洋山四期開港後,將助推上海港年吞吐量突破4000萬標準箱,體量達到目前全球港口年吞吐量的十分之一。

“11月份生産需求總體平穩,物價漲幅比上月有所回落。進口和出口都保持兩位數增長,特別是進口和出口的金額是今年以來單月的最高值,進出口形勢持續向好。”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毛盛勇對當前中國經濟形勢的判斷是,經濟穩定運行,韌性很強。

從就業來看,今年1—11月份城鎮新增就業1280萬人,比上年同期增加了31萬人,提前完成了全年的目標任務;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和31個大城市城鎮調查失業率都保持在近4.9%的較低水平。“在去年同期基數比較高、近期國際上不確定性因素增多的情況下,特別是紮實推進結構調整、污染防治的情況下,取得這樣的效果,這充分説明中國經濟的韌性很強。”毛盛勇進一步分析指出。

自2016年8月以來,我國進口增速始終快於出口增速。中國,是當之無愧的全球經濟增長火車頭。

最新數據顯示,我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不斷深化,新興動能快速成長。去産能、去庫存、降成本成效明顯。鋼鐵、煤炭去産能年度目標已超額完成。

2、創新,引領經濟結構加速升級

12月13日,在谷歌開發者大會上,谷歌雲人工智慧與機器學習首席科學家李飛飛宣佈:谷歌AI 中國中心在北京正式成立。

創新,引領我國製造業向産業價值鏈的中高端邁進,新動能、新産業持續壯大,中國經濟結構優化亮點多。

1—11月份,高技術産業和裝備製造業增加值同比分別增長13.5%和11.4%,增速分別比規模以上工業快6.9和4.8個百分點,工業機器人産量同比增長68.8%,新能源汽車增長46.5%;1—10月份,戰略性新興服務業、生産性服務業和科技服務業營業收入同比增長分別快於全部規模以上服務業3.8、1.2和0.9個百分點。

國家統計局日前發佈的2016年中國創新指數測算結果顯示,2016年中國創新指數為181.2,比上年增長5.7%。分領域看,2016年創新環境指數、創新投入指數、創新産出指數和創新成效指數分別達到172.0、172.2、223.3和157.3,分別比上年增長4.9%、4.8%、7.2%和5.2%。

“我國落實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和‘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取得顯著成效,創新體系不斷完善,創新型國家建設持續推進。”國家統計局社科文司高級統計師關曉靜表示。

今年前三季度消費支出對GDP的貢獻率是64.5%。今年前11個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繼續保持兩位數的增長,實物網上商品零售增長速度達27%左右,特別是非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增長超過了50%。

3、升級,滿足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

12月13日,隨著中俄東線黑河—長嶺段11個點段同時打火開焊,中俄東線天然氣管道工程境內段全面加速建設。中俄東線天然氣管道工程起點位於黑龍江省黑河市的中俄邊境,終點為上海市,全長3371公里。這一工程將滿足日益增長的清潔能源需求,並帶動鋼鐵冶煉、制管、裝備製造等基礎工業的發展,推動國內氣田、管道、儲氣庫、天然氣利用項目等上中下游産業鏈協同發展。

“儘管近期固定資産投資增速緩中趨穩,但短板領域、創新領域和民生領域等投資一直保持比較快的增長。投資的效率在提升,結構在持續優化。”毛盛勇指出。

毛盛勇告訴記者,從區域來看,中西部地區增長較快,工業增加值增速和固定資産投資的增速都呈現出加快增長趨勢。東北地區企穩向好,工業增加值增速也在加快,固定資産投資由負轉正……顯示出整個區域發展的協調性在增強。

“我國現在工業化、城鎮化還沒有完成,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特別是創新領域、技術進步和轉型升級等很多領域,還需要有大量投資,特別是隨著新動能的加快成長,未來的投資還有很大的潛力和空間。”毛盛勇強調。

對於明年中國經濟的走勢,聯合國日前發佈的報告給出了明確的判斷——“展望未來,在強勁內需和寬鬆的宏觀政策帶動下,預計中國經濟增長速度將保持穩定。”報告預言,中國經濟形勢將帶動南亞和東亞區域經濟保持穩定。(記者 張翼)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于士航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