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辦就深化醫改和改善醫療服務有關情況答記者問
發佈會現場。中國網 宗超 攝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于2018年2月12日(星期一)上午10時在國務院新聞辦新聞發佈廳舉行新聞發佈會,請國家衛生計生委副主任、國務院醫改辦主任王賀勝介紹深化醫改和改善醫療服務有關情況,並答記者問。
[主持人 襲艷春]女士們、先生們,上午好,歡迎大家出席國務院新聞辦新聞發佈會。醫療衛生問題一直是大家非常關心的問題,為了幫助大家更好地了解相關情況,我們今天非常高興地邀請到國家衛生計生委副主任、國務院醫改辦主任王賀勝先生,請他為大家介紹深化醫改和改善醫療服務情況,並回答記者朋友們的提問。出席今天發佈會的還有國務院醫改辦專職副主任、國家衛生計生委體制改革司司長梁萬年先生,國家衛生計生委醫政醫管局局長張宗久先生。
下面先請王賀勝先生作介紹。
國家衛生計生委副主任、國務院醫改辦主任王賀勝。中國網 宗超 攝
[國家衛生計生委副主任、國務院醫改辦主任 王賀勝]女士們、先生們,記者朋友們,大家上午好!借今天發佈會的機會,我首先代表國家衛生計生委、國務院醫改辦,向長期關心、支持醫療衛生和醫改工作的記者朋友們表示衷心的感謝!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發出了建設健康中國的偉大號召,並對深化醫改作出系統部署。黨的十九大更加明確提出,要全面建立中國特色基本醫療衛生制度、醫療保障制度和優質高效的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幾年來,我們以保障人民群眾健康和生命安全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堅持把基本醫療衛生制度作為公共産品向全民提供的基本理念,堅持保基本、強基層、建機制、補短板的基本原則,堅持統籌設計、突出重點、循序推進的基本路徑。同時,注重改革體制機制和改善醫療服務相結合,將改善服務作為改革的重要目標,切實提高廣大人民群眾的獲得感。
一是著力提升基層服務能力和水平,方便群眾就近就醫。建設好“百姓家門口的醫院”,安排中央投資474.8億元支持11萬個縣級醫院和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完善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促進醫療資源上下貫通,所有三級公立醫院和1千余家社會辦醫療機構參與醫聯體建設,2017年下轉患者483萬例次,同比增長91.2%。開展遠程醫療服務的醫療機構增長到1萬3千家。以全科醫生培養為重點,加大基層人才隊伍建設力度。開展家庭醫生團隊簽約服務,增加基層藥品種類,推行長處方、延伸處方等,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診療量和縣域內就診率進一步提升。2015年會同中組部等部門,啟動醫療人才“組團式”支援工作,加大對口幫扶力度,1300多人次的優秀醫療人才分批組團進藏入疆,與各族醫務人員並肩工作,顯著提升了當地的醫療水平。
二是著力織牢織密醫療保障網,努力減輕群眾就醫負擔。基本醫保參保人數超過13.5億,參保率穩定在95%以上。2017年城鄉居民基本醫保人均財政補助標準提高到450元,醫保目錄新增375個藥品,保障範圍不斷擴大,報銷比例不斷提升。在基本醫保普惠的基礎上,建立城鄉居民大病保險制度,覆蓋10.5億人,大病患者合規醫療費用報銷比例平均提高12個百分點左右。2013年啟動建立疾病應急救助制度,已累計救助近70萬人次。基本醫保、大病保險、醫療救助、疾病應急救助、慈善救助、補充醫療保險和商業健康保險緊密銜接,構成多元化多層次全民醫保體系。開展全國跨省異地就醫費用直接結算,讓群眾看病少跑腿、少墊資。推進醫保支付方式改革,超過200個城市實行按病種付費的病種數達到100個以上。大力實施健康扶貧工程,農村建檔立卡貧困人口醫療費用個人自付比例從2016年的43%下降到2017年的19%。啟動農村貧困人口大病專項救治工作,目前已累計救治食管癌、終末期腎病、兒童白血病等大病的患者47.6萬人次,救治率達到85.6%。
三是著力改革體制機制,推動公立醫院回歸公益性。全面推開公立醫院綜合改革,公立醫院全部取消藥品加成。推動建立現代醫院管理制度,不斷完善公立醫院治理機制和內部科學管理體制,進一步加強黨的領導。在30個省份的68個城市全面啟動公立醫院薪酬制度改革試點工作,並不斷擴大試點範圍。逐步健全績效考核制度,做到多勞多得、優績優酬。嚴禁將醫務人員的收入與藥品、耗材、檢查等業務收入挂鉤,科學控制醫療費用不合理增長,政府辦醫療機構的醫療費用增幅從2010年的21%下降到2017年的10%左右。逐步建立維護公益性、調動積極性、保障可持續的運行新機制,公立醫院公益性明顯強化。
四是著力實施藥品全流程改革,努力降低虛高價格。在生産環節,鼓勵研發創新,開展仿製藥療效一致性評價。加強短缺藥品、低價藥品和兒童用藥的供應保障,綜合運用市場撮合和定點生産等靶向精準措施,比較好地解決了130多個臨床急需藥品短缺問題。在流通環節,在綜合醫改試點省和前四批公立醫院改革試點城市實施藥品購銷“兩票制”,進一步規範流通領域各方行為。在使用環節,通過集中招標採購、藥品價格國家談判、控制藥品不合理使用等多種措施,降低藥品價格。最新一輪以省為單位藥品集中採購價格平均降幅超過15%。
五是著力加強監督管理,確保醫療服務質量安全。加快構建政府監管主導、第三方廣泛參與、醫療機構自我管理和社會監督為補充的多元化綜合監管體系。加強醫療服務質量控制,建立國家級和省級質控中心1200余家,質控體系覆蓋臨床各專業。規範診療行為,制定並推廣1200多個臨床路徑。在全國開展醫療機構依法執業專項監督檢查,檢查各級各類醫療機構約22萬家。強化事中事後監管,推行“雙隨機、一公開”制度,逐步建立黑名單制度。針對群眾反映突出的身邊問題,會同相關部門開展嚴厲打擊非法醫療美容專項行動,規範藥品和耗材使用,抗菌藥物使用率下降近50%,切實維護人民群眾健康權益。
六是著力改善醫療服務,增強群眾獲得感。從2015年起,在全國實施進一步改善醫療服務行動計劃,推動醫療服務高質量發展。通過優化服務流程、運用信息化手段、推行日間手術等措施減少排隊次數、縮短繳費和候診時間,4100余家醫院可以為患者提供信息查詢和推送服務,是3年前的4倍,有效減少了患者在醫院內的重復排隊繳費情況和往返醫院次數。實現“一預約兩縮短”:所有三級公立醫院普遍開展預約診療;3年來門診患者全程候診平均時間縮短超過10分鐘,有些醫院縮短超過1小時;平均住院日縮短到10天以內。
總的看,醫藥衛生領域關聯性、標誌性改革全面啟動,普惠型、兜底型民生建設相繼推開,我國多項主要健康指標已優於中高收入國家平均水平,實現“一升兩降”,即人均預期壽命從2010年的74.83歲提高到2016年的76.5歲;孕産婦死亡率從2010年的30/10萬降為2017年的19.6/10萬,嬰兒死亡率從2010年的13.1‰降為2017年的6.8‰,用較少的投入取得了較高的健康績效。世衛組織、世界銀行等機構發佈報告認為,中國在實現全民健康覆蓋方面迅速邁進,基本醫療衛生服務可及性更加均衡。2017年5月,全球著名醫學雜誌《柳葉刀》公佈了195個國家和地區的“醫療可及性和質量”排行榜,認為中國醫療事業發展迅速,醫療質量不斷提升,是全球進步最大的5個國家之一。
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改革是一個漸進的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目前,改革進展不盡平衡,與中央要求和人民群眾期盼還有一定差距,綜合性、系統性、協同性有待進一步提高。改革永遠在路上,下一步,我們將更加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和全國衛生與健康大會精神,保持改革定力,持續攻堅克難,加快實施健康中國戰略,奮力將醫改推向縱深,不斷提高人民群眾健康水平,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提供堅實的健康保障。
春節就要到了,給大家拜個早年,祝大家身體健康,闔家幸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