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産業興 百姓富 鄉村美——代表委員熱議鄉村振興

2018-03-10 07:56 來源: 人民日報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務農重本,國之大綱。”農業強不強、農村美不美、農民富不富,決定著全面小康社會的成色和社會主義現代化的質量,決定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進程。

習近平總書記3月8日在參加山東代表團審議時指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黨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重大歷史任務,是新時代做好“三農”工作的總抓手。這一重要論述,為實施鄉村振興提供了根本遵循。

代表委員們表示,鄉村振興戰略,是我們黨“三農”工作一系列方針政策的繼承和發展,是億萬農民的殷切期盼。要以更大的決心、更科學的決策、更有力的舉措,推動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共同書寫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三農”新篇章。

産業強起來 農民富起來

於安玲代表(山東省濟寧市農産品質量監督檢測中心主任)

作為從事農産品質量監督檢測工作的代表,我每天都和瓜果蔬菜打交道,迫切盼望農業能實現更高質量發展,農産品更加綠色安全、附加值不斷提高,農業生産更加現代化標準化。

我國農業發展面臨著農産品階段性供過於求和供給不足並存、農業供給質量亟待提高等問題。根據中央精神,我所在的梁山縣提出抓點帶面,推動現代農業發展。以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加大産業佈局和産業規劃,打造六大現代農業示範區,推動農村一二三産業融合發展。

未來我們可以通過推進産地準出與市場準入銜接機制,實現食用農産品全鏈條質量監管和可追溯,倒逼農業産業提高供給質量,實現更高質量發展,達到提質增效的目標。(記者 肖家鑫)

王金會代表(黑龍江省農委主任)

推動實現高質量發展,是農業轉型升級的必由之路,也是鄉村振興的重要支撐。兩年來,黑龍江堅持推動農業高質量發展,目前全省綠色有機食品認證面積已發展到7600萬畝,實物總量4100萬噸。

推進農業高質量發展,首先要把優質“種”出來,實現産品好。要堅持質量興農,加快發展本地有明顯供給優勢、市場有旺盛需求的農産品生産。其次是要把環境“護”出來,實現生態好。要重點落實好保護黑土地、推進農業“三減”、綜合利用農業廢棄物等舉措,深入實施綠色興農戰略。再次是要把各種要素“用”起來,實現産能好。大力開展科技聯合攻關、推廣應用新技術、發展農機推廣服務體系,把關注點放在科技興農上,久久為功。最後是要把涉農産業“融”起來,實現效益好。(記者 柯仲甲)

鄉風家風好 民俗民風淳

丁磊委員(網易公司董事局主席兼首席執行官)

培育良好鄉風民風,離不開優質教育。目前,優質教育資源仍主要集中在大城市和少數學校中。隨著中國互聯網發展突飛猛進,教育科技手段的進步和升級,可以使教師和課件資源觸及三四五線城市乃至邊遠鄉村。這對促進中國文化教育事業發展和全民素質提升,尤其是鄉村教育水平提升有著重要意義。

技術拓展有助於促進教育公平。借助互聯網平臺和技術手段,可以打破傳統教育局限,讓優質教育資源不受時間和地點的限制,在最大範圍惠及大眾。下一階段,需要繼續加大對基礎設施落後地區的支持力度,促進中小學精品在線開放課程平臺建設,實現教育資源平臺共享,以技術升級引導學校和教師觀念更新,完善課程評價機制,提升教學質量。(記者 王玨)

丁世忠代表(安踏體育用品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兼首席執行官)

鄉村振興需要同“扶志、扶智”相結合。扶貧先扶智,扶智先扶體,實現體智同步發展。在鄉村進行“體育扶貧”,幫助青少年強健體魄,樹立遠大理想,是鄉村振興的題中之義。

我們調研發現,廣大鄉村地區的場地裝備保障、師資力量投入等方面仍亟待加強。體育課程都存在單一、枯燥的現象,體育素養教育更是存在空白。

對此,建議政府牽頭出臺有利於“扶體扶智”工作開展的具體政策和措施,設立“體育扶貧”專項基金,將貧困地區學校體育課程和體育項目的開展納入到學校和教育系統的考評範圍,可以在貧困地區發起推動青少年“每天運動一小時”活動,為“體智雙扶”保駕護航,靠體育“聚人心、促扶貧”,激發活力,形成合力,從根本上剷除滋生貧窮的土壤。(記者 鄭海鷗 邵玉姿)

農村富不富 要靠黨支部

圖門代表(吉林省前郭爾羅斯蒙古族自治縣縣長)

加強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培養更多優秀的農村基層黨組織帶頭人,是實現鄉村振興的重要保障。鄉村振興是未來農業農村發展的重大機遇,前郭爾羅斯作為全國糧食主産區和吉林省農業大縣,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在基層落地,必須加強以黨組織為核心的農村基層組織建設,不斷夯實黨在農村基層執政的組織基礎。

應發揮導向作用,將農村創業致富能手、復員轉業軍人、大學畢業生等帶富致富能力較強的人才吸收到農村基層組織中來,逐步提高其工資待遇和組織待遇,鼓勵和引導有能力、有熱情的青年紮根基層、服務基層,在基層幹事創業,進而把村級黨組織建設成為鄉村振興的堅強戰鬥堡壘。(記者 李家鼎 谷業凱)

趙錫偉代表(湖北省鄂州市華容區廟嶺鎮桐嶺村黨支部書記)

2013年,習近平總書記到鄂州考察,對新農村建設作出重要指示。幾年來,鄂州人民牢記囑託,大力推進美麗鄉村建設,為建設生態鄂州而努力。為了保護梁子湖,鄂州從2013年開始,著力開展污水收集處理、垃圾處理、美麗鄉村改造等行動,通過PPP模式,探索政府與企業合作共建,實現了污水、垃圾收集處理基本覆蓋,村莊面貌煥然一新。

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村黨支部要做好政策宣傳、牽頭編制規劃、組織群眾實施、大膽創新改革。要注重在返鄉下鄉的能人中發展黨員,以知識、能力充實黨支部,提高支部領導能力和服務能力。要進一步錘煉幹部作風,讓支部有實力、有號召力。(記者 范昊天)

培養土專家 引進大學生

余留芬委員(貴州省盤州市淤泥彝族鄉岩博村黨委書記)

我們的“人民小酒”火了,其他産業也發展得越來越好。歸根結底,靠的是人才的支撐。鄉村振興離不開有專業知識和寬廣視野的領導班子團隊。做好人才振興工作,首先要明確村裏的發展方向,搭建好産業平臺,有的放矢地招納真正需要的人才,做到人盡其才。為了保證産品品質,我們邀請全省乃至全國知名專家定期到村裏來開展培訓;通過實施“雙培雙帶”工程,引導上百名大學生來到岩博村就業;我們還為全村提供創業技能、實用技術培訓,培養了上百名“土專家”“田秀才”。

對於地處邊遠山區的岩博村來説,人才不僅要“進得來”,還要“留得住”。岩博村實施“十萬年薪引人才”“五年培育本土人才”等專項計劃,採取“持股引才”方式,吸引人才沉下來、留下來。(記者 謝雨 程煥)

王全代表(北京市懷柔區渤海鎮北溝村黨支部書記)

隨著人口老齡化加劇,青壯年外出務工人員增多,未來不少農村空心化嚴重,發展急需人才。鄉村振興,最需要兩類人才。一是管理人才,二是專業人才。農村富不富,要靠黨支部;集體強不強,就看領頭羊。現在,越來越多大學生畢業後回到鄉村當“村官”,是值得肯定的事情,政府應該給予一定的資金和政策支持,也應制訂系統的培養計劃,把管理人才源源不斷地輸送到鄉村。

工人有“工匠精神”,農民也應該有質樸、實幹、堅守、創新的“農人精神”。北溝村的糖炒栗子很有名,但是傳統糖炒栗子製作時污染大,北溝村的一位農民研發了環保烤栗子機,創立了品牌,還開通了網店。銷路打通了,農民的收入也大大提升了。鄉村振興離不開人才,人才在農村也能大展才華、大顯身手。(記者 金正波)

頭頂有藍天 腳下有碧水

斯朗尼瑪委員(西藏自治區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廳長)

貫徹落實加強民族團結、建設美麗西藏的要求,就必須讓鄉村美起來。建設美麗鄉村一定要做好農村垃圾和污水處理工作。黨的十八大以來,西藏自治區的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取得了重大進展。目前全區共建成104座生活垃圾填埋場、89座生活垃圾轉運設施;共建成13座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水日處理量達29.5萬噸,配套污水管網長度245.97公里。

成績很好,但問題也很突出。全區685個鄉鎮中,還有560個鄉鎮未建設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設施,仍有683個鄉鎮未建設污水處理設施及配套管網。西藏經濟基礎較弱,自身財力有限。建議國家出臺政策,加大對西藏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設施、污水處理設施及配套管網建設項目的投入,支持西藏縣城、鄉鎮污水處理設施及配套管網建設。(記者 李翔)

楊健代表(雲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州長)

習近平總書記一直牽掛洱海保護治理工作。雲南省委、省政府連續5年每年安排6億元財政資金支持洱海保護治理,三年來取得了階段性成效,有效遏制了水質下降的趨勢。去年有6個月的水質達到了Ⅱ類,全年沒有發生規模化的藍藻水華,全湖水生植被面積達到32平方公里,為近15年來最大面積。

高原湖泊保護治理是世界性難題。洱海生態系統脆弱,保護治理形勢依然嚴峻。下一步,我們將加大工作力度,抓實截污治污工程,實現流域全面截污治污;加快“三線”劃定,實施生態搬遷工作;抓實面源污染防控,削減入湖污染負荷;推進河湖長制措施落地見效,改善入湖河道水質;實施流域綠化造林,充分發揮流域生態功能;注重藍藻水華應急處理,提升藍藻防控能力。(記者 楊文明)

防止“一刀切” 不幹“面子活”

陳飄代表(海南省陵水黎族自治縣英州鎮母爸村黨總支書記兼村委會主任)

海南將黎族苗族文化裝飾和民族圖騰元素融入農村危房改造中,形成“一村一策、一村一景、一村一韻”的特色村寨景觀。一些整村搬遷的村寨把老村舊房開發成鄉愁博物館,不少村寨興起少數民族民宿旅遊熱,這些都成為農村創業增收新方向。

鄉村要發展,離不開鄉土風情,不能脫離地域特色空談發展。在鄉村發展中,要特別保護好傳統村落、民族村寨、傳統建築。和黎族歌手一起唱歌、親身體驗黎錦織造、釀山蘭酒、學做竹筒飯……這不僅能讓遊客們體驗到原汁原味的黎族風情,還能令海南黎苗文化以生産性方式得以保護。(記者 閆旭 齊志明)

楊寶玲代表(天津市東麗區華明街道胡張莊村黨總支書記)

過去,胡張莊村是地地道道的窮村。如今,我們趕上了農村轉型和農業轉型的好政策,把“一村一品”的玫瑰香葡萄創出了品牌。現在我們正在規劃2000畝高標準農田建設,繼續做大胡張莊葡萄産業。

新時代要抓住鄉村振興的大好機遇,不能千篇一律搞“一刀切”,或者搞面子工程,更不能想一齣是一齣。鄉村建設必須找準自身特色,做好與當地文化和地理條件相符合、相適應的建設規劃。在具體發展過程中,要通過土地整理,為農村城鎮化建設尤其是公共基礎設施建設提供條件,不僅要讓農民住上樓房,更要讓他們住得穩、住得好。(記者 溫素威 靳博)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劉楊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