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稅務總局等部門負責人答記者問

2018-03-14 07:45 來源: 經濟日報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部長通道”第四次開啟
——稅務總局等部門負責人答記者問

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第四次全體會議結束後,“部長通道”再度開啟,多位部門負責人回應媒體關注的熱點問題。

國家稅務總局局長王軍:用稅收“減法” 換企業“加法”

“國家用稅收的‘減法’,換來了企業效益的‘加法’,帶來了經濟發展的‘乘法’。”在回答減稅降費相關問題時,國家稅務總局局長王軍説,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的涉稅內容舉措多、覆蓋廣、指向明,報告中共有31處提到“稅收”,其中今年推進的減稅降費和稅收改革舉措有18項,這是歷年政府工作報告中著筆墨最多的,分量很重,力度很大,惠及上億的自然人和幾千萬家企業,既著力降低製造業、交通運輸業等實體經濟稅負,又著力減輕小微企業和工薪階層的稅負,鼓勵創業、促進消費、改善民生。

王軍向大家展示幾張圖表並解釋道,過去5年的稅收變化呈V字形,説明稅收增幅由降轉升,但同5年間的高點相比尚有距離。過去5年企業所得稅增幅變化也呈V字形,説明2017年企業利潤增幅回升且超過了5年來的最高水平。“減稅與增加企業效益、促進企業發展的關係,就體現在這兩個V形圖右邊‘一短一長’的轉化之中。”王軍説。

國務院國資委主任肖亞慶:國企和民企共同發展

對於“國進民退”的説法,國務院國資委主任肖亞慶回應:“我自己沒有這個擔憂。”他認為,這一説法無論從邏輯關係和實踐結果來看都不正確。從我國改革開放40年的發展歷程來看,國有企業通過改革開放發展壯大,與此同時,各種所有制企業都得到了很大發展,民營企業佔比、對國家的貢獻都越來越大。“大力支持發展民營企業也是大方針,這兩方面的堅持不是一對矛盾,而是應相互促進、相互依存、共同發展。”

在談到東北國企改革時,肖亞慶表示,東北國企改革不是一蹴而就的。這需要市場和行業週期,要經歷結構調整的過程,需要多方配合,也需要企業內部激發內生動力和活力。他認為,東北國企改革必將取得更大成效,“我對此充滿信心”。

文化部部長雒樹剛:文化遺産要保護還要活起來

文化部部長雒樹剛列舉了近年熱播的《我在故宮修文物》《國家寶藏》《舌尖上的中國》等,表示接下來要保護好文化遺産,還要讓它們活起來。

雒樹剛表示,國有博物館免費開放就是要讓群眾無障礙地欣賞到文化遺産。2014年,共有7億多人次參觀博物館,2016年這一數字已達9億多人次,許多博物館在春節期間爆滿。

在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方面,雒樹剛表示,正在進行搶救式保護,尤其是現在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産後繼乏人,要抓緊培養青年傳承人,同時進行生産性保護,也就是將非物質文化遺産和群眾生産生活相結合,融入時代和生活之中。

國務院扶貧辦主任劉永富:糾正扶貧“填表太多”現象

國務院扶貧辦主任劉永富表示,中央非常重視脫貧攻堅工作,有過萬億元的資金投向基層,這些投入改善了貧困地區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的條件,客觀上,一些非貧困戶也從中受益。劉永富表示,幫扶也是有要求的,如貧困縣哪些事情必須做、哪些事情不能做,都有嚴格的約束機制。同時,對貧困人口不僅強調外部幫扶,也強調扶貧和扶志扶智相結合,激發其內生動力。下一步,還要繼續做一些統籌協調、綜合平衡的工作,儘量減少過大的差距,防止影響社會公平。

針對扶貧“填表太多”的問題,劉永富表示,這個現象還是不少的。脫貧攻堅過程中確實存在一些問題,各部門都要填表報數,甚至搞形式主義,這要糾正。中央已經決定將今年作為扶貧領域的作風建設年,就是要糾正形式主義和腐敗現象。

國家知識産權局局長申長雨:加大侵權懲治力度

近年來,社會公眾對知識産權保護的關注度越來越高,國家知識産權局局長申長雨介紹,我國不斷加大知識産權保護力度,取得顯著成效。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強化知識産權保護,實行侵權懲罰性賠償制度。申長雨表示,將圍繞4個方面抓好落實:一是堅定不移地實行嚴格的知識産權保護制度,加快推動專利法的修改,引入懲罰性賠償措施,加大對各類侵權行為的懲治力度,讓侵權者付出沉重代價。二是積極構建知識産權“大保護”工作格局,與有關部門一起綜合運用審查授權、行政執法、司法保護、仲裁調解等多種渠道,形成知識産權保護的合力。三是積極推進知識産權的“快保護”,利用知識産權保護中心的建設實現快速審查、快速維權的協調聯動,向社會公眾提供更加便捷、高效、低成本的維權渠道。四是做到知識産權的“同保護”,即要對國內和國外企業,對國有和民營企業,對大企業和小微企業,對單位和個人的知識産權一視同仁,做到同等保護,營造更好的創新環境和營商環境。

中國氣象局局長劉雅鳴:繼續攻關氣象預報核心技術

中國氣象局局長劉雅鳴介紹,近年來我國氣象預報準確率不斷提升,2017年,世界氣象組織認定中國氣象局為世界氣象中心,標誌著我國氣象整體水平屬於世界先進水平。

劉雅鳴表示,我國氣象災害多發,氣象部門要為防災減災做好預測、預警工作,確保任何重大災害性天氣不漏報、報得準;發揮氣象大數據優勢,做好重污染天氣預測預報。“但我們對短時臨近強對流天氣的預報還存在困難,需要繼續對影響氣象預報準確率的一些核心技術進行攻關,下一步要儘量提高科技水平和服務水平。”劉雅鳴説。(記者 陳果靜 杜秀萍)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劉楊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