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全球關注:中國國務院機構改革

2018-03-17 08:39 來源: 人民日報海外版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來自湖北的王建清代表在審議監察法草案修改稿和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時發言。記者 陳斌 攝

全國兩會河北代表團舉行全體會議,審議監察法草案修改稿和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決定草案等。圖為代表們在會上交流。記者 史自強 攝

近日,中國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公佈,這一話題成為全球媒體聚焦的熱點。海外輿論認為,中國正在調整國家機構的職責、角色和權力,以提高運作效率,為高質量發展奠定基礎。中國深化國家機構改革具有歷史和現實必然性,是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一場深刻變革。

改革全面 影響更為深遠

“史無前例”“全面徹底”“影響深遠”——這是海外媒體報道中頻頻出現的字眼。

路透社、英國廣播公司、美國《福布斯》雜誌和《紐約時報》等多家國際主流媒體都在關注中國的機構改革方案。不少媒體的文章稱,“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是一場深刻變革”“這次機構改革是全面的改革” “這次改革之所以具有革命性,就在於不回避權力和利益調整,而是要對現有的傳統既得利益進行整合,重塑新的利益格局。”

德國《世界報》網站報道指出,中國正進入“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新時代,需要適度改革機構設置,優化職能配置。同時“堅決破除制約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的體制機制弊端”。報道稱,中國此前曾七次嘗試精簡機構,這次更全面、更徹底。

馬來西亞《星洲日報》評論稱,此次改革是“中國國務院至少10年來最大規模的改革”。改革後,國務院機構設置將更加科學合理,能夠為中國多個領域改革的持續深化提供機制支撐及保障。

越南每日快訊發表評論認為,中國此次機構改革是近些年規模最大的一次,中國正在謀求將政府權力重新優化,在進一步提升執政能力的同時,為更好地服務13億人民打下堅實基礎。

新加坡《聯合早報》援引專家觀點稱,同以往歷次機構改革相比,這次改革不僅關係到政府機構整合,更強調統籌設置黨政機構,涉及面更廣,影響也更深遠。

拉美社報道認為,中國深化國家機構改革,是向建設現代化、高效和穩步發展的社會主義國家邁出的又一步。俄新社報道稱,機構改革方案旨在使政府機構實現現代化,符合人民的現實需求。

香港《南華早報》報道稱,中國重組中央政府機構的宏偉計劃涉及20多個部委和機構。機構改革有助於消除義務和責任的重疊,重新整合了部分政府職能,以減少利益衝突的可能性。

路透社發文指出,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中國正在使政策制定變得更加高效。報道認為,組建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就是此次機構改革的重要變化之一。

法國《歐洲時報》援引意大利媒體報道指出,中國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是史無前例的,該方案涉及財政、環境、移民、農業和衛生相關部門和機構的重組,目的是讓中國的決策機構更加精簡,避免機構重疊。

塔斯社文章稱,得益於此次機構改革,中國國家治理體系將更加靈活和高效。今日俄羅斯通訊社報道説,中國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有助於政府完善自身結構、提升行政效率,更好滿足民眾的實際需要。

對外機構 展現大國自信

中國一直在國際社會中扮演著開放、包容和負責任的大國形象。此次機構改革中新組建的國家國際發展合作署受到海外媒體的矚目。

路透社報道稱,中國組建國家國際發展合作署將更好地協調對外援助項目。報道指出,新機構將負責制定外援政策,提供援助並監督其執行情況。其援引新華社報道稱,此舉是充分發揮對外援助作為大國外交的重要手段作用,加強對外援助的戰略謀劃和統籌協調,更好服務國家外交總體佈局和共建“一帶一路”。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採訪俄羅斯相關專家指出,組建這個新部門意味著中國將在“一帶一路”倡議框架下,進一步參與國際援助項目,分享發展果實。報道稱,中國重視維持負責任的全球大國形象,高質量地做出援助決定非常重要。新加坡《聯合早報》也採訪學者稱,這個以外交為導向的新機構符合中國未來發展戰略的需要,有利於強化中國走向世界舞臺的自信。

此外,改革方案中提到的組建文化和旅遊部及國家移民管理局的計劃也成為境外媒體關注的焦點。外媒認為,此舉釋放出中國集中精力佈局大國外交、擴大對外影響力的信號。

台灣《旺報》關注到,擬組建文化和旅遊部、國家國際發展合作署及國家移民管理局,“一部一署一局”反映了中國的大外交架構。除官方外交活動外,對外援助與文化融合等軟性外交,將是中國未來外交重心之一。擬組建文化和旅遊部,除維護各類文化市場包括旅遊市場秩序,也要加強對外文化交流,推動中華文化走出去等。

新加坡《聯合早報》認為,整合現有的文化部和國家旅遊局,組建文化和旅遊部,將“增強和彰顯文化自信”“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和中華文化影響力”。報道還指出,文化和旅遊部、國家國際發展合作署及國家移民管理局這3個擬組建的部門,是根據中國綜合國力提升現狀、依職能進行重組,為中國外交整體佈局與擴大對外影響力服務,能夠增強中國政府應對經濟、社會管理、公共服務、環保等方面新挑戰的能力。

金融監管 防範化解風險

對於即將組建的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外媒也抱以極高關注。不少媒體認為,中國對金融監管體制的改革有利於防範化解金融風險。

意大利《共和國報》稱,中國要打好防範化解重大風險、精準脫貧和污染防治這三大攻堅戰,機構改革的目標之一就是要防範金融風險。

彭博社指出,中國將銀監會和保監會合併,是遏制金融風險的一個關鍵舉措。報道援引專家的話指出,此次合併將有效遏制監管套利行為。美國《華爾街日報》發文稱,此次對國內金融和商業監管機構進行全面改革,將助力政府打好防範銀行體系和整體經濟深層風險的攻堅戰。

在英國《金融時報》中文網的報道中,有專家表示,總體來看,金融監管的“中心化”是大趨勢,機構改革也必須符合政策的大方向。

路透社的報道援引專家的話指出,這次機構改革適應了市場經濟發展和宏觀調控管理的要求,最大的變化在於政府的重復職能得到歸併和統一。經濟管理部門權責更加明確集中,有利於進一步發揮市場配置的決定性作用。

加強環保 建設美麗中國

美國《紐約時報》指出,此次機構改革方案提議設立兩個部門——自然資源部和生態環境部,以加強對污染的控制,這有助於更好地對環境和資源進行保護。

香港《南華早報》報道稱,中國把污染防治作為重要任務,建立新的生態環境部是減少管理權限交叉重疊的重要一步。報道稱,這一新機構將吸納現有的環境保護部職責,並承擔各種監控和消除污染的責任。

英國《經濟學人》也注意到了環保機構的改革。報道稱,遏制污染是此次改革中黨和政府優先考慮的問題之一,將防治空氣污染、水污染和農業污染等職責整合,組建一個強有力的環境保護部門是此次改革中最重要的新變化。

彭博社也指出,中國正在建立一個更強大的環境監督機構。報道援引專家的話分析稱,將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應對氣候變化的職責進行整合,組建新的生態環境部,是蘊含著巨大國際影響力的舉措。

路透社援引專家的話表示,新的管理結構將使空氣、水、土壤等生態保護工作更加協調。這標誌著中國將繼續履行承諾,改善環境質量。

日本共同社報道表示,新部門的設立將促進中國環境保護,助力中國領導人提出的“美麗中國”建設。(陳振凱 侯顆 桑珊珊)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張興華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